科研产出
高原灌区马铃薯减肥控药节水栽培技术
《中国科技信息 》 2022
摘要:高原区气候寒凉,年积温低,土壤干旱瘠薄,降雨少分布不均,马铃薯种植面积大,开展绿色节水栽培在高原灌区具有现实意义。垄膜滴灌模式,保水提墒、精准管控、节水高效、抑草控盐、提质增效,适合全程机械化和智能化。文章从水肥药一体管控技术和耕作-生产-管理精准技术方面,系统阐述了马铃薯减药控肥节水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海拔旱区黑膜半覆盖菜豌豆带状立桩拦网绿色栽培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为提高甘肃中部豌豆产量和品质,从适用区域及术语、播前准备、选种、覆膜、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收获、废膜回收等方面总结出了高海拔旱区黑膜半覆盖菜豌豆带状立桩拦网绿色栽培技术.
关键词: 菜豌豆;高海拔旱区;黑膜半覆盖;带状立桩拦网;绿色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旱作区新修梯田土壤理化性质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寒旱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探究施肥对旱作区新修梯田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对中低产田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9年设置在定西市安定区新修梯田的定位试验,分析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NPKM)、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再增施土壤调理剂(NPKMF)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评价施肥对新修梯田土壤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降低了新修梯田挖方部位和填方部位的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挖方部部位和填方部位马铃薯产量分别提高21.79%~66.13%和24.91%~32.28%.与施氮磷钾肥相比,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再增施土壤调理剂降低了挖方部位和填方部位的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且对挖方部位的改善效果更显著;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挖方部部位和填方部位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9.98%和10.00%,马铃薯产量分别提高了 36.40%和5.90%.综上可知,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再增施土壤调理剂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增加马铃薯产量,是旱作区新修梯田地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施肥 旱作区 新修梯田 土壤物理性质 养分含量 马铃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抗盐碱生理生化机制与生长发育特性分析
《作物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Y05-222A和Y06-136R杂交得到的135株F2群体为研究材料,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等6个生理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对F2群体进行偏度及峰度分析。结果显示,以上6个生理指标在F2群体中P>0.05,分布频率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显示,这些指标与抗盐碱系数均呈极显著相关(正相关或负相关),且相关系数与总间接通径系数方向一致。POD活性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5003,可见POD直接影响抗盐碱性;CAT活性和Pro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317和-0.0384,间接影响抗盐碱性;SOD活性、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直接或间接影响抗盐碱性。POD、SOD、Pro、CAT、可溶性蛋白和MDA各生理指标的抗盐碱作用表现为POD>CAT>Pro>可溶性蛋白>MDA>SOD。叶片数、株高、茎粗和盘径与抗盐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表现为叶片数>盘径>株高>茎粗。以上结果可为研究油用向日葵抗盐碱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浸卵法测定甘肃省梨小食心虫田间种群对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农药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梨小食心虫是为害我国北方地区果树生产的重要害虫,为明确甘肃地区梨小食心虫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采用浸卵法测定了甘肃3个地区梨小食心虫田间种群对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并分析了其抗药性状况.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田间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RR=10.24~14.27)],对溴氰菊酯表现为低至中等水平抗性(RR=8.85~11.44),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和螺虫乙酯均表现出中等水平抗性(RR=18.89~86.62),对阿维菌素、甲维盐和茚虫威均基本表现为高水平抗性(RR=99.82~189.81).研究结果可为果园科学合理用药防控梨小食心虫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浸卵法 梨小食心虫 田间种群 杀虫剂 敏感性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旱地农业研究进展及科技创新重点内容
《寒旱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西北地区是我国北方旱地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旱作区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绿色生产与生态协调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与贡献.基于对新时期西北旱地农业战略地位和重大需求的再认识,通过总结西北旱地农业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种、藏粮于水及藏水于技的旱地农业科技攻关思路,认为西北旱地农业科技创新攻关应强化旱地应用基础研究,集中开展旱地农业关键技术和不同应用场景旱地农业技术集成模式的科技创新工作,旨在支撑抗旱增粮科技行动,确保西北区域粮食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