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炭对茶园酸性红壤氮素养分淋溶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福建省山地茶园水土流失严重,高坡度开垦茶园会造成土壤养分淋失,引起土壤酸化.为研究生物炭对茶园酸性土壤氮素养分淋溶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设置对照CK(C0N0)、单施常规量氮肥(C0N1)、单施两倍量氮肥(C0N2)、常规施氮肥增施2%生物炭(C1N1)、常规施氮肥增施5%生物炭(C2N1)5个处理,研究不同生物炭和氮肥添加处理下茶园酸性土壤氮素养分淋溶变化和规律.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条件下,随着生物炭添加量增大,淋滤液体积显著降低,全氮、硝态氮、铵态氮的淋失量显著降低.添加生物炭处理土柱中NO3--N和NH4+-N的淋溶开始时间均晚于未添加生物炭处理土柱,且NO3--N的浓度峰值较NH4+-N的出现早.与C0N1相比,生物炭施用处理(C1N1和C2N1)显著提高了土壤pH,NO3--N的淋溶量分别降低了60%和77%,NH4+-N的淋溶量分别降低了40%和39%.就不同氮素形态而言,C1N1和C2N1处理中均先检测到NO3--N,说明生物炭对NH4+-N的固持能力大于NO3--N.研究表明在茶园酸性红壤中添加生物炭可减缓氮素损失,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结果为茶园酸性红壤的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 生物炭 酸性红壤 茶园 土壤养分 硝态氮 铵态氮 全氮


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Aux/IAA家族基因鉴定及分析
《核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Aux/IAA家族基因在李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鉴定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果实转录组中的Aux/IAA家族基因,并分析其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果实转录组中共有26个Aux/IAA家族成员,大部分为位于细胞核的不稳定亲水蛋白质。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Aux/IAA家族成员可分为A、B两组,共9个亚组。大部分Aux/IAA蛋白质含有4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16个Aux/IAA家族基因在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果实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PsIAA11、PsIAA13、PsIAA14、PsIAA18、PsIAA19和PsIAA25在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Aux/IAA家族基因与李果实成熟密切相关,这为深入研究Aux/IAA家族基因在李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李 转录组 Aux/IAA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其分布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对福建省9市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入侵植物进行调查,并分析了其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分布格局和分布类型及其入侵性等.结果表明,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有外来入侵植物30科65属共79种;其中以菊科(Asteraceae)物种数最多,为22种,占总种数的27.85%,其次是苋科(Amaranthaceae)有7种,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各有5种.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86.08%;原产于美洲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70.24%;入侵等级为恶性入侵(1级)的物种有10科22种,严重入侵(2级)有13科22种,局部入侵(3级)、一般入侵(4级)和有待观察类(5级)分别有9、18和8种;恶性入侵和严重入侵的植物种类占入侵植物总数的55.70%.从分布格局和分布类型来看,以福州市的农田生态系统入侵植物种类最多,为52种;不同农田类型中,以旱地中的入侵植物种数最多,有74种;按分布区域划分的全域分布种共13种,按农田类型划分的全域分布种有11种.因此,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入侵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原产地多元化,且恶性和严重入侵植物占比较高,入侵形势严峻,应加强入侵植物的动态监控与防范,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外来入侵植物 原产地 分布 入侵等级 福建


轻简栽培再生稻的产量形成及关键筛选指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析再生稻产量与植株性状间的关系,为适宜轻简栽培再生稻品种的选育和筛选以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8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再生稻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以5个重穗型强再生力杂交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轻简栽培方式,设置3个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考查农艺及穗部性状,测定并计算SPAD值衰减指数、再生芽出鞘率、热能利用率和日产量.通过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再生稻产量构成与形成特点,解析性状指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进而确定再生力关键因子.[结果]轻简栽培方式下,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受千粒质量、结实率和颖花量间接作用的累加效应,对产量贡献最大,因而增加有效穗数是提高再生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再生稻产量与头季稻株高、结实率、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0.63,0.54,0.65,说明筛选和选育再生力强、植株高度适宜、生产量大的高结实重穗型杂交稻品种是保障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的前提.SPAD值衰减指数与再生稻产量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82,其偏相关系数也达极显著水平,可作为衡量再生稻品种产量高低的关键指标.1周、2周再生芽出鞘率与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83,决定系数均达68%以上,是决定再生力的关键因子.日产量和热能利用率由两季总产间接计算而来,与再生稻产量间相关性极显著,可作为再生稻品种筛选的关键指标.所建产量模拟模型对再生稻产量的预测精度均达85%以上.[结论]轻简栽培方式下再生稻的增产因素是有效穗数,促进腋芽的萌发成苗是再生稻高产增产的关键.不同时期鉴定再生力的关键筛选指标分别为前期头季稻的SPAD值衰减指数、中期再生稻的再生芽出鞘率,以及收获后期的日产量和热量利用率,所建产量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福建砂梨急性花枯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果树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近年在福建砂梨产区新发生的梨急性花枯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从产区采集显现急性花枯症状的'翠冠'梨病样品进行组织分离,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种类鉴定和致病性验证.[结果]通过组织分离和纯化,并根据其菌落形态特征从福建砂梨急性花枯病样品中获得31个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菌株.选取其中的14个代表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多基因(ITS、ACT、TUB、CHS-1及GAPDH)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显示,它们均为松针刺盘孢(C. fioriniae).在一周花龄的砂梨(品种'丰水梨')、西洋梨(品种'三季梨')和秋子梨(品种'南果梨')的离体花序上喷雾接种代表菌株(CFZH1、CFZH6、CFZH15)分生孢子悬浮液的结果显示,均产生有急性花枯症状,平均发病率分别95.8%、63.9%和81.3%.[结论]福建砂梨产区导致梨急性花枯病的病原菌为松针刺盘孢(C. fioriniae).本研究是福建砂梨产区松针刺盘孢引起梨花枯死的首次报道.


