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ACIM制粉对苦荞粉及其挂面品质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苦荞粉面制品的适口性及保健性,选取西农9940为原料,采用新型磨粉设备气流分级式冲击磨(ACIM)对苦荞籽粒进行微粉处理,考察微粉处理对苦荞粉及其挂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CIM微粉处理有利于苦荞粉营养物质及生物活性成分的释放,改善了苦荞粉理化特性和加工性能。其中微粉处理的苦荞粉中基本营养物质脂肪、蛋白和纤维以及功能性成分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而苦荞微粉粉糊的衰减值(161 c P)和回升值(979 c P)较低,粉糊热稳定性好、不易老化。此外,ACIM微粉处理降低了苦荞挂面的体外消化速率及估计血糖生成指数(EGI)值,并改善了苦荞挂面的感官品质。采用ACIM对苦荞籽粒进行微粉加工,既保证了苦荞挂面的良好品质及感官接受度,又提高了苦荞粉中基本营养物质和功能性物质的含量,使挂面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为提高苦荞面制品适口性和保健性以及为后续苦荞主食化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实现的加工处理方法。

关键词: 气流分级式冲击磨(ACIM) 苦荞粉 挂面 加工特性 体外消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时期施硒对谷子硒含量、有机硒转化率及谷子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索不同生育期叶面喷施外源硒对谷子品质指标、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谷子外源硒的最佳施用期,为富硒谷子的栽培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3个不同生态型谷子,春谷长农35、夏谷冀谷20、抗除草剂杂交谷晋谷50为试验材料,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喷施清水为对照(CK),在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叶面喷施Na2Se O367. 84 g/hm2,研究各关键生育期在喷硒条件下,谷子不同生态型品种的品质性状、籽粒硒含量以及硒的累积、转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生育期叶面喷硒处理均可以改善谷子品质,参试品种尤以灌浆期喷施硒对谷子品质性状改善最佳,晋谷50、冀谷20、长农35的赖氨酸含量分别增加0. 03,0. 05,0. 02百分点,叶酸含量增幅分别为2. 4%,7. 5%,5. 5%,灌浆期喷硒处理粗蛋白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著(P <0. 01),不同生育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谷子籽粒含硒量均有提高,硒含量增加趋势为灌浆期>抽穗期>苗期>对照(CK),灌浆期喷硒处理谷子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0. 250 mg/kg,是对照的8. 0~9. 9倍;灌浆期为提高谷子有机硒转化率和籽粒硒利用率的关键时期。晋谷50、冀谷20和长农35灌浆期喷硒处理后的有机硒转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3,13,10百分点,且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 <0. 05),与对照相比,灌浆期硒处理后的硒收获指数增幅为5. 32,5. 82,2. 70百分点。灌浆期叶面喷施适量的外源硒是改善谷子品质性状,提高谷子硒含量、有机硒转化率和硒收获指数的最佳叶面喷硒处理时期。

关键词: 谷子 品质 硒含量 有机硒转化率 硒收获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收割时间和高度对玉米秸秆营养成分和消化率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分析比较了不同收割时间和收割高度对普通玉米秸秆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郑单958玉米品种为分析对象。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秸秆的主要营养成分、消化率受收割时间(1/2乳线期、3/4乳线期、4/4乳线期)和收割高度(0、20、40、60 cm)的双重影响。随着收割时间的推迟,普通玉米秸秆的可溶性糖、淀粉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升高(P<0.05);Ca、P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收割高度的增加,普通玉米秸秆的粗蛋白质、Ca、P含量显著升高(P<0.05);可溶性糖、NDF和ADF含量显著下降(P<0.05)。因此,为了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提高秸秆的营养含量和消化率,在玉米籽粒成熟1/2乳线期,距离地面收割高度在20 cm时收获玉米秸秆最好。

关键词: 收割时间 收割高度 NDF ADF 粗蛋白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硫复合护色剂抑制冷藏桃的冷害作用功效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无硫复合护色剂减轻冷害的效果,以水蜜桃为试材,分别以非处理桃和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桃为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研究无硫复合护色剂处理对冷藏期间桃果实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处理对照组相比,无硫复合护色剂处理下冷藏桃果实的腐烂率、褐变指数、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相对导电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纤维素酶(cellulases,CX)活性均被显著降低,而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水平被显著提高。从一些指标分析来看,无硫复合护色剂对桃冷害作用的减弱和果实品质的维持作用效果甚至要优于1-MCP。试验表明处理无硫复合护色剂可通过调节呼吸强度、减低乙烯释放量,维持果实细胞壁的完整性,有利于减轻桃果实冷害的发生并延长贮藏期。

