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优质高产多抗杂交番茄新品种——苏粉8号

江苏农业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PE-HPLC法测定鸡蛋中灭蝇胺—环丙氨嗪

浙江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本试验研究建立了用NH2柱和97%乙腈水溶液做流动相洗脱测定鸡蛋中灭蝇胺—环丙氨嗪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鸡蛋均质后经20%氨水乙腈溶液重复提取2次、浓缩、过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等处理后上机检测,环丙氨嗪在0.02~1.0μ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为0.9998,在0.02,0.05,0.10 mg/kg添加浓度,回收率为84.5%~95.2%,变异系数为3.9%~6.8%。检测限为0.02 mg/kg,定量限低于0.05 mg/kg。

关键词: 鸡蛋 灭蝇胺环丙氨嗪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合病毒在不同宿主中交替繁殖对病毒毒力的影响

农药学学报 2005 CSCD

摘要:研究了混合病毒在不同宿主中交替繁殖对病毒毒力的影响,选用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über)较专化的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NPV)和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较专化的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lNPV),按多角体数量1∶1混合后分别连续感染或交替感染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比较各代病毒对两种夜蛾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SlNPV中国株和AcNPV混合,起始感染甜菜夜蛾,再在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中交替繁殖后,F4代斜纹夜蛾病毒(由斜纹夜蛾中收集的病毒)对3龄甜菜夜蛾幼虫的致死率极显著高于F2代斜纹夜蛾病毒,F3代甜菜夜蛾病毒(由甜菜夜蛾中收集的病毒)对斜纹夜蛾的致死率也显著高于F1代甜菜夜蛾病毒;混合病毒起始感染斜纹夜蛾,再经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交替繁殖后,斜纹夜蛾病毒对甜菜夜蛾的毒力以及甜菜夜蛾病毒对斜纹夜蛾的毒力也都显著提高。交替传代后的病毒比同代次连续传代后的病毒对非宿主的毒力显著提高,并且它们对原宿主的毒力未有减弱。AcNPV和SlNPV日本株混合病毒在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中交替繁殖后也表现出对非宿主毒力的提高。表明混合病毒在两种不同原宿主中交替繁殖比其在同种宿主中连续繁殖后对非繁殖原宿主的毒力显著提高。

关键词: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交替繁殖 毒力 斜纹夜蛾 甜菜夜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制品中马尿酸的检测及其在发酵过程中动态变化研究

食品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乳制品中马尿酸的方法,并对纯酸牛乳中马尿酸、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ODS为固定相,甲醇—水—醋酸体系为流动相,马尿酸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6.2%~104.4%,变异系数(CV)为1.60%,最低检出量为1.8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9mg/kg。研究表明,纯酸牛乳生产用原料乳中马尿酸,在接种乳酸菌后3h基本转化为苯甲酸;建立了纯酸牛乳生产中天然苯甲酸生成量的预测方法,对控制纯酸牛乳中苯甲酸含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马尿酸 苯甲酸 检测 酸牛乳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个彩色蝴蝶兰品种的性状表现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7个彩色蝴蝶兰品种在南京地区的性状表现及相关栽培技术。

关键词: 彩色蝴蝶兰 性状表现 栽培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拮抗细菌菌株之间的互作关系及其对生物防治效果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文研究了拮抗细菌菌株之间亲和性和生物防治效果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2个拮抗细菌之间存在多种 互作关系。当混合的2个菌株之间互作关系是亲和的,其生防效果有所提高,如亲和性菌株组合B3-3+J-210的防效为 47.1%,明显好于单菌株B3-3(35.3%)和J-210(38.7%)的防效。当混合的2个菌株之间互作关系是不亲和的,有的菌株 组合生防效果下降,如不亲和性菌株组合C8-8+J-210的防效为23.5%,明显低于单菌株C8-8(52.8%)和J-210(38.7%) 的防效;有的菌株组合生防效果提高,如不亲和性菌株组合Cl-2-10+J-210的防效为50.0%,明显好于单菌株Cl-2-10 (29.4%)和J-210(38.7%)的防效。因此,在生物防治的实际应用中,首先要了解单个菌株的拮抗活性和优良性能,然后将 不同作用机制的拮抗菌株进行混合,并测定菌株之间的互作关系,筛选能产生协同、增效作用的菌株组合,从而保证研制开 发的生防菌组合菌剂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生态适应性。

关键词: 拮抗细菌 互作关系 亲和性 生防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首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5 CSCD

摘要:以白首乌块根、茎尖及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白首乌的根块芽分化频率较低,只在MS基本培养基上有15.79%的芽分化。白首乌的茎尖和茎段出芽率较高,在MS+KT5.0mg/L+NAA0.01mg/L和MS+ZT2.0mg/L+NAA0.01mg/L培养基上均达到93.33%以上。白首乌的继代增殖在MS+KT5.0mg/L+NAA0.01mg/L和MS+ZT2.0mg/L+NAA0.01mg/L培养基上,增殖倍数分别达3.7倍和4.14倍。生根培养基以MS+IBA0.05mg/L的培养基为最好。试管苗移栽的基质以珍珠岩∶泥炭土∶园土(1∶1∶1)最好。该方法适用于白首乌的工厂化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关键词: 白首乌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南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繁殖地的植物群落

江苏农业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群落生态学方法探讨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南京和苏州地区植物的影响风险。测定结果显示: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S)、总数量(N)、均匀度(J)、群落多样性(H)、综合优势比(SDR)均低于没有一枝黄花生长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地区的植物群落稳定性比没有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地区差,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性。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植物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春、秋季栽培的早熟辣椒新品种——江蔬7号

江苏农业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甜菜夜蛾幼虫及成虫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研究了甜菜夜蛾在幼虫期和成虫期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AcNPV)的敏感性。结果表明,AcNPV对 4龄甜菜夜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为 1ml9 1×106 PIB(多角体), 4龄幼虫摄入亚致死剂量病毒对化蛹产生不良影响,并使性比发生变化,雌雄蛹比为 0 6~0 8,较对照明显升高;幼虫期摄入病毒亦对其成虫的繁殖力产生影响,无论是每雌产卵量、总卵量还是卵孵化率均比对照显著降低,交配比例和次数也比对照明显下降。甜菜夜蛾成虫期摄入病毒亦对繁殖力产生影响,产卵量和交配比例和次数以及卵孵率均比对照明显下降,此外,还对后代幼虫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甜菜夜蛾 繁殖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