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江下游地区二棱大麦理想株型育种的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以长江下游地区五十年代以来种植的15个二棱大麦代表品种为材料,研究理想株型育种的进展。结果表明,品种更替中,株高结构渐趋合理,株高构成指数(I_L)接近黄金分割值(0.618);较高的I_L值可作为大麦高产育种的选择指标;最后三叶变短、变小,单株叶面积下降,叶面积重心上移。近期高产品种叶片氮浓度、叶绿素a/b值较高,但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效率和最大叶面积指数均无显著改善。即品种的干物质生产能力没有提高。最后讨论了理想株型育种的选择指标。


农业科研机构人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
《上海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目国,综合性强,功能齐全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大多在大中小型计算机上实现:一般微机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规模较小,功能较为单一,可用性较差。该系统设计合理,功能齐全,操作方便,具有较强的可扩充可移植性,安全保密性高,且在Apple机上实现应用。系统由人事计划、劳资管理、日常人事管理三个小系统组成,除处理人员,人事变动等日常人事管理业务,而及时统计各类信息外,还提供多指标检索。系统亦能进行劳资、福利辅助管理。系统在现有人员分布状况下,亦能进行人才的供需匹配。系统运用软件工程方法,根据系统环境确定流程和范围。采用HIPO及模块程序设计技术,并用子程序模块重组技巧,具有使用功能强,安全可靠。系统自运行以来,进行了大量的查询,统计工作,结果正确可靠,大大减轻了业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螟虫长距茧蜂的预测方法和保护利用
《上海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螟虫长距茧蜂是玉米螟幼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虫态历期随温度升高及寄主龄期增高而缩短。玉米螟幼虫被寄生率的大小与玉米螟虫口密度、该天敌的数量、湿度和降雨量有关,相关式为:Z=1.2284+2.6521x_4+0.8913x_5-4.6525x_6±1.2205。第二代玉米螟为害玉米的动态模型为:R_1=5.3177ENY·(1-Z)]~(0.3857)、为害棉花的动态模型为:R_2=3.365[NY·(1-Z)]~(0.443),第三代玉米螟为害棉花的动态模型为:R_3=0.1980[NY_1·(1-Z)]~(0.4090)。因此,保护利用该蜂,可以控制玉米螟对玉米和棉花的为害。
关键词: 玉米螟 螟虫长距茧蜂 发育速度 寄主龄期 消长 动态模型


农业科技成果奖励中若干问题探讨
《科学学研究 》 1991
摘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科技兴农是振兴我国农业的必由之路。为了使科技进步奖发挥出更大的激励作用,使奖励工作成为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兴农的强大动力,笔者就数年来参加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农牧渔业评审组常务秘书工作实践以及对1985~1988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的77项农牧渔业科技成果调查分析中所遇到的市科技进步奖评审及奖励工作中若干矛盾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大家商讨。


秸秆栽培AP_4毛木耳试验
《食用菌 》 1991
摘要:木屑、棉子壳是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料,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这些原料十分走俏,价格亦越来越高.为了扩大栽培木耳的原材料,我们于1988年开始利用多种秸秆为主料进行栽培AP_4毛木耳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4572份大麦种质资源耐湿性鉴定
《上海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1986—1990年设湿地处理组和自然旱地对照组,对4572份大麦种质资源进行耐湿性鉴定,其中,据编入国家品种资源目录的3880份种质的分析结果表明,一级高耐湿品种占0.4%,二级耐湿品种占4.8%,三级中耐湿品种占29.5%,四级弱耐湿品种占31.8%,五级不耐湿品种占33.4%。在地域分布方面,耐湿品种以浙、苏、沪、鲁最多。耐湿品种中皮表(7.2%)多于裸麦(4.0%);多棱亚种中,稀穗皮麦(8.6%)多于裸麦(2.5%)。耐湿品种中有一些特早熟、大粒、矮秆的优异种质。


蘑菇主要害螨传播途径的研究
《食用菌 》 1991
摘要:双孢蘑菇(下称蘑菇)产区螨为一大害.在蘑菇上造成严重危害的螨有多种,其中兰氏前微异螨Microdispus (Premicrodispus) lambi (简称兰氏螨)危害面积最大,也最难防治,常造成大面积毁灭性破坏.多年来不少人在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但终未有突破性进展.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传播途径不明,故防治措施不能切中要害.为此,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研究.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①供试蘑菇为176菌株.②兰氏前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