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恒山仿野生黄芪绝对生长年限鉴别及黄酮和皂苷积累规律研究
《药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目前黄芪商品规格等级无法准确反应生长年限,本研究通过鉴定1~6年恒山仿野生黄芪药材上、下段生长轮数目,获得不同绝对生长年限的黄芪根段,探明其黄酮与皂苷的含量积累规律,为黄芪品质评价奠定基础。采用徒手切片与石蜡切片技术对1~6年生黄芪根中的生长轮现象进行观察研究,分析不同年限黄芪生长轮数目以及同一条根上、下段生长轮数目的差异。利用HPLC-UV-ELSD同时测定方法,对绝对生长2~6年的恒山黄芪样本中12种指标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限黄芪根去掉空心部分处生长轮数目与黄芪实际种植年限一致,且同一黄芪根从顶端无空心部分开始至根尖生长轮数目逐渐递减。HPLC-UV-ELSD测定结果表明,3年生皂苷含量最高,4年生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研究结果为恒山黄芪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麸皮在保育仔猪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粮食与饲料工业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选取160头初始体重接近并健康的28 d断奶"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个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对照组仔猪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1、2、3组分别用3% 、6% 、9% 的发酵麸皮替换普通麸皮.结果表明:试验2组、3组的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采食量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提高;试验组的料重比、腹泻率和死淘率下降明显,且保育仔猪的肤色毛况得到有效改善.在保育仔猪饲料中用6% 发酵麸皮替代普通麸皮,可以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减少腹泻率、改善仔猪肤色,在一定范围内,添加量越大效果越好.
关键词: 小麦麸皮 发酵 保育仔猪 生长性能 腹泻率 肤色 毛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榛新品种‘晋榛1号’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榛1号’是由‘平欧28号’实生播种选育而成的抗寒性较强的平欧杂种榛新品种。雄花发育良好,果实近圆形,果面光洁,黄白色,果壳较薄,为1.48 mm,果个大,平均单果质量2.6 g,最大单果质量3.4 g,果仁饱满,味香甜;出仁率高达42%,脂肪含量(ω,后同)56.9%,蛋白质含量18.4%,含碳水化合物8.7%,品质上乘。果实生育期95~100 d,在山西太谷地区果实成熟期为8月下旬;花序花朵数4~15朵,每朵花有2枚柱头,萌芽率为44.6%,成枝力为3.6。抗寒性强,比母本树的雄花序多,开花物候期晚有利于避开晚霜危害。果实在5~18℃通风干燥的室内可存放1 a(年)。适宜山西忻州以南地区栽植发展,其他地区推广需进一步开展区试。第3年开始结果,第5年达初盛果期,每666.7 m2产量超过145.7 kg,第7年达盛果期,每666.7 m2产量超过224.7 kg,丰产性强。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新品种 ‘晋榛1号’ 抗寒 雄花序 丰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4份山西花生资源芽期和苗期耐寒性鉴定
《核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不同山西花生资源芽期和苗期的耐寒性差异,本研究以24份山西花生资源为试验材料,在常温(25℃)和低温(2℃处理花生种子、10℃处理花生幼苗)胁迫下分别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以及苗期的逆境生理指标,并以低温与常温测定值的比值作为耐寒性的评价指标,最终将各性状比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芽期相对发芽率>0.90,相对发芽指数>0.80的花生资源有4份;耐寒性强的花生资源的脯氨酸含量,SOD、POD活性的增幅均大于耐寒性弱的资源;通过聚类分析将24份花生资源分为3类,第一类为耐寒性,包括4份,第二类为中间型,包括8份,第三类为敏感性,包括12份,芽期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综合比较筛选出3份耐寒性品种,分别为汾西小粒、文水花生、临县多粒。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不同花生资源在不同时间段低温逆境下的苗期生理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颗粒剂对传染性腔上囊病(IBD)鸡免疫器官修复作用的研究
