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玉米杂交种水分利用效率及相关性状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为充分发挥玉米杂交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的目的,本研究以中国生产和推广应用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在多变低水条件下,根据成熟期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剖析其高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杂交种间其水分利用效率存在较大的变异范围,玉米杂交种水分利用效率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类型;水分利用效率相关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各构成性状在品种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不同玉米品种可利用不同性状达到水分的高效利用;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与水分利用效率密切相关的性状是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因此,在生产应用中应因地制宜选用不同玉米杂交种,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重视相关性状的选择。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生长曲线分割法对肠膜明串珠菌和嗜热链球菌混菌发酵研究

中国乳品工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生长曲线及生长曲线分割的方法,对嗜热链球菌(LS-11)和肠膜明串珠菌(LE-05)在代血浆培养基中的混菌发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培养基的黏度变化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LS-11和LE-05在代血浆培养基中有较好的协同性,能相互促进生长,并能相对提高培养基的黏度。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肠膜明串珠菌 混菌发酵 生长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抗胞囊线虫4号小种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Heterodera glycines)是一种世界性的大豆(Glycine max)病害。本研究以抗SCN 4号生理小种的黑豆为研究对象,对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的两个发育时期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宏观了解大豆的抗病机制。通过Illumina Hi SeqTM2500测序共获得1.96×1010bp的数据。经过分析后,接种后第9天(第一时期)和接种后第17天(第二时期)分别得到2 180个和4 210个差异表达基因,同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注释,蛋白质直系同源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COG)注释,结果显示,GO注释和COG注释分别将差异表达基因分为了58和25个功能类别。另外,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两个时期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定位到83和105个具体的代谢途径分支。其中,参与到激素信号转导途径,苯丙氨酸代谢,能量代谢等过程中的差异基因最多,这些数据为进一步筛选抗病关键基因及功能验证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SCN) 转录组测序 功能注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双价抗虫基因大白菜新种质的获得及其抗虫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声波辅助花粉介导方法,将双价抗虫基因BmkIT-Chitinase导入早熟型大白菜自交系20-19-3,最终获得了5个转基因大白菜优良自交系纯合株系Z1-5、Z2-7、Z9-6、Z11-6和Z20-13;以转基因大白菜株系和非转基因对照植株为材料,对BmkIT-Chitinase基因在大白菜中的遗传规律、基因表达及抗虫性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1)转化株后代多代(T_1~T_4)PCR、Southern blotting等分子跟踪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受体植株,且能够稳定遗传;用该转基因方法对大白菜进行基因转化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分析显示,外源基因多数以多拷贝形式整合于核基因组,少部分外源基因以单拷贝形式整合。(2)Elisa分析结果证明,所导入的外源基因可高效表达,T4代株系新鲜叶片中表达产物量最高达到0.069μg·g~(-1)左右。(3)转基因株系田间抗虫性统计分析表明,转化株系与对照在抗虫性方面有显著差异,其对小菜蛾及菜青虫抗性普遍提高2~3级。研究认为,转BmkIT-Chitinase基因大白菜中BmkIT-Chitinase基因的表达可有效提高大白菜的抗虫性。

关键词: 大白菜 花粉介导 BmkIT基因 Chitinase基因 双价抗虫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杂交种早衰对产量构成的影响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探索早衰对谷子杂交种产量构成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用多重比较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自育的8个杂交种和‘晋谷49号’的产量构成因素与早衰程度的相关性做出分析。结果表明,对照在早衰最轻的前提下产量最高,其余参试材料的产量随着早衰的加剧逐步减产,减产幅度在12.35%~36.14%之间。并且早衰程度与穗粒重、千粒重、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早衰现象与杂交种的亲本不育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见,早衰严重影响谷子杂交种的产量,在选育品种时应尽量选择优良、品质好的抗早衰遗传基因。

关键词: 谷子杂交种 产量构成因素 早衰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苹果园山楂叶螨对5种杀虫剂抗药性监测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山西省苹果园山楂叶螨(Amphi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采用玻片浸渍法建立了山楂叶螨相对敏感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基线,连续3年(2013-2015年)监测了采自山西省苹果主产区运城苹果园的山楂叶螨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及变化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田间监测种群对阿维菌素和三唑锡均处于敏感性下降及低水平抗性阶段,对哒螨灵和噻螨酮的抗性由低水平抗性升至中等水平抗性,对炔螨特处于低水平抗性。田间防治山楂叶螨时,哒螨灵与噻螨酮应淘汰不再使用,阿维菌素、三唑锡、炔螨特则应注意减少用药量及轮换用药,以延缓产生更高水平的抗药性。

