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保存体系低氨浓缩天然胶乳的性能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氨浓缩天然胶乳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氨胶乳带来的氨污染问题,并在多种乳胶制品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采用BCT-2、HY、HM和LS 4种天然胶乳保存剂与氨复合保存制备低氨浓缩胶乳,并与高氨浓缩胶乳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保存体系低氨浓缩胶乳性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保存体系对低氨浓缩胶乳保存效果良好,均能达到GB/T 8289—2016国家标准的要求。其中,BCT-2保存的低氨浓缩胶乳挥发脂肪酸值(VFA No.)最低,但胶乳黏度值最高,机械稳定度(MST)最低,稳定性最差;此外,橡胶粒子平均粒径较高;热稳定性和氧化锌机械稳定性(ZST)较低;干胶膜强度较高。HY保存的低氨浓缩胶乳VFA No.较低,黏度最低,MST和热稳定度最高;浓缩胶乳预硫化速度最快;预硫化胶乳黏度最低,MST和热稳定度最高;硫化胶膜强度较高。HM保存的低氨浓缩胶乳黏度较低;MST较高,稳定性良好;浓缩胶乳干胶膜强度最低;浓缩胶乳预硫化速度最慢。LS保存的低氨浓缩胶乳VFA No.较高,黏度值较高;MST较低,稳定性较差;橡胶粒子粒径最小;浓缩胶乳干胶膜和硫化胶膜强度均最高;干胶膜热稳定性最好。对比分析表明,HY和LS保存低氨浓缩胶乳综合性能较好,其中HY低氨浓缩胶乳适于生产发泡制品、胶黏剂等,而LS低氨浓缩胶乳适于生产手套、气球等纯胶浸渍制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杂交F1代抗病种质鉴选及其抗病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Corynespora leaf fall disease,CLFD)是全球主要植胶国最为严重的叶部病害之一,可造成严重的产量和经济损失,而抗病种质鉴选与创制利用是该病最为有效的防治策略.本研究对云研 277-5×IAN 873、RRIC103×热研 8-79 和云研 277-5×热垦 525 三个杂交组合的 821 份F1 代群体进行了抗棒孢霉落叶病的评价,明确了F1代群体的抗病性水平,并从符合正态分布的 2 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 32 份候选 F1 代单株进行芽接,再分别利用 3 个亚型的多主棒孢病菌和 2 种评价方法对候选F1 代无性系种苗进行抗病性复筛,最终获得 5 份抗病性较好的F1 代新种质.通过对 5 份抗病新种质防御酶活性的测定,以及抗病相关基因表达特性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 5 份抗病新种质与多主棒孢病菌在侵染过程中的互作关系,明确了其在病原菌接种不同时间段的差异表达特征.本研究为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抗病性早期鉴选、抗病种质培育与创制利用提供了很好的种质材料和理论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细茎柱花草毛状根转化体系的建立
《草地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茎柱花草(Stylosanthes gracilis)是圭亚那柱花草(S.guianensis)的野生近缘种,具有茎秆直立、种子落粒性低、抗旱能力较强等特点。为开发一种高效的细茎柱花草毛状根转化体系,本研究以细茎柱花草子叶节为外植体及4个发根农杆菌为供试菌种,探索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对毛状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SU440为诱导毛状根发生的最优菌株,诱导率为88.3%。其中,该菌株诱导毛状根产生的最佳条件为菌液浓度OD600=0.3、侵染时间为15 min、共培养4 d,转化效率达34.72%。同时,获得的转基因材料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子鉴定方式,证实了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细茎柱花草毛状根的基因组中。因此,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细茎柱花草的毛状根转基因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品种'湛试327-13'乙烯响应分子机制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橡胶树‘湛试327-13’新品种兼具抗寒和高产的特性,揭示其在乙烯刺激后的分子机制有利于精准鉴定和选育种质资源。本研究以1.5%乙烯利处理橡胶树‘湛试327-13’开割树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技术分析胶乳和树皮中活性氧淬灭酶、蔗糖转运蛋白和橡胶生物合成关键酶等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并连续割6刀后,橡胶树活性氧淬灭酶、蔗糖转运蛋白、胶乳抗性和橡胶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在树皮表达量高于其在胶乳中表达量。与对照相比,随着割胶刀数的增加,‘湛试327-13’树皮脂肪氧化酶(HbLOX1)和过氧化物酶基因(HbPOD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最高为22.15和31.95倍;蔗糖转运蛋白HbSUT1、HbSUT2a分别提高66.11和58.50倍;几丁质酶(HbCHI)、葡聚糖酶(HbGLU)和橡胶素(HbHEV)分别提高16.93、8.09和10.37倍;橡胶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HbGGPPS和HbHMGS1分别提高了14.71和15.05倍。说明乙烯刺激橡胶树后,‘湛试327-13’胶乳和树皮中活性氧淬灭酶、蔗糖转运蛋白、胶乳抗性和橡胶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依次高表达且持续时间长达6刀(18 d),是其抗寒性和产量形成的分子基础,亦可作为橡胶树种质资源评价指标用于分子辅助育种。