关键词: 冷害 褐变 腐烂率 无硫复合护色剂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MS诱变处理芸豆(Phaseolous vulgaris L.)种子条件分析

种子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甲基磺酸乙酯(EMS)对芸豆种子的最佳诱变条件,快速有效地获得性状稳定的芸豆有益突变植株,以诱变剂EMS诱变处理芸豆品种"英国红"的纯系干种子,采用5个EMS诱变浓度(0.0%,0.4%,0.6%,0.8%,1.0%),5个诱导时间(0,6,8,10,12 h),分析诱变后的种子发芽率和相对成苗率.结果表明:EMS诱变处理对芸豆发芽率有显著的抑制效应;EMS诱变浓度对发芽率的抑制效应小于诱导时间;EMS诱变处理对芸豆的相对出苗率和相对成苗率无显著影响;0.8% 的EMS诱变浓度和8 h的诱导时间组合,是芸豆种子的最佳诱变条件.

关键词: 甲基磺酸乙酯(EMS) 芸豆 突变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单位与种业企业合作存在的问题探讨

种子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农业科研单位与种业企业合作的情况,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种业企业的现状及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农业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种业企业 合作 问题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系边鸡肉用性能及肉品质的比较

中国家禽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检测不同生长速度边鸡的肉用性能及肉品质,试验以边鸡快长系、纯繁系、慢长系三个品系为素材,对其进行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三个品系的屠宰率在85%以上,全净膛率在65%以上,均达到优质鸡标准;三个品系在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快长系、纯繁系的胸肌率显著高于慢长系(P<0.05),慢长系腹脂率极显著高于快长系(P<0.01);快长系剪切力、失水率最小,与麻羽单冠系、慢长系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而其他常规肉品质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表明:快长系的生长速度、屠宰性能较好,并具有肉质嫩、持水力好等特点。

关键词: 边鸡 肉用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设施栽培专用新品种‘丽红’

园艺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丽红’番茄是用自交系‘D65-62’作母本,‘L60-168’作父本配制的新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无限生长,叶色深绿,叶量中等,第7~8节着生第1花序,单式花序为主,节间中等。成熟果实大红色,果实圆形,果脐小,单果质量160~230 g,果实硬度高,耐贮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2%。中熟,产量90 t·hm~(-2)以上。抗番茄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叶霉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强。适合在北京、山西、辽宁、山东、河南、江苏、广西、重庆和四川等适宜地区春季温室大棚种植。

关键词: 番茄 设施栽培 一代杂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绿豆亲本性状的遗传特点并提高杂交后代的选择效率,选择某些性状代表产量性状,从而提高单株选择的有效性,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普通绿豆晋绿豆1号做母本和裂叶绿豆FLD08-4做父本构建F2,对F2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相关分析、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F2中质量性状叶形为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的变异非常丰富,具有广泛的分离和超亲现象,其中单株产量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达到50%以上,荚长的变异系数最低,并且各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其中单株荚数表现最高为99. 51,百粒质量表现最低为62. 61;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和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株高和百粒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得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质量的正偏相关均为极显著,而这3个变量对于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中单株荚数>百粒质量>单荚粒数。因此,在高产育种过程中对F2进行单株选择时首先关注单株荚数,在此基础上应选择百粒质量高、单荚粒数多的单株,可提高绿豆育种的选择效率,以期为高产优质绿豆新品种的选择提供指导。

关键词: 绿豆 农艺性状 遗传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嫁接枣树对枣黏虫越冬场所和虫态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枣树嫁接对枣黏虫越冬场所和虫态的影响,调查了枣树主干、主枝、侧枝嫁接部位、主干绑缚防虫带部位枣黏虫的越冬情况。结果表明,在10~15年生枣树(尚未形成老翘皮)的新嫁接区,枣黏虫已向新越冬场所转移,在4个调查部位均有越冬蛹,以主干防虫带处越冬蛹数最高,平均达16头左右,其次为主干和主枝嫁接部位,平均达6~8头,越冬蛹存活率均在60%以上。另发现枣黏虫除以蛹越冬外,在新嫁接处还有越冬幼虫存在,这些幼虫可能会对枣树的新愈伤组织造成危害。本研究表明枣树栽培模式的改变对枣黏虫的越冬场所和越冬虫态均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枣黏虫 越冬场所 嫁接 越冬虫态 枣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