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158条记录
热带雨林土壤真菌18S rRNA基因多样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热带雨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阐释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以期为开发利用热带雨林这一特殊生态环境中丰富的微生物基因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扩增18S rDNA限制性分析(Amplified 18S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分析了热带雨林土壤真菌物种丰度、优势种群和进化关系等群落结构特征。试验采用PVPP洗涤-CTAB-溶菌酶-蛋白酶K-SDS热处理等方法,提纯微生物总DNA,构建真菌18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对阳性克隆进行ARDRA分析,选取有代表性的克隆测序,利用DOTUR软件将真菌序列按照97%相似性的标准分成若干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结果]构建的克隆文库包含21个OTU,其中以子囊菌和担子菌为主,各占克隆文库的64.7%和15.5%。子囊菌中以盘菌为主,占到整个克隆文库的47.4%;担子菌中以伞菌为主,占到整个克隆文库的10.4%。接合菌和壶菌均有少量克隆出现在文库中。首次从海南岛热带雨林土壤中发现牛肝菌。研究显示该环境真菌多样性极其丰富,涵盖了真菌主要门的绝大多数。[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揭示热带雨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挖掘该环境样品的真菌基因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热带雨林土壤真菌 18S rRNA基因克隆文库 酶切分型 系统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定安鹅IGF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定安鹅IGF1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预测和分析。[方法]利用RT-PCR技术及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克隆并分析了定安鹅IGF1基因的cDNA序列。[结果]通过基因克隆与分析,得到558 bp的cDNA片段,其中包含1个46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53个氨基酸残基。通过Blast分析发现,鹅IGF1基因在进化上非常保守。信号肽预测分析表明,定安鹅IGF1蛋白的前49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序列。通过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定安鹅IGF1成熟蛋白可能位于细胞外。[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定安鹅IGF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定安鹅 IGF1 肌肉发育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全基因序列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RT-PCR分段扩增的方法,扩增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中山分离株(ZS-GD株)、珠海分离株(ZH-GD株)覆盖全长基因组的10个片段,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获得了PRRSV ZS-GD株和ZH-GD株基因组全长15320bp的核苷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PRRSV ZS-GD株和ZH-GD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RRSV ZS-GD株和ZH-GD株与美洲型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8.1%~97.8%和88.4%~98.0%;与欧洲型参考株(Lelystad)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60.6%和60.4%,且在2株毒的Nsp2蛋白上有30个aa的缺失,表明PRRSV ZS-GD株和ZH-GD株均为美洲型分离株的缺失变异株。

关键词: PRRSV 基因组 序列测定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超级稻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提供科学依据,以超级稻组合‘两优293’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施钾水平,最后是施磷水平;氮、磷、钾肥合理配施能最大的提高超级稻的产量,在每公顷施N、P2O5、K2O为270、150、270kg时,可得到最高产量,此时肥料的回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最大;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超级稻产量的贡献是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

关键词: 超级稻 施肥 氮磷钾 肥料利用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杂交水稻博优225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博优225是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弱感光籼型杂交水稻组合,2006年4月通过海南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博优225的亲本特征特性,总结了其在海南的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博优225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穗下第1、2节节间角度的QTL定位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茎秆弯折易引起倒伏,而茎秆弯折处多发生在穗下第1、2节之间。以穗下第1、2节节间角度差异明显的JX103和明恢63为亲本,构建了包括217个单株的F2群体,测量各单株穗下第1~2节节间角度,结果呈连续性多峰非正态分布,表明该性状是受多个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利用420对SSR引物和WinQTLcart 2.5软件对水稻穗下第1、2节节间角度QTL进行分析,在第3、4、6、7、12条染色体上各检测到1个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范围为3.37%~19.15%。其中第4染色体上位于RM307和RM3471区间的qIA-4为主效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19.15%,与RM307相距6 cM,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有较大价值。

关键词: 水稻 节间角度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炭疽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鉴定海南岛苦瓜种植区的苦瓜炭疽病病原,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对采自海南岛的炭疽病菌进行了鉴定,并初步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将来自海南苦瓜炭疽病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与来自台湾、陕西和墨西哥的炭疽病菌同源性最高。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该病菌菌丝生长的适宜pH9~12,最适pH10;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孢子萌发的适宜pH5~8,最适pH6;黑暗有利于孢子的萌发。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也是苦瓜炭疽病菌病原菌,光照和pH是影响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 苦瓜炭疽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HbERFB4-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EST序列信息,利用RACE技术分离了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的1个AP2/ERF类基因,命名为HbERFB4-1。该基因cDNA全长732 bp,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147个氨基酸,不含内含子。推导的HbERFB4-1氨基酸序列与杨树(Populus trichocarpa)、蓖麻(Ricinus communis)、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大豆(Glycine max)中相应蛋白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78%、71%、62%和55%,具有典型的AP2类蛋白结构特征。聚类分析表明,HbERFB4-1属于ERF家族B4亚族。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胶乳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但乙烯利刺激后其在胶乳中的表达量迅速增加,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了胶乳中乙烯信号的转导。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AP2/ERF类基因 乙烯利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技术措施防治辣椒根结线虫病效果评价

中国蔬菜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在根结线虫病严重发生的辣椒大田,采用了9种技术措施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非寄主玉米轮作、90kg·hm-2PsbA生防制剂粉剂(DP)和63kg·hm-2淡紫拟青霉微球剂处理120d后对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66%、67.54%和71.47%,施药后150d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4.31%、70.81%和73.99%;但以化学杀线虫剂22.5kg·hm-210%噻唑膦颗粒剂(GR)处理土壤最有效,对2龄幼虫和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12%和85.73%。

关键词: 辣椒 根结线虫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种稻海丰糯空间诱变效应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搭载返回式卫星将特种稻海丰糯种子送入太空,在多种特殊综合因素作用下,诱发变异。调查了SP0、SP1、SP2、SP3、SP4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利用不同SSR引物PCR检测到太空诱变后代与留地原种的DNA扩增条带存在差别,对变异后代和原种进行外观米质分析,后代各项指标均得到提高或改善,为探索水稻选育新途径提供依据。

关键词: 特种稻 海丰糯 空间诱变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