关键词: 乙烯利 湛试327-13 橡胶生物合成 抗氧化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9年海南省草地贪夜蛾迁入路径及虫源分析初探
《应用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迁入海南省的虫源地和迁入路径,旨在为海南省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9年海口市草地贪夜蛾虫情数据,采用WRF模式中昆虫三维轨迹分析程序,结合草地贪夜蛾的飞行行为参数和气象数据,模拟了海南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路径,并分析了气象背景场.[结果]2019年,草地贪夜蛾进入海南的迁飞时间集中在4月15-20日左右;此时间段,越南的西南风及华南对流层底层的急流为草地贪夜蛾的迁飞提供了携带气流,强对流引发了降雨和风向切变,高空的空气冷却后向下运动,为草地贪夜蛾的下降提供了有利条件;草地贪夜蛾在4月15-17日具备有效的迁飞路径,海南省海口市的入侵虫源主要来自越南和广东北部,副热带高压系统、降水和风的模式促使了草地贪夜蛾进入海南.[结论]本研究初步明确了2019年草地贪夜蛾入侵海南的最早时间及虫源分布,为海南省草地夜蛾的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面包果DNA条形码筛选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30份面包果资源为研究对象,对ITS、g3pdh、marK、trnL-F和rbcL 5种DNA条形码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分析,通过多序列比对分析序列特征。利用筛选出的理想DNA条形码序列进行遗传距离分析,构建NJ邻接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g3pdh和ITS序列变异位点较多,变异没有规律性;matK和rbcL序列保守,变异位点少且集中于某些种质;trnL-F序列较保守,部分变异可作为识别特征。基于trnL-F序列分析面包果资源遗传距离为0~0.033,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基于系统发育树结果,可将面包果资源聚为4个分支,推测XYS1-3、XYS1和YBG可能引种于印度尼西亚,XYS2、XYS3、XYS5和XYS6可能引种于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综上所述,trnL-F序列更适合用于面包果遗传多样性分析,可用于部分种质的鉴别。
关键词: 面包果 DNA条形码 trnL-F序列 序列特征分析 系统发育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菌核侧耳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菌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菌核侧耳是一种珍稀药食同源真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了充分保护和利用该类野生真菌资源,本研究对采自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的一株野生侧耳属子实体进行了菌株分离纯化培养,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为菌核侧耳Pleurotustuber-regium.以此菌为试验菌株,从碳源、氮源、pH和温度4个方面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从中选出3个较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pH 7.0,温度35℃.驯化出菇试验中,二级种选用玉米粒,25℃黑暗培养;出菇栽培的基质为杂木屑52%、玉米芯25%、麦麸20%、石灰2%、石膏1%,50d左右出现原基,加大空气湿度至85%-90%,在28℃以上培养5 d后子实体成熟.本试验成功对野生菌核侧耳进行了人工出菇栽培,为该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橡胶树炭疽病调查及喀斯特炭疽病菌的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然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中唯一的可再生资源,由炭疽病菌侵染引起的橡胶树炭疽病是当前我国橡胶生产上最为严重的两大叶部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调查海南省主栽橡胶树品种(系)及监测炭疽病发生流行情况,调查发现PR107 和RRIM600 种植面积最大,分别占 51.06%(102 000 hm2)和 43.39%(86 700 hm2);在对橡胶树炭疽病的随机踏查和固定监测中发现,该病在实生苗、嫁接苗、增殖苗、各主栽品种幼龄树和成龄胶园中全年均可发生,3-4 月为盛发期;海南省橡胶树种植面积大,且品种(系)单一,因此炭疽病在适宜发病条件下易暴发流行.通过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分离自琼中县阳江农场苗圃橡胶树叶片上的菌株 HCkHNQZ1736 为喀斯特炭疽菌(Colletotrichum karstii),这是首次在海南省橡胶树上发现该类病菌.致病力评价发现其对PR107、RRIM600、热研 7-33-97 和大丰 95 四个主推品种均有强致病力.杀菌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HCkHNQZ1736 和分离自云南保山的同种菌株 MeCkYN1705 对咪鲜胺锰盐差异不显著且不具抗药性,EC50 分别为 0.0784 μg/mL 和 0.0775 μg/mL.HCkHNQZ1736 对多菌灵表现出高抗药性,EC50 达 1107.2654 μg/mL,而MeCkYN1705 的EC50 仅为 0.0554 μg/m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