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杂交籼稻新组合全优527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优527是用全丰A与蜀恢527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于2007年6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2007年11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08年12月通过贵州省引种认定,2009年1月通过广西区引种认定,并于2009年被定为武陵山区国家水稻区试对照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稻瘟病、耐冷性强、适应性广、易制种等特点。根据多年对亲本的观察和制种实践,介绍了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阻抗糖姜吸潮返砂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农产品加工 》 2009
摘要:以台湾大肥姜为原料,分析了不同采收期生姜的主要成分,研究了糖姜加工中的抗褐变技术及其吸潮返砂的影响因子与控制。试验结果认为,糖姜加工适宜原料成熟度为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3.0%~3.5%;姜块预煮时添加0.15%的柠檬酸能够有效抑制糖姜产品的褐变;糖姜糖煮时糖液的适宜pH值为4.1左右,其产品最终还原糖含量在25%~30%之间,可有效防止产品的吸潮与返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麸酸型有机复混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养分累积吸收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灰黄泥田上研究麸酸型有机复混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养分累积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有机复混肥产量增幅达4.1%~18.7%,其中以100%麸酸型有机复混肥产量最高。另外,配施麸酸型有机复混肥还能增加马铃薯薯块的干物质重,提高灰份、粗蛋白以及氮、磷、钾含量,但对淀粉含量的影响不一。在经济效益方面,虽然配施麸酸型有机复混肥的马铃薯成本高于单施化肥,但经济效益总体优于施用单施化肥,每666.7m2较对照增加260.9~350.3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茅SAMDC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分析
《福建稻麦科技 》 2009
摘要:以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samdc基因的cDNA为基础,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该基因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9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斑茅samd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其分子量约为43.281kDa。斑茅samdc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和重组斑茅SAMDC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油与二甲苯分别配制的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差异
《武夷科学 》 2009
摘要:本文测定了3种植物油溶剂(精制松树油、棕榈油及精制松树油和棕榈油混合油)和二甲苯分别配制的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下称甲维盐乳油)对哺乳动物大鼠和家兔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油溶剂配制的甲维盐乳油对大鼠急性经口和急性经皮毒性均属于低毒。与二甲苯相比,棕榈油、精制松树油和棕榈油混合油分别配制的1%甲维盐乳油降低了对家兔皮肤的刺激性和对家兔眼的刺激性。除精制松树油配制的甲维盐EC对雄性大鼠毒性高于二甲苯配制的甲维盐乳油,而其余植物油配制的甲维盐EC对雌雄性大鼠的毒性低于二甲苯配制的甲维盐乳油。植物油替代二甲苯配制甲维盐乳油提高了对哺乳动物的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麦草在模拟人工湿地中对奶牛场污水高浓度氮的吸收转化
《生态环境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土壤为基质,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m)为植被,通过模拟间歇性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处理不同质量浓度的奶牛场污水试验,研究黑麦草对高质量浓度畜牧场污水中氮的吸收转化效果。结果表明,黑麦草在间歇性进水的污水质量浓度高达TN(816.8±125.1)mg·L-1,NH4+-N(443.6±97.9)mg·L-1,NO3--N(141.5±51.7)mg·L-1都能较好的适应,生长良好。在不同浓度处理的净化系统中,水力停留时间为8d的条件下,NH4+-N的去除率为75.9%~88.3%;NO3--N的去除率平均为69.3%;TN的去除率74.5%~83.1%。该试验黑麦草对污水中氮的吸收转化在系统对氮净化中的贡献率平均为20.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镁、硫元素不同配比对花生养分吸收、累积及分配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供钾水平较低的赤砂土盆栽试验方法,在施用的硫酸钾镁肥基础上施用不同钾水平,研究钾、镁、硫元素对花生产量、品质及养分累积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KMgS配比有利于花生生物产量、提高经济产量,较K1MgS(低钾)配比的花生生物产量增产17.7g盆-1,增幅32.19%;其次为K1MgS,较对照增产12.52g盆-1,增幅22.77%,K2MgS(高钾)处理的花生生物产量较对照增产4.49g盆-1,增幅8.17%;(2)KMgS处理的花生植株含氮、磷、镁量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幅26.30%、25.49%、36.27%;(3)花生植株含钾和硫量有随施钾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转醛醇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北方园艺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转醛醇酶作为磷酸戊糖途径非氧化阶段的关键酶,在调节植物PPP对环境胁迫的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应用RACE方法克隆了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花芽中转醛醇酶的基因,获得一段长度为1655bp的cDNA,其中包括一个1320bp的开放阅读框,已登陆GenBank,登陆号为FJ472991(GI:217795375)。将转醛醇酶全长cDN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一个约55kD带有组氨酸标签的外源蛋白。RT-PCR结果显示,TALmRNA在龙眼成花逆转花芽中有较明显的表达量上调,说明TAL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龙眼正常成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