关键词: 山楂叶螨 苹果园 敏感基线 抗性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樱桃保鲜纸和高效乙烯去除剂对甜樱桃低温贮藏品质和褐变控制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甜樱桃低温贮藏品质和褐变的控制,实验使用樱桃保鲜纸、高效乙烯去除剂及两者结合处理,分析"先锋"甜樱桃的低温贮藏效果。结果表明,高效乙烯去除剂处理组甜樱桃的衰老进程明显放缓,表现为保持着较高的亮度(L*值)、较高的饱和度(C*值)、较低的色调角度(H_0值),并且维持着较低的丙二醛含量,褐变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这说明降低外源乙烯的浓度,有助于抑制甜樱桃的衰老褐变。同时,樱桃保鲜纸出色地发挥了其防腐的功效,贮藏60 d时,处理组的腐烂率显著低于对照。樱桃保鲜纸和高效乙烯去除剂的组合使用,是提高采后甜樱桃好果率、提高果品贮藏品质和货架期品质的最优办法。

关键词: 樱桃保鲜纸 乙烯去除剂 低温贮藏 腐烂 褐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种群结构分析

菌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山西省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分布与组成,本研究采集并分离得到来自山西省8个苹果树种植区有代表性的78株腐烂病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及利用2个DNA片段(ITS和EF1α)构建系统发育树等方法对其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苹果树腐烂病由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和梨黑腐皮壳菌Valsa pyri 2个致病种所致,其中V.pyri是优势种,分布于山西省各个苹果树种植区,占菌株总数的58.97%。以山西省8个苹果树种植区腐烂病菌各个种的相对频率进行聚类分析,欧式距离9作为聚类分割点将其种群结构分为3类。第Ⅰ类包括忻州、朔州2个苹果树种植区,V.pyri为该类型苹果树种植区的致病菌、相对频率为100%。第Ⅱ类包括晋城、长治、临汾、太原、运城5个苹果树种植区,V.pyri是这5个种植区的优势种。第Ⅲ类包含晋中1个苹果树种植区,V.mali是该种植区的优势种。

关键词: 苹果树 腐烂病菌 系统发育 种群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密性玉米冠层结构对密度的响应

玉米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华美1号和郑单958为材料,以1.5万株为梯度,共设置12个密度处理,种植密度自1.5万株/hm~2增至18万株/hm~2,研究探讨高产高效春玉米的冠层结构特征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华美1号在12.0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15 912.8 kg/hm~2;郑单958在6.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3 685.9 kg/hm~2。在适当高的种植密度内(华美1号为9.0万~13.5万株/hm~2,郑单958为6.0万~9.0万株/hm~2),华美1号吐丝期最大LAI达4.19~5.30,群体穗位层透光率达17.57%~23.79%;郑单958吐丝期最大LAI达4.71~6.54,群体穗位层透光率达17.77%~23.66%。冠层内透光率、叶夹角、茎粗、叶片厚度、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随密度增加而不同程度下降。华美1号穗位层及穗位层以上LAI占全株叶面积比例高,叶片小而厚,穗位层透光率好,各项冠层指标不同程度优于郑单958。

关键词: 春玉米 密度 冠层结构 透光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膜覆盖与育苗移栽对山西寒旱区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寒旱区地膜覆盖与育苗移栽对促进中晚熟玉米生长及增加产量作用的相对重要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分析比较了这2种栽培方式对玉米生育进程、株高变化与穗位高及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直播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地早于育苗移栽玉米。地膜覆盖较同期直播(5月2日)产量增加32.0%;育苗移栽膜地产量较直播提高34.7%。增产的原因主要是百粒重的显著增加。各处理相比,移栽可使株高和穗位高降低,覆膜(包括移栽膜地)则能够提高产量和降低秃尖的长度。综合投入产出比较,覆膜种植是目前山西寒旱区春玉米较好的种植方式之一。

关键词: 玉米 地膜覆盖 育苗移栽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