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高产优质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4号’的选育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为了加快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4号’的推广应用,总结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的实践经验与心得,通过2012—2014年国家区试多年多点品比试验,以及抗病性等特性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苏薯24号’在2012—2013年国家甘薯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3534.0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1130.0 kg/hm2,淀粉产量7549.5 kg/h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18.27%,增产显著;平均块根干物率和淀粉率为33.08%和22.41%,分别比对照‘徐薯22’高2.84和2.47个百分点。2014年国家长江区试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1204.5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0194.0 kg/hm2;平均淀粉产量6883.5 kg/h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23.28%。该品种2015年2月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苏薯24号’聚合了双亲高产、高淀粉、丰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薯干和淀粉产量均较高,抗病和耐储藏性好,在长江流域薯区及周边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最后,笔者提出了高淀粉甘薯品种的选育策略是培育骨干亲本与创建核心种质,组配优势群体且加大选择压力,加速育种进程。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高淀粉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产海雀稗种质资源抗寒性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叶片电解质外渗法和匍匐茎恢复生长试验法,对37份国产海雀稗种质资源和6份海雀稗引进品种进行抗寒性鉴定。电解质渗出率测定结果表明,在0~-8℃之间的低温胁迫下,随着温度的降低,电解质渗出率快速地升高;在-8~-12℃之间,电解质渗出率上升比较缓慢,在-12~-16℃之间,上升非常缓慢,逐渐趋于稳定。不同材料间的抗寒性LT50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变异范围为-0.09~-7.24℃,国产海雀稗种质资源中P049、P042、P013、P018-2和P058的LT50低于-5℃,其中P049的LT_(50)最低(-7.24℃),低于所有引进的对照品种。匍匐茎恢复试验的测定结果表明,-16℃低温胁迫后,所有参试材料都不能恢复生长。0~-12℃低温处理后,不同材料的恢复生长能力也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总萌芽率的变异范围为10%~46.7%。其中P055(1)在0~-12℃低温处理后都能恢复,抗寒性最好;其次为P033,在0~-8℃均可以恢复,且恢复生长率均在75%以上,总萌芽率最高。P055(1)和P033的恢复生长百分率高于所有引进对照品种。

关键词: 海雀稗 种质资源 叶片电解质外渗率 匍匐茎恢复 抗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季大棚栽培环境对白菜生长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基质栽培的生产方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栽培的4个白菜品种(矮脚黄、苏州青、上海青、上海五月慢)进行冬季大棚栽培,分析栽培后30、60 d 4种白菜品种形态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变化,以棚内恒温环境为对照。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环境下不同品种白菜发芽时间和长至4叶期时间皆长于恒温栽培。生长30 d,大棚栽培环境下,矮脚黄形态指标变化不大;苏州青株高较恒温栽培增加,叶长、叶柄长增加;上海青叶宽减小,其他形态指标差异不显著;上海五月慢植株开展度降低,叶柄长增加。各品种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叶绿素含量略有减少,维生素C含量显著升高。低温变温环境中,叶绿素含量直接制约白菜苗期生长时间和形态指标形成。生长至60 d,大棚栽培环境下,不同品种白菜叶宽、开展度、叶长等指标显著低于恒温栽培相应品种。低温、变温环境显著影响白菜的叶柄和叶宽指数,导致叶柄伸长、叶宽减少,叶面积减少。不同品种白菜根冠比无显著差异。苏州青、矮脚黄可在-1~-5℃下生长良好且可形成较好的营养品质和产量。

关键词: 大棚 环境条件 白菜 营养品质 形态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规模化猪场废水处理过程中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特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畜禽养殖场废水处理过程中抗生素的残留水平及其消减特征等问题,以苏南地区典型规模生猪养殖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冬季和夏季猪场废水处理各环节中四环素类(TCs)和磺胺类(SAs)抗生素的浓度及降解特征。结果发现,现有沼气工程进料浓度高,水力停留时间短,对土霉素(OTC)、金霉素(CTC)和强力霉素(DOX)的去除率分别为12.9%~69.3%、20.4%~60.9%和25.3%~55.0%,对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和磺胺氯哒嗪(SCP)的去除率分别为13.8%~18.2%、46.8%~61.8%和18.1%~48.7%。冬季出料沼液中抗生素浓度远高于夏季,其中ρ(CTC)、ρ(SD)和ρ(SCP)平均值分别为0.887、0.492、和10.160μg·L~(-1),直接还田存在生物安全风险。沼液后处理(如沉淀池和水生植物塘)对大幅降低沼液中TCs和SAs有积极作用,且夏季去除率(>90%)高于冬季,是沼液无害化处理和农田安全利用的重要措施。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组合工艺是养殖废水中抗生素(特别是SAs)有效降解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规模猪场 废水处理 抗生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床对舍内环境质量和肉番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究发酵床结合网床架养模式对舍内环境质量和肉番鸭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同批次30日龄番鸭6 000只,随机等份放入发酵床平养、网床架养和发酵床网养3种鸭舍。每隔10d分别在08:00、14:00和20:00时检测舍内有害气体、粉尘、气载内毒素和细菌浓度以及鸭生产性能。结果显示,鸭36、46、56和66日龄时,发酵床网养舍内NH_3、内毒素、总菌、大肠杆菌和"沙门+志贺"氏菌浓度显著低于发酵床平养(P<0.05)或网床架养(P<0.05),56日龄时的PM10浓度低于发酵床平养(P<0.05);08:00、14:00和20:00时,发酵床网养舍内NH_3、总菌、大肠杆菌和"沙门+志贺"氏菌浓度显著低于发酵床平养(P<0.05)或网床架养(P<0.05),14:00时的内毒素以及20:00时的CO_2和内毒素浓度低于发酵床平养(P<0.05)。发酵床网养番鸭的日增重高于发酵床平养(P<0.05),成活率和饲料利用率(P<0.05)均高于网床架养和发酵床平养。结果表明,发酵床网上养鸭模式比单纯的发酵床平养或网床架养模式能更好地改善舍内空气环境质量以及提高番鸭健康和生产性能。

