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香蕉MaMC6的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etacaspases(MCs)是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调控基因,参与植物对胁迫的响应。利用PCR技术,从巴西蕉(Musa AAA Cavendish cv. Brazil)细胞中克隆到MaMCs家族成员MaMC6,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模式分析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MaMC6由320个氨基酸组成,为稳定蛋白,具有亲水性,不含跨膜结构,含有一个caspase-like domain,属于Ⅱ型metacaspase蛋白,具有一个防御和应激响应元件。RT-qPCR分析结果显示,100 mmol/L NaCl处理后MaMC6在2 h时相对表达量达到对照的7.70倍;盐胁迫下CaCl2处理后,基因的表达在2 h时为对照的3.99倍;而钙离子螯合剂EGTA和钙离子通道阻碍剂LaCl3的处理提高了MaMC6在盐胁迫下的表达,2 h时达到对照的9.92和11.20倍。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MaMC6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上。转大肠杆菌结果显示,重组菌株pET28a-MaMC6在NaCl、甘露醇和高温胁迫下生长情况优于对照菌株pET28a。综上所述,MaMC6可能参与香蕉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MaMCs在香蕉抗逆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蕉 MaMC6 RT-qPCR 亚细胞定位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菌种发酵木薯粉品质和糊化特性比较分析

食品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华南9号木薯(SC9)块根为原料,利用5个菌种进行发酵,比较分析发酵前后木薯粉常规营养品质、有机酸风味物质组成和结构特性等差异。结果表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显著提高(P<0.05)木薯粉的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提高2.2倍,达0.83 g/100 g;而许旺酵母(Schwanniomyces occidentalis Kl?cker)发酵可显著降低氰化物含量(P<0.05),降解率达91.8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发酵后有机酸含量最高,达到10.987 mg/g,并显著提高了粗多糖得率(P<0.05),达到1.59%。从加工特性看,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后,糊化特性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均显著提高(P<0.05)分别为5 397.5、3 439.0、4 770.0 mPa·s,衰减值显著降低(P<0.05),为1 958.5 mPa·s。结构特性分析表明,发酵后木薯粉淀粉颗粒均匀,显著变小。综合对比,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木薯粉,有利于提高木薯粉的脂肪、有机酸、粗多糖等营养品质并较好改善其加工特性。

关键词: 木薯粉 发酵 理化特性 有机酸 加工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UPLC-Q-Exactive MS和G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牛大力花不同生长时期的化学成分差异性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以不同生长时期的牛大力花为研究对象,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系统分析其代谢物的组成和积累差异,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方向.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牛大力花的次生代谢物、初生代谢物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全面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等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差异性成分.结果 液质联用共鉴定了332个代谢物,以黄酮类、三萜类和苯丙素类等次生代谢物为主.气质联用共鉴定了297个代谢物,以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糖类、杂环类、醇类等初生代谢物和挥发性物质为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液质与气质的代谢组学结果一致,4个生长时期牛大力花样本的总体分布聚集为2类:花蕾期、初花期、盛开期归为1类,凋萎期单独归为1类,两者化学物质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以黄酮类和原花青素、三萜类、有机酸类为差异成分.蔓性较直立性牛大力花在花蕾期、初花期、盛开期含有特征性的黄酮类差异代谢物,部分黄酮类成分随花期的发展含量逐渐降低.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牛大力花中含有丰富的活性黄酮类代谢物,以蔓性牛大力初花期的产量和黄酮含量更高,具有开发价值.本研究为牛大力花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牛大力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MS)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代谢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减量配施羊粪对杧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经济林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杧果生产施肥精准管理和果园土壤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7年生'红玉杧'为研究对象,设单施化肥(CF)、CF减量10%(T1)、CF减量20%(T2)、CF减量30%(T3)、T1配施羊粪5 kg/株(OT1)、T2配施羊粪10 kg/株(OT2)和T3配施羊粪15 kg/株(OT3)共7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杧果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的变化,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各处理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CF、T1、T2、T3处理的产量和收益随化肥减量比例增加而降低,OT1、OT2、OT3 处理的产量和收益随配施羊粪量增加而降低.OT1较T1的产量和收益分别提高了9.31%和6.96%,OT2较T2的产量和收益分别提高了12.60%和8.46%,与T3相比,OT3 处理的产量提高 11.60%,收益减少了 1.16%.CF、T1、T2 和T3 处理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糖酸比和固酸比随化肥减量比例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配施羊粪可改善果实的内在品质.与T1相比,OT1处理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糖酸比和固酸比分别显著提高了4.29%、32.50%和 29.90%,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了 21.30%;与T2 相比,OT2 处理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 4.91%和 6.53%;与T3 相比,OT2 处理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 4.82%和 6.35%.另外,CF、T1、T2、T3 和OT1、OT2、OT3 处理果实的N、P、K含量均随化肥减量而降低,同一减量比例下化肥减量与减量配施羊粪处理间果实矿质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配施羊粪还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的pH值和肥力水平,随羊粪施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果实品质和土壤肥力,各处理综合效果由优到劣依次为OT1、OT2、OT3、T2、T1、CF、T3,表现最佳为化肥减量10%配施羊粪5 kg/株,最差为化肥减量30%处理.

