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大黄素对免疫应激断奶仔猪肝脏抗氧化、抗炎性能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大黄素对断奶仔猪肝脏抗氧化、抗炎性能的影响。选用24头健康良好的28日龄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大黄素组(ED)、应激组(LPS)、大黄素应激处理组(ED+LPS),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CON组和LPS组饲喂基础日粮,ED组和ED+LPS在基础日粮饲上按照300 mg/kg添加大黄素。试验期21 d,在屠宰前6 h对LPS组和ED+LPS组按照体重100μg/kg腹腔注射LPS溶液,CON组和ED组注射相同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LPS组中仔猪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排列松散、体积增大,此外细胞质出现空泡化现象;LPS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微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降低(P<0.05),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升高(P<0.0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SOD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mRNA表达量下降(P<0.05);与LPS组相比,ED+LPS组肝脏组织结构形态有所好转,仅有局部存在细胞排列疏松和空泡化现象;肝脏CAT、GSH-Px和GSH活性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降低(P<0.05);IL-1β和IL-6含量下降(P<0.05);SOD1、GSH-Px、IL-10 mRNA表达量升高(P<0.05),TNF-α mRNA表达量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ED组中肝脏T-AOC活性上升(P<0.05),MDA含量和IL-1β活性下降(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大黄素可以缓解LPS引起的仔猪肝脏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

关键词: 大黄素 断奶仔猪 肝脏 抗氧化 抗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百香果黄胸蓟马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

农药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海南6地区百香果黄胸蓟马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方法]采用浸叶法和叶管药膜法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蓟马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均上升,倍数均增加,敏感性表现为虫螨腈>螺虫乙酯>甲维盐>啶虫脒>联苯菊酯。6地抗性变化表现为琼中和琼海<临高和陵水<乐东和东方。[结论]蓟马对5种药剂均产生抗药性,虫螨腈和螺虫乙酯仍可作为有效药剂,甲维盐、啶虫脒和联苯菊酯应控制使用,且应与其他杀虫剂交替使用。

关键词: 百香果 黄胸蓟马 虫螨腈 螺虫乙酯 抗药性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作菠萝模式下不同品种椰子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

中国南方果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椰子间作栽培管理模式,设置文椰4号间作菠萝、文椰3号间作菠萝、文椰2号间作菠萝1、文椰2号间作菠萝2及文椰3号单作(对照)处理,采集椰子植株根际土壤测定其理化性质,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土壤微生物组成与多样性,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间作处理的椰子根际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氮、磷、钾、有效钙和有效镁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间作处理的土壤pH值明显下降。间作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比单作高,而真菌多样性则低于单作。根际土壤中优势细菌门依序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优势真菌门依次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Rozellomycota等。间作与单作之间细菌和真菌种类组成差异较大,文椰2号间作1、文椰2号间作2、文椰4号间作与文椰3号间作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分别聚为一类,文椰3号单作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分别单独聚为一类。不同处理的椰子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说明不同品种椰子间作菠萝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产生较大影响,间作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椰子根际土壤养分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关键词: 椰子 菠萝 间作 根际微生物 多样性 优势菌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棕C2H2基因家族鉴定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2H2型锌指蛋白是最常见的锌指蛋白之一,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盐、低温、干旱胁迫等非生物胁迫响应中扮演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拟南芥C2H2氨基酸序列作为探针,在油棕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本地BLASTP比对和保守结构域预测分析,筛选出油棕C2H2型锌指蛋白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进化关系、染色体位置、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和启动子顺式元件进行分析,并利用转录组数据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EgC2H2基因家族成员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从油棕基因组中共鉴定出73个C2H2型锌指蛋白家族成员,EgC2H2家族成员氨基酸的数目为128~556个,分子量为14176.73~58983.30Da,等电点为4.99~9.62,不稳定系数为38.84~86.01,亲水性为–1.154~-0.226,亚细胞定位显示C2H2基因家族所有成员均定位于细胞核;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EgC2H2家族成员可以分为4个亚家族,EgC2H2家族成员多数归类于第Ⅰ亚家族和第Ⅱ亚家族,且同一亚家族成员的结构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染色体定位结果显示,EgC2H2家族成员不均匀地分布于油棕的16条染色体上;启动子顺式元件分析显示,EgC2H2家族包含许多光响应元件、植物激素响应元件和逆境胁迫响应元件;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大部分EgC2H2基因响应低温胁迫,且大多数EgC2H2基因在耐寒材料中高表达,在冷敏感材料中低表达;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EgC2H2-23、EgC2H2-11、EgC2H2-19、EgC2H2-17和EgC2H2-21显著上调表达,且在耐寒材料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冷敏感材料,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在油棕低温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可以作为候选基因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油棕C2H2基因家族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油棕 C2H2型锌指蛋白 基因家族 低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叶圆捆打捆机捡拾粉碎机构设计与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甘蔗叶打捆作业时存在粉碎不匀、缠绕、阻塞等问题,结合甘蔗叶的物理特性,设计采用螺旋线排列结构参数可调的中垂刀+倾斜45°对称斜切刀式的中对称垂斜切式捡拾粉碎机构。利用Solidworks对其机构进行三维建模,并对该机构中的刀辊转速、离地高度、粉碎刀旋转方向及受力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有限元软件对粉碎刀进行模态应力分析,确定捡拾粉碎机构,进行样机制作。通过田间试验表明中对称垂斜切式粉碎机构,在不影响宿根生长的基础上,可实现甘蔗叶粉碎长度在≤15 cm的范围内,甘蔗叶捡拾率达到86.22%,粉碎合格率达到85.43%,工作效率达到0.16 hm~2/h,为甘蔗叶打捆机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蔗叶 圆捆打捆机 粉碎机构 田间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宝石1号"龙眼在海南儋州引种试验初报

