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胡麻资源苗期耐盐性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甘肃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为了综合评价胡麻资源苗期耐盐性,筛选出合理的胡麻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为胡麻耐盐育种和栽培提供基础理论依据,采用300 mmol/L的NaCl溶液对10份胡麻资源进行苗期胁迫处理,分析胁迫对幼苗存活率、株高、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干重、生长速率、丙二醛、脯氨酸、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10项指标的影响,结合相关性、主成分、聚类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轮选1号、R40、DYMS和陇亚10号具有相对较强耐盐性.筛选出生长速率和过氧化物酶2个鉴定指标为胡麻苗期耐盐能力鉴定的关键指标,以这2个筛选指标计算出的耐盐性预测值与综合评价计算出的综合Z值之间极显著相关(R2=0.9822**),表明该鉴定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将10份胡麻资源的苗期与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结果对比发现,胡麻萌发期与苗期的耐盐性具有不完全的一致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防治韭蛆类农药的登记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韭蛆是危害韭菜生长最为严重的害虫.对目前在我国农药信息网上公布的防治韭蛆类农药的登记信息进行查询,分别从种类、作用机制、有效成分、制剂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登记较多的农药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登记的防治韭蛆类农药主要是以化学农药为主,单剂以吡虫啉登记最多,混剂以噻虫胺+虫螨腈为主.
关键词: 韭蛆;吡虫啉;虫螨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在胡麻田的最佳施药期研究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对胡麻安全、对杂草防效优良的茎叶除草剂最佳喷施时期,田间测定了 400 g/L 2甲·溴苯腈EC 1 500 mL/hm2、56%2甲4氯钠SP 1 200 g/hm2和40%2甲·辛酰溴EC 1 275 mL/hm2在不同时期喷施对胡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田间杂草的防效.通过对胡麻株高、鲜重、产量及控草效果综合分析看出:400 g/L 2甲·溴苯腈EC在胡麻株高5 cm、56%2甲4氯钠SP在胡麻株高2.5~5 cm、40%2甲·辛酰溴EC在胡麻株高5~10 cm喷施,对胡麻株高的抑制作用均能在成熟期降至微弱或无影响,对胡麻鲜重的抑制作用均能提早减轻至微弱甚至无影响;胡麻生物产量分别较人工除草增加9.66%、-6.25%~-1.77%和7.19%~9.97%,胡麻籽粒产量分别较人工除草增加5.39%、-0.86%~-0.47%和-0.56%~5.45%;对阔叶杂草株防效分别达到81.82%、51.46%~73.88%和51.91%~67.21%,对阔叶杂草鲜重防效分别达到98.99%、88.96%~96.33%和91.26%~94.47%.可见,参试除草剂在上述时期喷施对胡麻安全、对杂草防效理想,可大面积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与欧洲、北美啤酒大麦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比较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全面评价引进的欧洲、北美啤酒大麦种质在甘肃省的育种潜力,选取来自欧洲、北美的26份啤酒大麦及甘肃省自育的7份啤酒大麦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鉴定了33份材料的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 表明,不同地区来源的参试品种间在农艺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欧洲啤酒大麦品种间差异最大,其次为北美啤酒大麦,甘肃啤酒大麦品种间差异较小.参试品种间产量性状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欧洲啤酒大麦和甘肃啤酒大麦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北美啤酒大麦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北美二棱啤酒大麦平均产量最高,其次为欧洲啤酒大麦、甘肃啤酒大麦、北美多棱啤酒大麦.参试品种中,甘啤7号产量最高,为9364.28 kg·hm-2,其次为甘啤6号(9269.03 kg·hm-2)、MERIT(9223.32 kg·hm-2)和Z090M066M(9143.31 kg·hm-2).参试品种间蛋白质含量、千粒重、饱满度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甘肃啤酒大麦的千粒重最高,其次为北美啤酒大麦;欧洲啤酒大麦的饱满度最高,其次为甘肃啤酒大麦.麦芽品质方面,北美啤酒大麦麦芽的水分、蛋白质含量、浊度和细粉浸出物较低,但可溶性氮、库值含量、α-氨基氮、α-淀粉酶和糖化力较高;甘肃啤酒大麦麦芽的水分、蛋白质含量、浊度、细粉浸出物、β-葡聚糖含量较高;欧洲啤酒大麦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较低.综上所述,欧洲、北美和甘肃啤酒大麦品种互有优劣,在选育啤酒大麦新品种时,不同来源的种质资源都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利用.
