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广东主要叶菜类蔬菜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达到叶菜类蔬菜安全生产相关标准的要求,满足消费者需要,保证叶菜类蔬菜产品安全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广东主要叶菜类蔬菜生产的环境清洁、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地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进行了要求和规范,为叶菜类蔬菜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柑橘新品种‘少核红橙’
《果农之友 》 2009
摘要:1979年1月和1987年1月,连续两个营养世代用60Co-γ射线2.064库/千克照射‘红江橙’接穗,1993年从嫁接后代产生的41个少籽突变体(系)中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一个品系,经多点多年的区域试验,累计种植80公顷,产量、果实大小和品质与普通红江橙相当,但种子大大减少,2007年12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登记,命名为‘少核红橙’。


降低养猪饲料成本的措施
《广东饲料 》 2009
摘要:在养猪生产中,饲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70%左右,是猪场最主要的开支。饲料损耗能占到一个猪场总耗料量的5%~20%。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降低了饲料的损耗,即是降低了猪场的成本,降低饲


猪链球菌扁桃体分离株的毒力因子分布特征与致病性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设计并合成7对引物,用PCR方法对猪链球菌7种主要毒力因子,包括谷氨酸脱氢酶(gdh)、溶血素(sly)、胞外蛋白因子(ef)、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纤连蛋白/血纤蛋白原结合蛋白(fpbs)、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dph)和毒力相关序列orf2进行检测,分析了29株猪链球菌扁桃体分离株的毒力因子分布特征。在被检的25株2型菌株中,共检测出7个基因型。其中10株(40%)的基因型为cps2/gdh+/sly+/ef+/mrp+/fbps+/gadph+/orf2+,7株(28%)表现为cps2/gdh+/sly-/ef-/mrp+/fbps+/gadph+/orf2+,4株(16%)表现为cps2/gdh+/sly-/ef+/mrp+/fbps+/gadph+/orf2+,基因型表现为cps2/gdh+/sly+/ef+/mrp+/fbps+/gadph+/orf2-、cps2/gdh+/sly-/ef-/mrp+/fbps+/gadph+/orf2-、cps2/gdh+/sly-/ef-/mrp*/fbps+/gadph+/orf2+、cps2/gdh+/sly-/ef-/mrp-/fbps-/gadph+/orf2-各1株;1株猪链球菌7型(SS7)分离株,基因型表现为cps7/gdh+/sly+/ef-/mrp-/fbps+/gadph+/orf2+;3株猪链球菌9型(SS9)扁桃体分离株,均表现为cps9/gdh+/sly-/ef-/mrp-/fbps+/gadph+/orf2+。可见我国SS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分布较为复杂,而且SS2的优势流行菌株是同时具有多种毒力因子的高致病菌株。通过对不同毒力基因型毒株对西藏小型猪的感染试验发现:毒力基因型为cps2/gdh+/sly-/ef+/mrp+/fbps+/gadph+/orf2+的健康扁桃体分离株SH06-21D对西藏小型猪有较强的致病性,仅次于标准株HA9801,而基因型为sly-/ef-/mrp-/fbps-/gadph+/orf2-的健康扁桃体分离株GZ06-122B对西藏小型猪不表现明显的致病性。


西花蓟马的危害及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西花蓟马的危害状况及其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概括了国内外对西花蓟马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天敌种类,论述了西花蓟马的捕食性天敌、虫生真菌和病原线虫等的研究和利用,并讨论了今后西花蓟马可持续控制中生物防治的发展趋势,为西花蓟马的有效、可持续防控提供重要的参考。


凡纳滨对虾养殖成本控制浅析
《现代渔业信息 》 2009
摘要:本文主要从养殖管理、饵料选择投喂及苗种选择等几方面介绍了凡纳滨对虾在养殖过程中成本控制技术要点,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借鉴。


茶树黄酮合成酶Ⅱ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茶叶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茶叶中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关键酶基因—黄酮合成酶Ⅱ,该基因属于细胞色素P450家族,在GenBank登录号为FJ169499。黄酮合成酶ⅡcDNA全长序列1824bp,其中1605bp为编码区,编码53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0.4kD。通过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黄酮合成酶Ⅱ在茶树一芽二叶春梢、当季成熟叶、花瓣、花蕊、种子中都有表达,成熟叶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四种组织。
关键词: 茶树 黄酮合成酶Ⅱ 实时荧光PCR 细胞色素P450家族
饲粮色氨酸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长、胴体品质、体成分沉积及下丘脑5-羟色胺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色氨酸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体成分沉积以及下丘脑5-羟色胺含量等的影响,以确定43-63日龄黄羽肉鸡色氨酸需要量。选用1 600只43日龄岭南黄鸡,采用5×2两因子设计,设5个饲粮色氨酸水平(0.11%、0.14%、0.17%、0.20%和0.23%)和公母2个性别。结果表明,基础饲粮中添加色氨酸可显著改善黄羽肉公、母鸡的生产性能,提高机体蛋白质沉积和下丘脑中5-羟色胺浓度,改善公鸡的胴体品质。不同性别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体蛋白质沉积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母鸡相比,公鸡采食较多,饲料利用率和体蛋白质沉积量较高,导致其增重较快,胴体产出和腿肉产量较高。公鸡的日采食量、胸肌率和腹脂率对饲粮中色氨酸浓度变化比母鸡更敏感。根据二次回归模型估测公鸡和母鸡获得最大日增重95%处的饲粮总色氨酸含量为0.181%和0.185%(每日需要量为0.184和0.169 g/d),可消化色氨酸含量分别为0.162%和0.166%(每日需要量为0.165和0.152 g/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例分别为20.1:100和20.6:100。公、母鸡获得最大体蛋白质沉积的饲粮中总色氨酸和可消化色氨酸含量为0.17%和0.15%。
关键词: 黄羽肉鸡 色氨酸 生产性能 胴体品质 体成分沉积 下丘脑5-羟色胺


新型无机铜基杀菌剂王铜的研制与开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氯化铜和硫酸铜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王铜.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有效成分进行了确证.根据试样悬浮性和稳定性优化了助剂配方,制备了300 g/L王铜悬浮剂,提出了制备方法,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对300 g/L王铜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悬浮率、pH、筛析及贮存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及毒性、残留、对环境安全性评价与药效试验等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配方产品悬浮率达95%以上,pH5.5~6.8,冷、热贮稳定,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产品低毒、低残留,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对柑橘溃疡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杀菌剂不诱发红蜘蛛大猖獗,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使用方便,是传统杀菌剂"波尔多液"的理想替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