中国南方果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宝石1号”龙眼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杂交选育的龙眼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可食率高、果肉爽脆、化渣、风味甜、含糖量高等优点,2017年引种到海南省儋州市。在海南省儋州市,“宝石1号”龙眼生长旺盛,能够快速形成丰产树冠,盛花期在3月下旬,果实成熟期7月中旬,平均单果质量13.8~14.2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7.9%~19.6%,可食率72.9%~75.7%,优于目前儋州主栽品种“石硖”。采用反季节催花栽培,“宝石1号”龙眼的现花期比“石硖”早,成花率比“石硖”高。

关键词: “宝石1号” 龙眼 引种 海南儋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蜜果柄枯萎病病原菌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菠萝蜜(Artocarpus heteophyllus Lam),又称木菠萝,是桑科(Moraceae)木菠萝属(Artocarpus)的常绿热带果树~([1])。近年来我国菠萝蜜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约达1万公顷,其中约50%位于海南~([1])。国内外已报道的菠萝蜜病害种类很多,包括花果软腐病~([2-6])、蒂腐病~([5-6])、果胞锈病~([7])、根腐病~([8-9])和根结线虫病~([10])等。其中在果柄病害方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南繁基地土壤速效氮空间变异性对采样间距的响应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玉米南繁基地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尺度效应,确定合理的采样间距,为精确土壤采样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南繁地块为试验样地,按 10 m采样间距采集土样且为原始尺度,并以 20、30、40 m距离依次抽样形成不同采样间距数据集,再利用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半方差函数及分形维数分析不同采样间距条件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试验地的土壤速效氮平均含量为 90.24 mg/kg,属中等水平,变异系数为 19.77%,属中等变异范围;在 10、20、30、40 m等采样间距中,土壤速效氮样本数据结构变化不大,仅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其中以 20 m采样间距的变异系数最大、为 29.37%,其他采样间距相差不大;随着采样间距增大,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呈减少趋势,其空间聚集性变弱,而块金值、块基比和分形维数呈增加趋势,表明随机因素所引起的空间变异逐渐增多,随机因素逐渐削弱结构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使空间相关性逐渐变弱;20 m采样间距的土壤速效氮含量空间分布与 10 m采样间距原始尺度一致,其空间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值最小,空间预测精度为最高.[结论]随着采样间距增大,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减弱,表征出随机因素所引起的空间变异性逐渐增强,结构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性逐渐削弱,其中20 m采样间距的土壤速效氮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分布与10 m采样间距原始尺度相似,且空间预测精度最高,是较为合理的采样间距,本研究可为玉米南繁基地的氮肥精准施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玉米南繁基地 土壤速效氮 空间变异 采样间距 空间自相关性 尺度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大叶种茶树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发生程度调查

中国植保导刊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海南大叶种茶树病虫害研究报道较少的实际,于2019-2021年在海南大叶种茶核心产区五指山市水满乡调查了海南大叶种茶树的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发生程度.发现的病害有茶饼病、茶轮斑病、茶炭疽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等12种,其中茶饼病、茶轮斑病、茶炭疽病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发现的害虫有小贯小绿叶蝉、茶角盲蝽、茶潜叶蝇、茶蚜、茶卷叶蛾、茶斑蛾、茶蚕等18种,其中以小贯小绿叶蝉、茶角盲蝽和茶蚕为害严重.调查结果将为进一步开展海南大叶种茶核心产区茶树病虫害防控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海南大叶种茶 病害种类 害虫种类 普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鹃木木材解剖学、生理特性及挥发性成分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分别采用GB/T 1933—2009《木材基本密度测定方法》、GB/T 6043—2009《木材pH的测定》、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木材解剖学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了马达加斯加特有种茶鹃木(Humbertia madagascariensis Lam.)的木材(又称“药香黄檀”)的基本密度、pH、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解剖结构及挥发性成分,为茶鹃木木材识别、植物保育及加工利用等研究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茶鹃木木材的基本密度为1.684 g/cm~3,水试发现其沉水。茶鹃木木材的pH为6.78,淀粉含量为10.953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271 mg/g。茶鹃木木材的宏观构造:黄褐色,木材有光泽;有“柑橘檀香”味,散孔材,管孔较大;管孔内、边缘含有白色至金黄色侵填体,弦切面上特别明显;横切面上射线清晰,均匀细密;径切面上射线斑纹明显,分布密集;弦切面上呈细线状,波痕略可见。微观构造:管孔为椭圆形、圆形,数目为3~5个/mm~2;单管孔,分散,管孔内、边缘含有金黄色树胶;木射线非叠生,同形,单列,7~9根/mm;射线细胞较大,多数为椭圆形、长圆形,通常不含有树胶;横卧射线方形细胞3~7层;三切面上导管外侧及纤维组织中椭圆状晶体明显,数量众多,纵向排列规则。GC-MS分析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类(88.81%),其次为脂类(8.12%)和萜烯类(0.94%),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棕榈酸(47.32%),其次为硬脂酸(38.79%),另外,还含有少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0.23%)和油酸(0.61%),推测茶鹃木木材的“柑橘檀香”味可能与此挥发性成分有关。

关键词: 茶鹃木 木材 基本密度 生理指标 解剖学特征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