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012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新品种
《大豆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黑农691.1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黑龙江菽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黑农44为母本,垦农1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原代号:哈06-1939。品种审定编号:黑审


土壤外源重金属铬对亚麻形态学指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土壤外源重金属Cr对亚麻形态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利用盆栽试验的方法,设定0、25、50、125、250、500 mg/kg 6个浓度梯度,分别利用考种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亚麻的形态学指标。[结果]较低浓度Cr处理对亚麻的分枝数影响不显著,高浓度Cr(≥125mg/kg)胁迫显著降低了亚麻的分枝数(P<0.05);Cr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亚麻的蒴果数(P<0.05);较低浓度的Cr胁迫能促进亚麻株高、叶片叶绿素浓度的增加,达到峰值后,随着Cr处理浓度的进一步增加,亚麻的株高和叶片叶绿素的浓度则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较低浓度的Cr胁迫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亚麻的生长,而高浓度的Cr胁迫则抑制亚麻的生长。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分析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7个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177个来自黑龙江省的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7个无毒基因在黑龙江省不同地区均有分布,但出现频率不同,其中频率最高的为ACE1,达到61.6%,最低的为Avr1-co39,只有31.6%;来源于不同水稻品种的菌株无毒基因组成不同。采用国际水稻研究所20个已知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对48个黑龙江省稻瘟病菌进行毒力分析,与PCR检测无毒基因结果一致。同时,对20个抗病单基因系采用多菌株人工接种发现Pi-9在黑龙江6个地区对稻瘟病菌的抗谱为80%~100%,在育种中具有较高利用价值。
芽孢杆菌菌株69制剂对几种大豆病害的防治效果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为探讨生防制剂芽孢杆菌菌株69对大豆病害的防效,采用菌剂拌种和叶面喷施的方法,测定芽孢杆菌菌株69对大豆灰斑病、根腐病和胞囊线虫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芽孢杆菌菌株69能很好地防治大豆灰斑病和根腐病,其中对灰斑病的防效达71.9%,比对照绥农14-3增产10.2%;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达55.1%,高于其它处理。芽孢杆菌菌株69对大豆胞囊线虫没有防效。


关于加快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建设的调研报告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通过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海林、穆棱、林口等市县相关企业、基地、市场的实地调研和座谈研讨,明确了牡丹江市打造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的基础和优势,分析了该项工作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制定了牡丹江市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生物肥对大豆根际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酶是土壤生物活性的反映,对促进作物养分吸收有重要作用,其活性大小受施肥影响较大。采用水平复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分拌种、拌肥、拌种肥(拌种+拌肥)3种方式,研究3种生物肥对大豆根际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大豆根际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都呈抛物线变化规律,盛花期的酶活性最高。三种生物肥处理大豆根际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都高于CK,比较三种施肥方式,所有拌种肥处理的根际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均高于拌肥和拌种处理。表明生物肥能够有效地提高大豆根际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并且拌种拌肥相结合的效果最好。


结实期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垦鉴稻5号和垦稻12号为材料,采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土壤水势,通过防雨棚内的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结实期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实期进行-8~-10kPa的间歇控水处理,有利于垦鉴稻5号整精米率的提高和垩白率、垩白度的降低,不利于垦稻12号整精米率的提高和垩白率、垩白度的降低,使2品种各粒位直链淀粉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米饭食味评分值降低。结实前进行-18~-20kPa和-28~-30kPa的持续控水处理,有利于垦鉴稻5号整精米率的提高,不利于垦稻12号整精米率的提高和垩白率、垩白度的降低,使2品种各粒位的长/宽,各粒位的蛋白质含量增加,米饭食味评分值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