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厚皮甜瓜新品种苏甜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苏甜1号是以M-123为母本,以M-12-4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厚皮甜瓜一代杂种。中早熟,果实发育期35d(天)左右。植株长势稳健,田间调查对白粉病和蔓枯病的抗性强于对照西薄洛托,耐低温,易坐果。果实圆球形,果皮乳白色,光滑无网纹,果肉白色,肉厚3.5~4.0cm,肉质软而多汁,香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0%~17.0%,单瓜质量1.5~1.8kg,每667m2产量1900~2100kg,适于华东地区及气候相似地区春季保护地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叶面肥对日光温室芸豆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日光温室内栽培的芸豆为材料,比较了叶面喷施爱乐壮和绿色生机肥料对叶片光合能力、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种叶面肥均能显著提高芸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瞬时羧化效率(Pn/Ci)、光合性能指数(PIABS)和电子传递到QA-下游的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ψ0),其中叶绿素相对含量提高25%,Gs比对照高出110%。这些促进效应在中午光合午休期更加明显,其中爱乐壮对中午叶片Pn值的促进效应更大。此外,2种肥料处理还能显著提高荚果的单果重并改善果实品质,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对照高出1~2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荆州黑麦NPR1同源基因ScNPR1的克隆与特性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荆州黑麦ScNPR1基因的功能,对荆州黑麦NPR1同源基因ScNPR1进行克隆并分析了其表达特性。利用同源序列法和RACE技术从荆州黑麦中克隆得到NPR1同源基因的3 185bp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包含了一个编码507个氨基酸(1 524bp)的开放阅读框、终止密码子TGA、5′端1 517bp的非编码区和3′端144bp的非编码区,命名为ScNPR1。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ScNPR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小麦、水稻NPR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较高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2.4%和90.3%。荧光定量PCR发现,ScNPR1基因在小麦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在叶、茎、根中表达较高;ScNPR1基因在植物抗病相关信号分子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处理后上调表达,在白粉病菌、纹枯病菌和赤霉病菌的诱导下,ScNPR1基因也上调表达。研究结果表明,ScNPR1基因与水杨酸和乙烯信号转导途径有关,参与寄主对病原菌侵染的防御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胁迫对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0份结球甘蓝F1为试材,探讨32.5℃热激预处理、4℃低温预处理对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为建立高效、完善的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2.5℃热激预处理48 h较适于诱导所有供试基因型小孢子胚胎的产生,在10份供试基因型中,基因型G10的每蕾出胚数最高,达到34.35个;单独的4℃低温预处理对诱导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无明显促进作用;4℃预处理与32.5℃预处理48 h的组合处理方式对诱导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作用因基因型而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人工种养凤眼莲的光合生产力及其碳汇潜力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太湖地区凤眼莲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技术支持,以太湖地区人工围养生长的凤眼莲群落为研究对象,在其6~10月旺盛生长季节,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以开放式气路测定了其不同叶位的净光合速率(Pn),功能叶片重要的光合参数如最大光合速率(Pm 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AQE)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等,最后测定植株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重等。结果显示:太湖地区凤眼莲光合的年度特征表现为7月的光合能力最强,6~10月的月平均Pm ax、LSP、LCP和AQE分别为(37.86±3.27)μmol/(m2.s)、(2 502.5±46.0)μmol/(m2.s)、(16.1±2.9)μmol/(m2.s)和0.053 2±0.001 4;从不同月份不同叶位的Pn看,除心叶和最后1片叶外,均是成熟的光合功能叶片;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水稻剑叶类似;进一步从该地区凤眼莲实际年干物质重分析,该地区人工种养0.067 hm2凤眼莲可吸收3.90×105kg CO2,鉴此,太湖地区大力增加凤眼莲种植面积与发挥其叶片的光合能力,将是江苏省未来增加碳汇的一条有效技术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成虫及其后代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核多角体病毒(SpltMNPV)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成虫及子代幼虫的生存、繁殖、生长发育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成虫通过补充营养摄入病毒后,平均寿命及单雌产卵量明显下降,雄性单独摄入、雌性单独摄入、雌雄同时摄入SpltMNPV的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213、1340、1087粒,而未摄入SpltMNPV的单雌产卵量为1530粒。成虫摄入病毒,对子代种群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仅雄性或雌性单独摄入病毒,对子代幼虫种群控制作用干扰指数(IIPC)分别为0.2658和0.3046;而雌雄成虫同时摄食后,其后代的IIPC值为0.180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赤霉烯酮半抗原及全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合成玉米赤霉烯酮(ZEN)半抗原及全抗原,并鉴定其是否合成成功,为制备ZEN抗体奠定基础。方法:将ZEN与羧甲氧基胺半盐酸盐(O-(carboxym ethyl)hydroxyla-m ine hem ihydrochloride)反应,合成半抗原ZEN-6-羧甲氧基胺(ZEN-oxim e),采用TLC、HPLC和液相-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半抗原的纯化、鉴定;通过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ZEN全抗原,采用紫外光谱法、TNBS法结合比的测定以及免疫学方法进行全抗原鉴定。结果:鉴定结果表明目标半抗原及全抗原合成成功。结论: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半抗原及全抗原的鉴定,结果皆表明目标半抗原及全抗原合成成功,说明本研究合成ZEN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为进一步研制ZEN的抗体奠定良好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棉花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棉花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简并引物扩增、染色体步移以及RT-PCR的方法,分离了棉花的一个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没有内含子,开放读码框的长度为2964 bp,编码的多肽序列含有988个氨基酸并与拟南芥控制花器官脱落的基因HAESA-like2具有60%左右的相似性,将该基因命名为GRLK5。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GRLK5在种子、茎皮、根和纤维中的表达量较高,并且受ABA的诱导表达。将GRLK5整合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1中,构建植物过量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采用叶盘法转化烟草,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