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茎直径变化的精准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首先介绍了茎直径变化的基本原理、测量仪器的发展、茎直径变化及其衍生指标(日最大收缩量和茎生长速率)和其他水分胁迫指标(水势和液流)之间的关系和敏感性比较,然后重点分析了茎直径变化的5个影响因子(水分胁迫、茎秆季节生长模式、作物挂果、植株年龄和作物管理)和应用茎直径变化指导灌溉之前必须评价的6个指标特性(变异性、强弱性、敏感性、及时性、可靠性和鲁棒性),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基于茎直径变化数据指导灌溉的3种方法(绝对值法、相对值法、茎直径变化与液流结合法),并指出其中的相对值法(信号强度法)已被成功地用于指导具有多树种的果园中充分灌溉和亏缺灌溉处理下的低频灌溉,对实现灌溉的精准化、数字化及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灌溉 水分 生长率 茎直径变化 日最大收缩量 水分胁迫 液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作物轮作对连作高粱生长及其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粱连作5年为对照(CK),研究了高粱连作3年轮作苜蓿(T_1)和葱(T_2),对下茬高粱生长、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轮作改善了高粱地上部的生长;T_1增产16.5%,效果明显.轮作也促进了高粱根系的生长,T_1和T_2处理的高粱总根长是CK的1.3和1.4倍,根总表面积是CK的1.6和1.5倍,根体积是CK的2.2和1.6倍,根系生物量是CK的2.0和1.3倍,T_1促进了根系在10 cm以下土层中的分布.借助Biolog法对穗花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分析表明,T_1和T_2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显著高于CK,且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是CK的1.2和1.1倍;轮作提高了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综上,轮作苜蓿比轮作葱更能改善高粱根际土壤环境,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控制高粱连作障碍,提高高粱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日本通草蛉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吡虫啉对日本通草蛉Chrysoperla nipponensis(Okamoto)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采用浸渍法处理日本通草蛉卵,测定了吡虫啉亚致死剂量LC_(10)、LC_(20)、LC_(30)对日本通草蛉生长发育、繁殖力和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吡虫啉亚致死剂量LC_(10)、LC_(20)、LC_(30)处理后,日本通草蛉幼虫发育历期和蛹期分别延长0.86~2.04 d和1.00~2.37 d,平均单头蛹重降低1.16~1.56 mg,羽化率降低6.13%~13.08%;雌虫产卵前期延长0.19~0.51 d,每雌平均产卵量减少17.75~51.64粒,寿命减少1.75~2.84 d;内禀增长力(r_m)、净繁殖率(R_0)和周限增长率(λ)均显著降低,平均世代历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_t)均显著延长。研究表明,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日本通草蛉种群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标记分析40份糜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0份糜子种质资源作为试材,利用6对糜子特异性SSR引物对这些试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40份试材中共检测出20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的等位点数在1~5之间,平均为3.3个。Shannon指数在0.048~1.451之间,平均为0.54。PIC值在0.097~0.681之间,平均为0.34。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系数为0.82时,40个糜子品种分为9个类群,第一类群有2个品种属华北夏糜子区;第二类群有8个品种属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第三类群有11个品种属北方春糜子区;第四类群有14个品种属华北夏糜子区;第五类群有5个品种为一类;第六、七、九类群各有一个品种单独为一类;第8类群有两个品种属西北春、夏糜子区。该结果为日后优良糜子种质资源的筛选和分子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植物根系抗拉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系是植物固土的基本单元,根系力学性能研究是植物根系固土研究的基础。植物护坡工程中,植物根系通过发挥抗剪和抗拉作用提高边坡稳定性。