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黑水虻蛋白的乳酸菌发酵特性及其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福建畜牧兽医 2023

摘要:制备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乳酸菌发酵制品,促进该昆虫蛋白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将黑水虻通过匀浆机去除体壁,获得蛋白匀浆,并调至p H 7.0。观察蛋白匀浆的巴氏灭菌处理及乳糖添加量对干酪乳杆菌发酵的影响,并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日粮中添加蛋白匀浆乳杆菌发酵物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巴氏灭菌(65℃、30 min)的蛋白匀浆更有利于干酪乳杆菌的生长。在试验范围内,随着蛋白匀浆乳糖添加量的增加,发酵液的干酪乳杆菌含量加大,p H降低,酸度值升高。当乳糖添加量为3%时,发酵液干酪乳杆菌含量达1.16×10~9cfu/mL,p H 5.01,酸度271.17oT。在日粮中拌入10%质量比黑水虻蛋白匀浆乳酸菌发酵物,肉鸡的免疫球蛋白IgA、IgG显著提高,但IgM含量无显著性变化。

关键词: 黑水虻 干酪乳杆菌 免疫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源强毒力金黄色葡萄球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性强且敏感性高的兔源强毒力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本试验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pvl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检测兔源强毒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耗时短,仅需约50 min就能完成检测,较已报道的双重PCR方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均省时;该方法特异性强,对兔源低毒力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魏氏梭菌、大肠杆菌和阴性对照(灭菌ddH2O)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敏感性高,最低检测限为10拷贝/μL,分别是已报道的双重PCR方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的1 000倍和10倍。此外,该方法重复性好,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该方法检测126份已知结果的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已知结果、已报道的双重PCR方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该方法的建立不仅丰富了兔源强毒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也为该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强毒力金黄色葡萄球菌 pvl基因 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黄泥田土壤团聚体中氮素积累和有机氮组成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氮是南方黏瘦型中低产田重要的限制因子。研究长期施肥对黄泥田团聚体中氮素累积及有机氮组成的影响,为合理培肥及土壤氮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黄泥田36年定位试验中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化肥+全量稻秸还田(NPKS)4种处理耕层土壤,采用湿筛和Bremner有机氮分级方法,分析团聚体氮素累积与有机氮组分含量及分配的变化。【结果】施肥处理>2 mm团聚体全氮含量较CK显著增加12.7%—51.9%(P<0.05);NPKM与NPKS处理>2 mm团聚体对原土全氮累积贡献率较CK分别显著提高24.7与20.0个百分点(P<0.05)。施肥处理>2 mm团聚体酸解性氮与非酸解性氮含量分别较CK增加10.1%—36.3%与20.7%—100.5%,并相应提高两组分对原土全氮累积贡献率,NPKM与NPKS处理增加尤为明显。对于>2 mm团聚体,施肥处理酸解铵态氮含量较CK显著增加17.2%—40.4%(P<0.05),以NPKM处理增加最为明显;酸解氨基酸态氮与酸解未知态氮含量分别以NPKS与NPKM处理增加最为明显,分别较CK显著提高24.0%与52.1%(P<0.05)。>2 mm与0.25—2 mm团聚体的非酸解性氮及酸解铵态氮与相应粒级团聚体中的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配合稻秸还田较配施牛粪更有利于>2 mm团聚体非酸解性氮的累积。配施牛粪对提高>2 mm团聚体酸解铵态氮、酸解未知态氮含量与对原土全氮累积贡献率最为明显,配合稻秸还田则对提高酸解氨基酸态氮含量及对原土全氮累积贡献最为明显。冗余分析表明,水稻氮吸收量受>2 mm与0.25—2 mm团聚体非酸解性氮组分影响较大,NPKM和NPKS处理水稻氮吸收量受土壤有机氮组分影响高于NPK与CK处理。【结论】长期施肥增加了黄泥田耕层土壤>2 mm团聚体全氮含量及对原土全氮累积贡献率,有机无机肥配施尤为明显。>2 mm团聚体中非酸解性氮、酸解性氮及酸解铵态氮含量与该团聚体中碱解氮含量以及水稻氮吸收量关系密切,是重要的有效氮库。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氮组分 土壤团聚体 黄泥田 化肥 有机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湾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台湾农业探索 2023

摘要:[目的/意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考察我国台湾地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为有效应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以及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提供启示.[方法/过程]从关税贸易不确定性、政治冲击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三方面综合度量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运用不确定性扩展引力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实证检验台湾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台湾对大陆)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通过二元分解进一步考察贸易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下降使农产品出口增加,政治冲击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均导致农产品出口显著下降;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果蔬类、畜类和水产类三类出口有显著影响;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主要是通过集约边际来影响农产品出口,但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通过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来影响农产品出口;台湾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不存在滞后性.

