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直接利用PCR产物构建RNA干扰表达载体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NA干扰原理可以对作物进行遗传改良。构建RNA干扰的发夹结构一般采用在引物两端加酶切位点方法,该方法涉及酶切位点多,步骤繁琐。本试验介绍一种直接利用PCR产物进行RNAi组成型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该载体以潮霉素为筛选标记基因,适合水稻的遗传转化。


不同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类鉴定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小麦纹枯病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2008年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仪征市、安徽省六安市及河南省临颖县、温县采集并分离纯化得到30株小麦纹枯病病原菌,从中选择6个代表性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种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病原菌在pH在4~9内均可以生长,以pH为5时生长速度最快;生长温度为20~25℃,其中以22.5℃最适;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PSA培养基、PDA培养基、改良PDA培养基、查彼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高邮纹枯病菌生长最快,菌丝较粗;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纹枯病菌生长相对较慢,菌丝较细、稀疏;六安纹枯病菌生长最慢,菌丝较粗,稍密。番红O-KOH染色结果表明,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纹枯病菌为双核丝核菌,高邮和六安纹枯病菌为多核丝核菌。丝核菌专化性PCR检测结果表明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菌株为禾谷丝核菌。


关注高尔夫球场“杂草坪”
《草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99-2009年在中国102个高尔夫球场调查,发现有15种"杂草坪"危害栽培草坪:即百慕大(Cynodon dactylon×C.transvaalensis)中的野草坪(weedy turf),海滨雀稗(Paspalum vaginatum)中的百慕大,结缕草(Zoysiaspp.)中的百慕大,百慕大中的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百慕大中的海滨雀稗,海滨雀稗中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百慕大中的黑麦草,结缕草中的海滨雀稗,高羊茅中的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百慕大中的匍匐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草地早熟禾中的高羊茅,高羊茅中的百慕大,海滨雀稗中的匍匐剪股颖,海滨雀稗中的高羊茅,草地早熟禾中的匍匐剪股颖,阐明了"杂草坪"的发生、分布并分析高尔夫球场"杂草坪"危害公众健康、破坏球场景观、妨碍竞技发挥、增加养护成本和缩短草坪更换期的危害和生物入侵、生态选择、抗药性产生、滥用化学品及气候变化是高尔夫球场"杂草坪"形成的可能成因,提出了管理控制、检疫控制、生态控制、生物控制、替代控制、预测监控和化学控制相结合的应对高尔夫球场"杂草坪"的策略。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SNJ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部分特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江苏南京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的鸡场采集病料,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人工感染、SPF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PCR扩增鉴定等,证实了该鸡场发生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且从病料中分离到了纯净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同时,证实该毒株的毒力较强,具有标准毒株的理化特性,免疫原性也比较好。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分离鉴定 敏感性试验 免疫原性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感病生育期研究初报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感病生育期,分别于水稻二、四、六、八、十叶龄期模拟田间发病条件对特特普和华粳6号两品种进行接种比较抗病性差异。结果发现八叶龄以内的特特普与十叶龄以内的华粳6号均表现为感病,十叶龄水稻品种则表现为不感病,随着叶龄的增加水稻品种对病害敏感程度呈下降趋势。这表明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对黑条矮缩病感病性存在差异,而秧田期和本田前期是水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感病性较强的时期,本研究结果可望为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氨基酸态氮和硝态氮混合营养下番茄生长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土壤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培条件下,设计了7种试验处理其N源分别为NO3--N、NO3--N+谷氨酸态氮、NO3--N+苯丙氨酸态氮、NO3--N+谷氨酸态氮+苯丙氨酸态氮、谷氨酸态氮、苯丙氨酸态氮、谷氨酸态氮+苯丙氨酸态氮,这些处理中除了N素形态不同外,其N、P、K的含量均相同。研究不同处理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方法研究了氨基酸态氮和NO3--N混合营养下番茄生长及其与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之间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植株光合速率与其地上部C/P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番茄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其地上部N/P、C/N、C/P和P/K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和N源为NO3--N的处理相比,氨基酸态氮和NO3--N混合营养促进番茄(地上部和根系)生长,两种氨基酸态氮和NO3--N混合的营养效应好于单一氨基酸态氮和NO3--N混合的营养效应。


部分一品红品种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引入我国的23个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品种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出的6条引物,共扩增得到100条清晰可辨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0条,多态性位点比例为90.00%,表明一品红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条引物在23份种质中检测到数目不等的特异条带,这些特异条带对鉴别一品红品种具有一定的价值;23个品种的相似系数为0.556 6~0.924 5,平均相似系数为0.795 0,说明一品红品种亲缘关系较近。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引入的主要一品红资源的遗传关系大体上符合种苗来源差异,来自Fischer公司的"火星"与其他品种遗传距离最大,亲缘关系较远,可能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