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AFLP分析的蚕豆DNA提取方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蚕豆是高蛋白含酚类物质较多的作物,为了提取适于蚕豆AFLP分析的高质量的DNA,采用改良CTAB法,以β-巯基乙醇和PVP抗氧化剂浓度为因素进行了试验,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和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的结果表明,用改良的CTAT法提取蚕豆DNA的质量较好,纯度高λ=260nm/280nm的平均OD值为1.923,变幅为1.81~2.08.绝大多数集中在1.9左右,而且0.8%琼脂糖电泳检测的谱带比较清晰,其中1%的β-巯基乙醇和2%的PVP的λ=260nm/280nm平均OD值为1.86,电泳谱带最清晰,说明这个组合提取的DNA质量最好,最适于AFLP技术的要求.


适于AFLP分析的蚕豆DNA提取方法的改良
《分子植物育种 》 2007 CSCD
摘要:蚕豆是高蛋白含酚类物质较多的作物之一,为了提取适于蚕豆AFLP分析的高质量的DNA,采用改良CTAB法,以β-巯基乙醇和PVP浓度为因素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用改良的CTAT法提取蚕豆DNA的质量较好,纯度高λ=260nm/280nm的平均OD值为1.915,变幅在1.81~2.08之间,绝大多数集中在1.9左右,其中,在CTAB提取液中加入1%的β-巯基乙醇和0.5%的PVP或直接加入1%PVP后,提取的DNA纯度较高,λ=260nm/280nmOD平均值分别为1.868和1.865,提取的DNA适于AFLP分析。
关键词: 蚕豆(Vicia faba L.) AFLP DNA提取


农业科技扶贫技术项目选择及效率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青海省东部山区化隆县沙连堡乡40项农业科技扶贫技术措施进行了打分、汇总、排序、综合分析和评价,表明在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恶劣,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户投入极有限的高寒山旱贫困民族地区,选择优良品种改良,养殖技术,推广适用技术,有明显的扶贫效果。在扶贫措施效率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该民族地区扶贫脱贫的对策。


生姜芽尖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山东莱芜片姜和黄苗生姜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芽尖芽、愈伤组织等诱导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山东莱芜片姜和黄苗芽诱导最佳培养基配方均为MS+6-BA 0.5 mg/L+NAA 0.1 mg/L;诱导莱芜片姜、黄苗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均为MS+2,4-D 0.2 mg/L+6-BA 1.0 mg/L。


二倍体马铃薯原生质体的游离与培养
《西北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种不同基因型的二倍体马铃薯为材料,研究了材料来源和不同预处理及游离过程中渗透浓度对原生质体游离质量和后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二倍体马铃薯细胞酶解时的适宜渗透浓度不同,Dd-Ⅲ-5为0.35~0.40 mol/L,JK3为0.35 mol/L,而Dd-Ⅱ-10的适宜渗透浓度范围较广,在0.30~0.45mol/L内均可;不同预处理所游离的原生质体质量及后期发育存在差异,经预处理后的原生质体活性均高于85%,且分化能力强;同一基因型的叶肉和愈伤组织所游离的原生质体活性差异不大,在产量上叶肉细胞高于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时,分化培养基附加的3个激素组合中,NAA 1 mg/L+ZT 0.2 mg/L时愈伤组织全部褐化死亡,而NAA 1 mg/L+2,4-D 1 mg/L+GA30.2 mg/L和NAA 1 mg/L+BA 1 mg/L上的愈伤都分化,后者分化较早;基因型对原生质体后期发育影响较大,经培养后,仅Dd-Ⅲ-5得到完整植株。


48%盖灌能乳油和75%龙拳可溶性粒剂防除草原棘豆试验简报
《草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48%盖灌能乳油有效量960 mL/hm2以上,于棘豆Oxytrop花蕾期施药,防除效果达80%以上。75%龙拳可溶性粒剂有效量200 g/hm2以上,于棘豆花蕾期施药,防除效果达90%左右。两药剂对牧草安全。
关键词: 48%盖灌能乳油 75%龙拳可溶性粒剂 草原棘豆 防除效果


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防除春小麦田大刺儿菜试验
《植物保护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100~200 g/hm2剂量,在大刺儿菜2~5叶期与6~8叶期对水量225 kg/hm2,防除大刺儿菜效果均较好,鲜重防效达85%以上,对小麦安全,增产显著。
关键词: 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 施药时期 大刺儿菜 防效


线辣椒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及产量因素通径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对20份线辣椒材料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对产量因素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线辣椒始花节位、叶长和叶宽与全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横径、单果果肉重、平均单果重与单株结果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果横径与单果果肉重、平均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结果数、叶长、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线辣椒单株产量对总产量的贡献最大,并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单果重和单株结果数对总产量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果横径对总产量有负向影响,果纵径对总产量影响不明显。


不同用量钾肥对白菜型油菜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青海省高海拔农业区,以当地主要种植的白菜型油菜作为试验对象,进行增施不同用量钾肥的大田试验,研究其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及肥料效应。结果表明:在配施氮、磷肥基础上,增施钾肥30~120 kg/hm2,油菜产量较不施钾肥的对照增加11.4%~27.5%;由肥料效应方程得出,在当地生产条件下,最佳施钾量为131.87 kg/hm2,经济合理施钾量为126.17 kg/h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