关键词: 肉番鸭 舍内环境 发酵床网养 发酵床平养 网床架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秸秆不同部位化学组分及厌氧发酵产沼气潜力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辣椒苏椒16号为试验材料,调查统计了辣椒生物量和产废系数,并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辣椒秸秆不同部位理化特性及厌氧发酵产沼气潜力,及各部位对辣椒整株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秸秆生物量高达21t/hm2,产废系数为0.36.辣椒秸秆各部位间理化特性及产沼气潜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沼气潜力大小顺序为:叶(185.2m L/g VS)>茎(104.2m L/g VS)>根(68.9m L/g VS).各部位对辣椒整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纤维素和碳水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对其产沼气的影响.且根据经验分子式推测的理论产沼气量,对辣椒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转化率进行了评估,各部位转化率均较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化学组分 不同部位 辣椒秸秆 厌氧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绿色防控措施对辣椒疫病的控制效果

中国蔬菜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辣椒品种卞椒1号为试材,采用太阳能消毒、添加不同比例蚯蚓粪和使用生防菌剂灌根3种方法,研究不同防控措施对辣椒疫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太阳能消毒可以杀灭土壤中的疫病病菌,且处理时间越长效果越佳,但对土壤菌群中各类微生物的影响不同;添加不同比例的蚯蚓粪均对辣椒幼苗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添加30%蚯蚓粪的育苗基质对辣椒疫病的控制效果最佳。从蚯蚓粪中分离获得两株生防菌A116和B107,均对辣椒疫病病菌有很好的拮抗作用。将太阳能消毒与生防菌剂灌根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对辣椒疫病的最高防效可达91.67%。

关键词: 绿色防控措施 辣椒疫病 控制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打造现代种业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泰州市种业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调查发现江苏省泰州市种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种业科技创新不断增强、种业企业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探讨泰州市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实施兼并重组,继续深化股份制改造;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引进与管理;创新科研育种,加快好品种培育速度;重视品牌建设,建立现代营销体系;争取政策扶持,吸引多方投入建设;强化种子管理,提升市场监管能力"等加快泰州市种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泰州市 种业 发展 农业转型升级 调查与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RMM卫星降水数据在江苏省的适用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验证TRMM降水数据在江苏省的适用性,本研究利用江苏省4个气象台站2000—2014年的降水数据,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分析TRMM多卫星降水数据3B43产品的精度。结果表明:TRMM在不同时间尺度的估测精度都较高,在月尺度上r2都在0.9左右,但TRMM估测的降水量普遍低于测站的降水量;在季节尺度上,降水比较集中的夏季估测精度最低,冬季的估测精度最高,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TRMM的估测精度较好;从气象站分布看,位于苏北冬小麦主要产区的徐州站估测精度最好,赣榆的估测精度最低。因此,TRMM数据可以用来研究苏北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的降水量状况。

关键词: TRMM卫星 遥感 降水数量 江苏省 估测精度 冬小麦 全生育 降水量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空微波干燥对南瓜片主要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C30柱及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大气压化学电离串联质谱方法,对南瓜片中主要类胡萝卜素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研究了真空微波干燥条件对南瓜片中类胡萝卜素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微波干燥南瓜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热风干燥(P<0.05)。微波强度对南瓜片中类胡萝卜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真空度和切片厚度。随着微波强度的增加,南瓜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减少(P<0.05),增大真空度和切片厚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干样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与此同时南瓜片中类胡萝卜素主要组分α-、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随微波强度增加而减少,随真空度和切片厚度增加而增加;而β-胡萝卜素各顺式异构体随真空度增加而减少,但随切片厚度增加含量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增大真空度和切片厚度有利于提高类胡萝卜素保留率,而高微波强度使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

关键词: 南瓜片 真空微波干燥 类胡萝卜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