关键词: 杧果 化肥减量 羊粪 产量 品质 经济效益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园生草对番石榴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生草栽培对番石榴果实品质的影响,对6年生“珍珠”和“红宝石”两个番石榴品种,分别采用柱花草生草和裸地栽培,于果实成熟前2周、成熟前1周和成熟时等3个时期采摘果实,测定比较果实色泽,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和有机酸[17]组分及其含量。结果表明,与裸地栽培相比,生草栽培处理对“红宝石”和“珍珠”番石榴果实色泽有一定影响,显著提高两个番石榴品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两个品种果实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生草处理显著提高“红宝石”番石榴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而对“珍珠”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性影响;显著提高成熟期“红宝石”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降低成熟期“珍珠”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生草处理对番石榴果实有机酸的影响因品种和有机酸种类而不同。说明番石榴果园生草栽培对果实品质具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效果因品种与成熟时期而不同。

关键词: 番石榴 生草 裸地 色泽 可溶性固形物 有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长期西藏荨麻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动态变化

中国草地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饲药两用特色牧草西藏荨麻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分别于营养期、开花期和结实期采集西藏荨麻样品,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脂肪酸组分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西藏荨麻在营养期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最高,分别为34.97%和26.52%。西藏荨麻富含钙和铁,其含量在结实期和开花期达到峰值,分别为48.41和1.73 g/kg。生长期西藏荨麻的脂肪酸组分主要由亚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和油酸构成,不饱和脂肪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71.66%和52.83%,且全株中平均含黄酮1.49%、粗多糖0.83%、单宁0.34%和总皂苷0.12%。随着生长期延长,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而纤维组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锌和铜含量显著减少,而钼含量显著增加(P<0.05);脂肪酸组分基本在结实期最高(P<0.05),而营养期和开花期差异不显著;黄酮、粗多糖和单宁含量均在开花期最高,总皂苷含量在结实期最高(P<0.05);说明生长期西藏荨麻营养丰富多样,各种成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

