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大慈梨(229)选育报告

吉林农业科学 1996

摘要:“大慈梨”(229)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八五”期间育成的优质晚熟梨新品种。它具有果个儿大、耐贮存、鲜、冻食兼优、结果早、增产快、产量高、抗逆性强等优点.1995年元月通过省级审定、鉴定,确认达到寒地梨育种“国内领先水平”并被农业部筛选为“八五”农业(种植业)重大成果。现省内推广5~7万株,面积50~70公顷。新疆、黑龙江、内蒙和辽宁等8个省(区)已积极引种试栽。

关键词: 大慈梨;鲜、冻食兼优;丰产;耐贮存;抗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草养畜肥田建设生态农业

吉林农业科学 1996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省农业生产的优势、良好的农业资源及生态条件。提出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地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变劣;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而农家肥用量低;西部草原“三化”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解决的途径是:大力发展草食家畜,走畜多、肥多、粮多、收入多之路;种草养畜,改土肥田,采取综合措施,治理“三化”草场。逐步建设起“两高一优”的生态农业。

关键词: 农牧结合;生态农业;种草养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茎叶性状的多态性及其地理分布

作物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5279份中国野生大豆资源主茎明显程度、叶形、茸毛颜色等茎叶性状的多态性及其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中国野生大豆资源中,主茎不明显、蔓生型基因型为主,叶形以卵圆形和椭圆形为主,茸毛色以棕色为主。并发现大豆籽粒大小与茎叶性状有密切关系,即随着大豆百粒重的增加,主茎明显、卵圆形叶、灰茸毛基因型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茎叶性状 多样性 地理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年出栏万只肉仔鸡的饲养方案

吉林畜牧兽医 1996

摘要:目前,吉林省肉用仔鸡业的发展正向公司加基地加农户,再和市场相连接形成3+1模式发展,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肉用仔鸡,使肉仔鸡总产肉量每年以13.58%~24.64%的速度递增。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调查,1994年全世界主要国家禽肉产量达49125000吨,占总肉量的25.23%,人均禽肉占有量为8.73公斤。我国禽肉产量为6479000吨,人均5.36公斤,其中肉用仔鸡2800000吨,人均2.1公斤。近几年来,肉用仔难饲养户不断增加,规模也逐渐扩大,截止1995年末,吉林省肉用仔鸡规模饲养户达1.8万户,户均饲养量达3657只,冻鸡出口28712吨,创汇7000万美元,已成为吉林省仅次于服装的第二大出口创汇品种。十几年的经验证明,发展肉用仔鸡业是一业兴带来多业兴,可以带来万民富,它是一举多得、益及全局的事业之一。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及pH对土壤中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1996

摘要:6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硝酸盐积累变化为一对数方程,其动态数学模型式Nt=a+blnt。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对硝酸盐积累起主要作用,关系式为NC=144.28+8.814+0.9248C2。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中,建立了在施N量、有机质和pH条件下土壤中硝酸盐积累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 土壤类型;有机质;PH;硝酸盐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鹅实用技术

农村天地 1996

摘要:鹅体形大、耐粗饲、适应性强,是以食草为主的杂食水禽。鹅不与人争粮,除有毒或有特殊气味的草类以外都能食用。饲养鹅不但可以消除杂草,还可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农业丰收,所以养鹅业又可称为节粮型畜牧业。目前吉林省养鹅业发展很快,养鹅除能得到味美、营养丰富的鹅肉、鹅蛋、鹅肥肝以外,还能收获价值很高的鹅毛和鹅绒。实践证明,一只成年鹅一次可拔毛绒200克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品质改良的研究现状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6

摘要:玉米品质改良的研究现状王鹏文,戴俊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综合所136100)(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110161)玉米的品质形成是由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两个方面决定的,遗传因素是指决定玉米品种特性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特征;非遗传因素则是指除了遗传因素以外的一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土传病害研究现状

吉林农业科学 1996

摘要: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玉米土传病害的主要种类(茎腐病、丝黑穗病、纹枯病、全蚀病),从症状表现、危害程度、病原菌鉴定、发病因素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玉米土传病害;茎腐病;丝黑穗病;纹枯病;全蚀病;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培养条件下稻曲病菌厚垣孢子产生因素初探

吉林农业科学 1996

摘要:本文通过对稻曲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营养条件(碳源和氮源)、不同pH值、不同温度和光照及不同代数的菌株在PSA上产孢能力的研究,初步明确,PSA是适宜的产孢培养基;2~3代菌株最易产孢;NH4CI和KNO3对厚垣孢子产生有一定的作用;适宜产孢的温度为15~25℃,但15℃和20℃培养时间较长;培养基适宜的pH值是5~7,以pH6为最佳;光照对厚垣孢子的产生数量及时间都有很大的影响,光暗交替是适宜的培养条件。

关键词: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产孢因素;人工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APD重建的大豆属植物的亲缘关系

遗传学报 1996 SCI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8种RAPD引物(OPH-2、OPH-3、OPH-5、OPH-12、OPH-15、OPH-16、OPH-18和OPH-20)对大豆属的21份植物材料,其中包括Glycine亚属的10个种和Soja亚属的3个种,进行了基因组指纹图谱构建。通过对获得的基因组指纹图谱的量化分析,利用Unweightedpairgroupwithmathematicaverage(UPGMA)对大豆属中的各个种进行了亲缘关系重建。重建的亲缘关系表明:G.tomentella种中存在3种不同的进化类型,其分化距离已大于某些种种间的分化距离,它们可能是被形态遮蔽的3个种。Soja亚属内3个种的分化关系同前人的研究推断相同,其亲缘关系很近,这一结果支持将这3个种归并为一个种的观点。但是重建的亲缘关系未能显示出大豆属两个亚属的划分格局。

关键词: RAPD指纹图谱,大豆属,亲缘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