《中国兽医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检查自制中药颗粒剂对传染性腔上囊病(IBD)鸡免疫器官损伤的修复作用.扑杀传染性腔上囊病自然耐过鸡和用中药颗粒剂治疗而康复的鸡,眼观病理学变化后,无菌采集试验鸡的腔上囊、脾脏、肝脏等免疫器官,通过石蜡切片,H. E染色,显微镜观察该中药颗粒剂对其主要免疫器官病理组织学的影响.结果显示,该中药颗粒剂治疗组鸡的腔上囊、脾脏的眼观病变及镜检组织学损伤基本修复,并表现为代偿性免疫增强象征.而自然耐过鸡的腔上囊、脾脏仍呈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及组织学损伤.结果表明,自制中药颗粒剂能够显著修复腔上囊病鸡免疫器官的病理性的损伤,修复腔上囊病鸡的免疫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和播量对晋中盆地冬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播期和播量对山西省晋中盆地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为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以晋太18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播期、播量)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二因素互作对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影响达到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和成穗数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增大趋势;随着播量的增大,产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成穗数表现为增大趋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降低趋势。适宜播期为9月24—29日,适宜播量为375万~450万粒/hm~2;最佳播期为9月24日,与其相应的最佳播量为375万粒/hm~2。9月19日至10月14日期间,播期比9月24日每提前或推后1 d,对应的播量减少或增加15万粒/hm~2。以播期定播量,通过协调产量三要素,形成较高的成穗数和适当的穗粒数及千粒质量,是晋中盆地冬小麦高产的有效途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降水年型下旱地深翻时间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旱地小麦自然降水和肥料利用效果以实现稳产高产栽培,通过3个不同降水年型田间试验,研究了晋南旱地麦田休闲期深翻时间和氮、磷施用方式对小麦群体、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降水量及其分布、深翻时间和施肥方式共同影响旱地小麦播前0~200cm土壤蓄水量、产量、水肥利用效率。休闲期丰水年较平水年和枯水年分别增产75.29%和170.39%,播前0~200cm土壤贮水量分别多42.77mm和116.91mm,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高2.94和8.77kg·mm-1·hm-2,氮、磷利用效率也较高。8月中上旬深翻蓄水效果较好,可促进小麦植株和籽粒对氮、磷的吸收,增加冬前茎数和穗数,8月中旬深翻较7月中旬深翻增产5.43%~18.15%,播前0~200cm土壤贮水量增加12.12~18.45mm,水分利用效率和磷素利用率也较高。与播种前配施氮、磷肥相比,8月中上旬深翻时配施磷肥,播种前施入氮肥,可提高冬前和拔节期茎数、穗数和穗粒数,促进氮、磷积累和转运,从而增产,同时提高收获期0~200cm土壤贮水量和水分利用率。在当前气候、栽培条件下,晋南丘陵旱地不同降水年型下均以8月中上旬深翻配施磷肥,播种前施入氮肥可提高土壤渗水特性,最大限度纳秋雨蓄墒,增加小麦冬前和拔节期茎数和穗数,提高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
关键词: 旱地 深翻时间 施肥方式 小麦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氮磷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旱系列小麦品种HMW-GS组成和品质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山西南部旱地小麦品种品质,研究了13个运旱系列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3个小麦品种中共检测出7种HMW-GS,Glu-A1位点上有3种亚基,Null占84. 62%,1和2*各占7. 69%; Glu-B1位点上有2种亚基,7+8、7+9出现频率相当; Glu-D1位点上有2种亚基,5+10占76. 92%,2+12占23. 08%。亚基组合类型共5种,其中优势亚基组合为N、7+8、5+10和N、7+9、5+10,分别占38. 46%和23. 08%。运旱系列小麦主要携带优质亚基5+10,缺少优质亚基17+18。因此,在该区域旱地小麦品质育种中,在保持原有优质亚基的同时应该引进优质亚基2*、17+18和14+15。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3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介于11. 60%~13. 82%,湿面筋含量介于24. 2%~32. 3%,容重介于789~810 g/L,沉降值介于30. 2~50. 1 m L,形成时间介于1. 8~4. 5 min,稳定时间介于3. 0~11. 5 min,形成时间以晋麦57最高,其他指标均以运旱618最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