关键词: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农产品贸易 集约边际 扩展边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病三系杂交晚籼新组合福兴优386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福兴优386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不育系福兴1A与恢复系福恢386育成的高产抗病三系杂交晚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适中、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2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晚籼 福兴优386 高产 抗病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拮抗酵母菌的筛选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为靶标菌,筛选获得2株拮抗酵母菌G17515和G31887,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鉴定为Starmerella bacillaris和Meyerozyma caribbica(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菌株G17515和G31887的培养温度为20℃~30℃(最佳培养温度为30℃),pH值为p H5.0~7.0(最佳pH 6.0),NaCl浓度为0.1%~5%(最佳Na Cl浓度为0.1%)。酵母菌G17515和G31887发酵液可以明显抑制葡萄灰霉病菌丝的生长,其抑制率分别为80.86%和69.05%,并且导致菌丝和孢子形态发生异常。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这2株酵母菌可显著抑制葡萄灰霉病菌斑的扩展,对葡萄叶片灰霉病抑制率分别为64.21%和57.22%,对果实灰霉病的生防效果分别为48.56%和77.13%。综上所述,S.bacillarisG17515和M. caribbica G31887对葡萄灰霉病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有望作为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菌株资源。

关键词: 葡萄灰霉病 酵母菌 生物学特性 菌丝 拮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满江红金属元素含量的种间差异及其富集特性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满江红属(Azolla Lam.)植物资源材料对金属元素吸收积累特性差异,该研究采用ICP-MS的方法,对8种21个满江红品系的12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不同种类满江红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及富集特性,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满江红属品系的特征金属,并采用聚类法对供试材料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满江红属植物中金属元素含量变异系数大于30%的有8种,其中Mo含量在品系间差异最大(127.73%),Ca含量在品系间差异最小(18.94%)。(2)满江红属植物对土壤中不同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富集系数大小依次为Mn>Mg>Mo>K>Cd>Ca>1。(3)不同种满江红对金属元素K、Mg、Mn、Zn、Mo的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4)满江红的特征金属元素为Cd、Hg、Ca、Mn、Cu、Zn、K和Cr。(5)基于特征金属元素含量的聚类结果显示,当遗传距离为15时,可将21份满江红资源分为3类,与传统分类基本吻合,其中品系‘3006’和‘MH3-1’对重金属Cd、Cr和Hg的富集能力较强,聚为一类。研究认为,满江红对金属元素的富集存在种间差异,且这种差异可以作为满江红品种分类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满江红 金属元素 差异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预处理对沼液培育微藻的影响

能源与环境 2023

摘要:为推广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畜禽养殖场沼液废水养殖小球藻、斜生四链藻、四尾栅藻和钝顶螺旋藻4种常用耐高污染的常用饵料微藻,试验选取高温高压灭菌法、添加漂白粉、臭氧杀菌消毒法及未处理沼液4种预处理方式,探讨沼液预处理方法对微藻生长情况的影响以及筛选优质耐污微藻。试验结果表明:4个试验组中小球藻生长状况最好,在高压灭菌处理后微藻生物量提高348%,经过12 d的处理后,COD、TP、NH4+-N去除率分别为80.8%、75.7%、91.3%,处理效果良好,可作为畜禽养殖高浓度废水处理资源化利用的适用藻种。

关键词: 微藻 沼液 资源化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功能评价与权衡-协同关系的福建省耕地区划管控

农业工程学报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耕地功能协调发展,实现耕地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该研究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体系,以县域为评价单元,运用综合分析法和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法,评价 2005-2020年福建省耕地多功能水平,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和各维度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多功能水平在福建大部分地区微幅下降,高值区集聚于耕地生产条件和生态条件优越,且对农民生活和就业保障能力较高的闽东和闽西地区.其中,生产功能呈现上升趋势;生态功能略微下降;社会功能与景观功能均有所提高,前者空间变化由山区向沿海地区减弱,后者相反.2)各维度功能间多以权衡关系为主,仅生产-生态功能和生产-景观功能呈现协同关系的区域占 50%以上.呈现权衡关系的栅格数量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生态-社会功能、生产-社会功能、社会-景观功能与生态-景观功能,且各对功能组合的权衡-协同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3)根据耕地现状条件,结合各地区农业生产特点,通过叠加耕地单项功能组合与不同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将耕地功能区划分为 4类区域,包括优势保护区(38.52%)、严格管控区(36.71%)、整治修复区(6.98%)和转型退出区(17.79%),并提出分区方案及差异化管控建议.其中,优势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闽东和闽西地区,严格管控区主要分布在闽北和闽南沿海地区,整治修复区主要分布在闽南的漳州地区,转型退出区零散分布在各地市.该研究成果可为科学保护和利用耕地资源,促进耕地多功能协调发展和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耕地 生态 土地利用 时空格局 福建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泥田团聚体有机碳固持及其组分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南方黄泥田团聚体有机碳固持及其组分分配的影响,为合理培肥及土壤碳库管理提供依据。基于始于1983年的在黄泥田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选择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与化肥+全量稻秸还田(NPKS) 4个处理,采集第36年各处理耕层土壤样品并分析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固持及其组分变化。结果表明,黄泥田耕层土壤以大团聚体(>2 mm)和中间团聚体(0.25~2 mm)为主,NPKM与NPKS处理的土壤大团聚体质量比重分别比CK显著增加22.0和15.5个百分点(P<0.05)。与CK相比,NPKM与NPKS处理中大团聚体对有机碳固持贡献率分别提高25.0和19.3个百分点(P<0.05)。施肥处理的大团聚体内轻组有机碳(LF-C)含量较CK显著增加,其中NPKS处理后大团聚体中LF-C含量较CK增加32.3%(P<0.05)。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以及该团聚体内的LF-C含量与水稻产量和有机碳投入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配施牛粪或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黄泥田大团聚体比例及其有机碳含量,进而提高有机碳固持贡献率,尤其是配施牛粪,而且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大团聚体内轻组有机碳含量与固持贡献,秸秆还田更为明显,可为南方黄泥田施肥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黄泥田 长期施肥 团聚体 有机碳固持 有机碳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