水杨酸对镉胁迫下不结球白菜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响应
《福建农业学报 》 2020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诱导不结球白菜抗镉(Cadmium,Cd)胁迫的响应及对Cd吸收积累和转运差异,为利用SA减轻Cd胁迫对不结球白菜的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冠不结球白菜为试验材料,研究Cd胁迫(50 mg·L-1 CdCl·2.5H2O)及喷施SA(0.01~0.5 mmol·L-1)对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根系活力、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Cd积累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CK1)相比,Cd胁迫对照组(50 mg·L-1 CdCl·2.5H2O,CK2)显著抑制不结球白菜幼苗的生长,降低光合色素含量、根系活力、蛋白质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丙二醛(MDA)含量.在Cd胁迫下,喷施0.01~0.05 mmol·L-1SA可以促进不结球白菜幼苗生长,以0.05 mmol·L-1SA处理效果最好;在Cd胁迫10 d时,不结球白菜幼苗的根冠比、脯氨酸含量、POD、CAT活性较CK2提高140%、44.98%、118.18%、70.43%,且显著降低幼苗地上部分Cd含量和转运系数;而喷施0.1~0.5 mmol·L-1SA幼苗生长受抑.[结论]0.05 mmol·L-1SA是最适宜的喷施浓度,能有效缓解Cd对不结球白菜幼苗的毒害,提高幼苗的耐Cd性.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水杨酸 Cd胁迫 抗氧化酶活性 Cd积累


利用电转的方法对T细胞TET2基因敲除并探讨TET2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
《生物技术通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利用重组病毒对T细胞进行基因编辑用于免疫治疗,受到了广泛重视。然而,重组病毒因存在随机整合,制备耗时长且昂贵的缺点制约了其应用。与此同时,电转染技术的应用能够快速将外源DNA带入细胞内,有助于提高T细胞基因编辑效率。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家族蛋白可以催化5-甲基胞嘧啶(5mC)转化为5-羟甲基胞嘧啶(5hmC),5hmC作为细胞中的DNA去甲基化酶,在细胞基因组表观遗传学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研究表明TET2基因的缺失能够促进CAR-T细胞的快速繁殖,产生强力的CAR-T细胞。该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TET2基因进行敲除。首先对sgRNA进行体外转录,与大肠杆菌诱导表达的Cas9蛋白孵育形成Cas9:gRNA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并在体外酶切验证sgRNA的活性。接着利用电转染技术将Cas9:gRNA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带入细胞内,并检测T细胞基因编辑效率。最后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T细胞的增殖情况。基因测序与T7EⅠ酶切结果表明,T细胞中的TET2基因被成功敲除,T细胞活力和功能并未受到影响。流式细胞技术,CCK-8以及台盼蓝细胞活率检测结果显示缺失Tet2蛋白后,T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快于野生型T细胞。该研究为非病毒载体替代传统的慢病毒载体构建携带嵌合抗原T细胞奠定了基础,具有制备周期短,安全性高的特点。同时TET2缺失促进了CAR-T细胞的增殖,使其能够引发有效的抗肿瘤反应,为CAR-T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Cas9核糖核蛋白(Cas9 RNP) TET2 电转染 基因敲除 T细胞增殖


高产抗瘟杂交晚稻新组合宜优2013
《杂交水稻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宜优201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宜香1A作母本,以自育的优质恢复系东南恢2013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稻新组合。201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