关键词: 西藏 荨麻属 生长期 化学成分 活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重PCR快速检测槟榔黄化植原体和槟榔隐症病毒1体系的建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palmyellowleafphytoplasma,AYLP)引起的黄化病和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黄叶病毒病是危害槟榔树最严重的两种病害,对海南槟榔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建立快速的检测技术对于两种病害的预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多重PCR(Multiplex PCR)技术同时检测AYLP和APV1,即AYLP巢式PCR第一轮结束后,再使用一次多重PCR对两种病原同时进行扩增,最后进行电泳观察结果。结果显示,通过对多重PCR浓度体系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在一个体系中成功扩增出AYLP和APV1,得到525和311 bp两条特异性大小条带。多重PCR检测与单一PC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并且与单一PCR检测方法比较,多重PCR方法精简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检测效率,显著降低了检测成本,为槟榔黄化病和黄叶病毒病的常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因此,该技术在AYLP和APV1常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APV1 多重PCR 新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檀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材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Pierre ex Pitard)Merr.et Chun茎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RP-18和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乌檀茎干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相中分离纯化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9-乙氧基牛眼马钱托林碱(1)、3,14-二氢狭花马钱碱(2)、安枯斯特定碱(3)、3,14-二氢-19-乙氧基牛眼马钱托林碱(4)、4-(3-氨丙基)-2-甲氧基苯酚(5)、松脂素(6)、(-)-去甲氧基木兰素(7)、(+)-去甲氧基木兰素(8)、右旋杜仲树脂酚(9)、(+)-南烛木树脂酚(10)、猫眼草酚D(11)、3,4-二甲氧基苯酚(12)、顺式-5-羟基亚铁酸(13)、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丙烷-1,2-二醇(14)、(+)-赤式-7-乙氧基愈创木甘油(15)、(-)-赤式-7-乙氧基愈创木甘油(16)和苏式-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3-乙氧基丙烷-1,2-二醇(17).结论:其中,化合物5和13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5、7~13和15~17为首次从乌檀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乌檀 茜草科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蜻蜓凤梨AfHSP基因的分离与功能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蜻蜓凤梨是一种重要的热带花卉,在生产上由于其开花时间、开花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常用乙烯进行催花,但当温度高于32℃时乙烯的催花效率明显降低,推测可能与相关热激蛋白有关。热激蛋白是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调节蛋白,在植物体应对高低温等逆境胁迫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蜻蜓凤梨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和前期对蜻蜓凤梨成花素基因AfFT2 (Aechemia fasciata FLOWERING LOCUS T 2)响应乙烯调控开花的研究,筛选出3个可能与开花相关的热激蛋白基因并将其命名为AfHsp20、AfHsp17.6、AfHsp70 (Heat shock protein 20, Heat shock protein 17.6, Heat shock protein 70),分别对3个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功能鉴定及与AfFT2基因启动子的互作实验,初步证实AfHsp20、AfHsp17.6、AfHsp70的表达量受温度影响且响应乙烯,其中AfHsp17.6能与AfFT2启动子发生互作。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高温条件下乙烯催花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也为解决高温环境中凤梨科植物催花问题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关键词: 蜻蜓凤梨 乙烯催花 热激蛋白 酵母单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ShPR10基因的克隆及其编码蛋白与甘蔗线条花叶病毒P1蛋白的互作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病程相关蛋白 10(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 10,PR10)在植物抵抗病毒侵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以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编码的RNA沉默抑制子P1 为诱饵,筛选获得一个甘蔗ShPR10 蛋白.为探究ShPR10 在甘蔗应答SCSMV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甘蔗ShPR10 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法分析ShPR10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采用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验证ShPR10 与SCSMV P1的互作关系,采用农杆菌共浸润瞬时表达系统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ShPR10 对P1 沉默抑制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甘蔗ShPR10 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 570 bp,编码一个不稳定亲水蛋白,蛋白分子量为 21.17 kD,等电点为 4.77,含有一个P-loop基序,不含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ShPR10 二级结构包含 51.85%的无规则卷曲、35.98%的α-螺旋、7.41%的延伸链和 4.76%的β-转角.ShPR10蛋白与玉米ZmPR10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1.53%,两者在进化树上聚为一个分支.ShPR10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与SCSMV P1 在酵母细胞和烟草细胞中存在互作关系.ShPR10 本身不具有沉默抑制子活性,其表达削弱了P1 的沉默抑制子活性,但对P1 蛋白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综上,ShPR10 可能通过结合P1 来削弱P1 的沉默抑制子活性,从而提高甘蔗对SCSMV的抗性.

关键词: 病程相关蛋白 PR10 甘蔗线条花叶病毒 RNA沉默抑制子 P1蛋白 甘蔗 蛋白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