关键词: 啤酒大麦;农业性状;产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录组及代谢组联合解析胡麻根部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
《草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广靶代谢组?+?转录组"联合分析方法,对NaCl胁迫下胡麻(Linure usitatissmum)耐盐种质资源R40和敏感资源R24根部差异表达基因与差异积累代谢物进行共表达分析,以探明代谢物与关键基因的协同变化情况,阐明胡麻的耐盐代谢过程和变化规律,发掘胡麻中可能调控抗盐代谢途径的重要基因.共鉴定出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物741个,其中下调409个,上调332个,鉴定出差异表达基因30233条,其中上调15827条,下调14406条,有注释结果的转录因子13015个.富集前十的代谢物几乎都有相对应的功能转录因子富集,如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苯丙素的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花青素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等通路均有对应的转录因子参与其中.胡麻根部在盐胁迫下调控抗盐代谢途径的重要基因主要以参与调控糖类代谢为主,增强细胞的渗透压,从而有效降低盐碱胁迫的伤害;筛选出的8个候选基因与5个代谢物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每一个代谢物与一个或多个基因相关联,色氨酸–生长素通路发现,GH3基因是一种典型的与植物生长素原初反应相关的基因,在植物的抗逆防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胡麻 根部 转录组 代谢组 联合分析 盐胁迫 响应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40份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与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240份小麦材料苗期的抗旱性并筛选有效苗期抗旱指标,在干旱胁迫和对照环境下测定胚芽鞘长(CL)、第一叶长(FL)、地上部鲜质量(SFW)等8个苗期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各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各材料胚芽鞘长、根冠比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低于对照组.对各性状抗旱系数的隶属函数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将8个性状归纳为3个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5%.聚类分析将240份材料分为高抗旱、抗旱、中等、干旱敏感、干旱高敏感5个群体,其中高抗旱品种13份.苗期指标抗旱系数与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苗期的胚芽鞘长与株高、旗叶长、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活力高的品种具有较高的千粒质量,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抗旱系数D值进行苗期抗旱性评价更准确.通过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可提前对小麦进行抗旱性评价,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并加速小麦抗旱育种进程.
关键词: 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农艺性状;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皮甜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 2022
摘要:薄皮甜瓜又名香瓜,因皮薄肉甜、气味芳香、营养丰富而深受人们喜爱。随着甜瓜栽培技术的发展,薄皮甜瓜品种越来越多,外观也越来越优质。研究绿色无公害薄皮甜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薄皮甜瓜生产效益有着重要意义。1栽培准备1.1选种选种时,应选择市场销路好、综合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品种为主,例如白沙蜜、牛角蜜、羊角蜜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治理模式对玛曲沙化草原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为了给高寒区沙化草原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在玛曲高原草原选取补播改良、围栏封育和灌草结合3种植被恢复模式,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地上干物质累积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等指标,分析不同治理模式对草原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干物质累积和NPP变化并明确其影响.结果表明,沙化草原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田间持水量10月较4月补播改良模式提高50%,灌草结合模式提高31%,围栏封育提高12%;在植被生长季,补播改良和围栏封育土壤模式的含水量均不同程度高于灌草结合,地上干物质量较围栏封育提高57.65%,较灌草结合模式提高230.10%.各恢复模式对NPP有显著影响,影响力补播改良>围栏封育>灌草结合,均差异显著,补播改良和围栏封育NPP分别较灌草结合提高66.05%和29.22%.可见,补播改良可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为植被生长提高较好的水分环境,同时显著提高地上干物质累积和NPP,沙化草原生态恢复效果较好.
关键词: 沙化草原 治理模式 生态恢复 土壤水分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化肥分层和深施对春小麦水肥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优化西北旱作区春小麦施肥量及施肥方式,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法】于2018—2020年开展大田试验,以陇春35号为供试品种,设4个处理,分别为氮肥常量浅施(PM)、氮肥减量浅施(PM-N)、氮肥减量深施(PMD)和氮肥减量分层施肥(PMA),测定春小麦不同生育期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冠层温度、叶面积指数、产量等指标,计算土壤贮水量、阶段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植株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等,从土壤水分-冠层发育-产量角度揭示化肥分层和深施对土壤水肥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PMA和PMD处理显著调节春小麦生育期耗水进程。苗期到拔节期,PMA和PMD处理在0—300 cm的耗水量较PM处理分别提高11.8—20.4 mm和15.1—25.4 mm,较PM-N处理分别提高10.7—14.6 mm和9.3—20.0 mm;抽穗到灌浆期,较PM处理分别提高15.1—39.8 mm和16.5—26.5 mm,较PM-N处理分别提高18.1—48.7 mm和19.5—35.4 mm。PMA和PMD处理在春小麦生育期的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分别较PM处理平均提高7.2%和4.2%、23.0%和19.4%、34.6%和17.8%,较PM-N处理平均提高7.6%和5.4%、17.7%和10.8%、38.5%和23.4%;PMA处理拔节后和PMD处理抽穗后的冠层温度分别较PM处理降低8.5%和4.5%,较PM-N处理降低8.6%和4.8%。PMA和PMD处理穗粒数较PM处理平均提高4.3%和4.0%,较PM-N处理平均提高4.8%和4.2%;公顷穗数较PM处理平均提高10.1%和6.2%,较PM-N处理平均提高11.0%和7.8%。PMA和PMD处理的产量、WUE、植株氮素累积量、氮肥偏生产力较PM处理分别提高10.5%和5.1%、11.8%和6.2%、48.0%和35.7%、38.2%和31.3%,较PM-N处理分别提高15.7%和10.0%、14.1%和8.0%、51.8%和40.4%、15.7%和10.0%。PMA处理较PMD处理增产5.2%,WUE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4.8%和5.2%。PM-N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较PM处理提高21.0%(P<0.01),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氮肥施用量由150 kg·hm-2减少到120 kg·hm-2后,采用化肥分层和深施仍能实现春小麦增产和水肥高效利用,可在西北黄土高原旱作春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西北旱地 春小麦 氮肥减量深施 氮肥减量分层施肥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