根系抗拉能力是增强边坡稳定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根系抗拉力学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国内外多种植物根系抗拉力学性能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些植物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的研究现状,分析比较了植物根系抗拉力学性能研究试验的方法和多种影响因素与植物根系抗拉性能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目前尚未形成标准的根系抗拉试验,根系抗拉性能试验研究的方法和设备有待科学规范;2根系直径与抗拉力和抗拉强度关系研究已经形成共识,即根系直径越大,抗拉力越大,抗拉强度越小;3根系抗拉强度随根系采伐时间的推移而降低;4根系长度、含水量、加载速率、根系内部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等对抗拉力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研究较少,尚未形成统一结论,还需要加强研究。最后,探讨了植物根系抗拉力学性能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趋势,认为夹具的改进、根系形态解剖结构研究、根系疲劳破坏研究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植物生态学 植物根系 固土护坡 抗拉力 抗拉强度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早果矮化砧木新品种‘Y-2’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Y-2’是采用大群体实生选育方法,从15万株晋西北野生山定子自然实生苗中选育的早果矮化苹果砧木,2016年1月通过品种审定。对Y系初选、复选优系嫁接品种的早花性状、树体生长量、果实品质、抗逆性表现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Y-2’作中间砧嫁接品种早花早果特性突出,果树童期明显缩短,比乔砧果树提早3~4 a开花;(2)矮化效果明显,嫁接‘长富2号’‘丹霞’品种表现为极矮化,嫁接‘嘎拉’表现矮化,综合评价为矮化砧木,生产中适宜高密栽植,也可作为果树盆景的专用砧木;(3)抗寒、抗旱性强,且具有一定的抗腐烂病能力;(4)嫁接栽培品种亲和性好,适宜在黄土高原或类似气候的苹果产区栽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菜新品种晋秀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菜晋秀新品种是以2006-8-11-45-487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2006-11-131-323自交系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种一代。生育期55 d左右,株高22 cm,开展度26 cm,叶、帮浅绿色,蜡粉少,叶面平展,束腰性好,株型美观,半直立,长势快,品质脆嫩,商品性好,耐热,适应性强。株行距(15~20)cm×20 cm,平均单株质量170 g。在2009—2010年品比试验中,晋秀平均净菜产量为40 398.25 kg/hm~2,比对照华冠增产9.6%;在2011—2012年山西省秋露地区域试验中,平均净菜产量为58 302.0 kg/hm~2,比对照华冠增产23.9%;在2012年生产试验中,晋秀平均净菜产量为52 630.8 kg/hm~2,比对照华冠增产11.9%。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适宜在山西、河北、河南、北京、山东、辽宁等地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实类型核桃品种坚果性状及脂肪酸组分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早实类型核桃品种果实坚果性状及核桃仁中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性,以17个山西省农科院果树所核桃品种园内早实类型核桃新品种果实为试材,对其坚果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其核桃仁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17个早实类型核桃新品种中‘金薄香6号’、‘礼品2号’的坚果性状表现突出。17个品种核桃仁中共同检测出6种脂肪酸,包括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及其他酸等。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相对总含量占到80%左右,以亚油酸相对含量最高。‘辽宁1号’核桃仁中含油量最高达78.00%,‘薄丰’的最低仅59.40%;且各品种间含油量具有显著差异性。17个早实类型核桃品种中‘扎343’的油麻比最高达12.40%,‘金薄香4号’的最低为3.50%。‘金薄香1号’核桃仁中棕榈酸含量最高达7.30 g/100 g,‘礼品2号’的最低为5.10 g/100 g。在选育油料核桃品种时,要以出油率较高且高油酸、高亚油酸、低亚麻酸含量的品种为最佳试材。经综合比较,‘礼品2号’、‘金薄香6号’、‘扎343’的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亚麻酸、棕榈酸含量较低,是比较理想的核桃油用品种,为山西省核桃油用型良种的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法制备黑小麦麸皮阿魏酰低聚木糖的工艺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黑小麦麸皮阿魏酰低聚木糖(FOs)的酶法制备工艺。用木聚糖酶酶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制备FOs,通过HPLC分析方法,并结合双波长法和薄层层析法对FOs的含量和组成进行分析。在加酶量、反应时间、p H、温度4个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中心旋转设计,以FOs浓度为响应值,使用响应面分析法对FOs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加酶量15.5 mg/L,酶解时间22 h,温度46℃,p H4.8,在此条件下,FOs的浓度为0.4913 mmol/L。薄层层析和HPLC分析结果表明,酶解液中的低聚糖含有结合态阿魏酸,是阿魏酰低聚木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