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禾谷类作物外源基因导入及表达的研究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1991

摘要:本文就国际上八十年代植物重组DNA在单子叶作物上的研究作了综述。介绍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不同物种的转基因系统。阐述了化学导入法(PEG)、电穿孔法、注射法,粒子轰击法、花粉管萌导法及使用其它载体系统的成功实例。评价了上述技术在外源基因导入单子叶作物的利弊。

关键词: PEG 电穿孔法 微注射 粒子轰击法 花粉管萌导 重组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和平菇生长发育中漆酶、酪氨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

上海农业学报 1991

摘要:香菇和平菇的菌丝体在胞内合成和向外分泌大量的漆酶、酪氨酸酶和纤维素酶。在菌丝生长中,该两种菌的三种胞外酶活性变化基本相同,漆酶和酪氨酸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第25-30天,以后开始下降,而纤维素酶活性高峰在第20天时开始出现。原基形成时,香菇和平菇的胞外漆酶和酪氨酸酶活性下降,香菇的胞外纤维素酶活性上升,而平菇下降。两种菌子实体中的三种酶活性低于菌丝体的胞外酶,与胞内酶相似。子实体的不同部位中,菌褶中三种酶的活性均为最低,而菌肉和菌柄中酶活性相对较高。两种菌的胞内漆酶、酪氨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都很低,而且变化幅度小。

关键词: 香菇 平菇 漆酶 酪氨酸酶 纤维素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祝贺《上海农业科技》创刊二十周年

上海农业科技 1991

摘要:在实施“八五”规划的第一年,深入开展科技兴农的时刻,迎来了《上海农业科技》创刊二十周年的生日。二十年来,由于各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关怀支持,作者、编者的辛勤耕耘,广大读者的热忱爱护,使《上海农业科技》不断进取,富有较强的生命力。1986~1990年,曾四次被评为上海市科协和中国农学会系统的优秀期刊,成为我国目前省际农业情报交流的主要代表性刊物之一。《上海农业科技》是我院和上海市农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技术刊物。自1971年创刊以来,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子的遗传验证

食用菌 1991

摘要:原生质体融合是一个由选择亲本,原生质体制备、融合、再生、建立标记性状,融合子挑选和验证等各个环节组成的技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融合子(fusion product)的遗传验证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步骤,即便是以营养缺陷型或抗药性突变体做为标记,也只是为挑选融合子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并不能代表融合子的遗传验证.在过去国内的大多数研究中,往往以同工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菌消(hymexazol)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1

摘要:水稻(Oryza satica)早锦品种,盆栽。1988年6月1日插秧,每盆3穴,每穴5株,9月30日收获。用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WP)和20%土菌消乳油(EC)浸种、浸根和叶面喷施。孕穗和抽穗期测叶绿素含量和果糖-1,6-二磷酸酯酶活性,喷施土菌消后喂入~(14)CO_2(5μCi),测相对标记转移速率。收获后测定N,P,K含量,得到结果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蔗糖浓度、激素配比及不同培养方式对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

上海农业学报 1991

摘要:本文观察了不同蔗糖浓度、激素配比及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方式对水稻不同外植体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试验表明,6%的蔗糖浓度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2,4-D、NAA、KT的合理配合使用比使用单一激素效果好。半固体培养可提高水稻花药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促进植株再生。

关键词: 组织培养 外植体 胚性愈伤组织 激素配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蘑菇培养料节能快速床式发酵新技术

上海农业学报 1991

摘要:制备适合蘑菇生长的培养料是栽培蘑菇的关键。我国于1935年开始蘑菇栽培,到1987年栽培面积已达3000余万 m~2,产菇20余万吨,占世界蘑菇总产的四分之一。然而,我国蘑菇培养料的制备技术仍较落后,迄今仅20%栽培面积是采用二次发酵法制备培养料,其余仍沿用室外长期堆剐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本课题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在国内首先筛选并制成了适用于蘑菇培养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树根癌病的防治菌株荧光假单胞菌1-1-4

上海农业学报 1991

摘要:运用平皿相互拮抗筛选法,从上海市郊桃园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编号为1-1-4的细菌菌株,田间防效可达95%以上。本文报道了菌株1-1-4细菌分类鉴定的结果。鉴定菌株细胞杆状,0.5—0.6×0.6×2—4μm,不产生芽孢和荚膜,极生鞭毛(鞭毛数目大于1),格兰氏染色阴性。在金氏(king)培养基上能产生黄绿色荧光色素。氧化酶阳性,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显示氧化产酸,3-酮基乳糖的产生呈阴性,不需要特殊的生长因子,在细胞内不积聚β-羟基丁酸盐颗粒,能水解明胶等。在主要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上比较鉴定菌株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cens),两者十分相似,被认为是同一个种,明显不同于菌株 K84(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K84)

关键词: 放射形土壤杆菌根癌变种 桃树根癌病 荧光假单胞菌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蘑菇栽培中喷施稳定态二氧化氯对蘑菇产量质量和货架寿命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1991

摘要:本文研究了蘑菇栽培中喷施稳定态二氧化氯(SCD)对蘑菇产量、质量和货架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施稳定态二氧化氯可使蘑菇产量略有增加,同时减少蘑菇表面的细菌斑点,明显增加蘑菇的白度,延长蘑菇的货架寿命。

关键词: 蘑菇 稳定态二氧化氯 货架寿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种瓜瓜龄和后熟处理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1991

摘要:本试验选用我国北方推广面积较大的中晚熟黄瓜(Cucumis Sativus L.)品种“西农58号”为试材,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探讨了瓜龄和后熟时间对种子质量的影响,并对播种后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后熟处理能显著提高短龄种瓜的种子质量和产量,但对长龄种瓜效应减小。瓜龄和后熟时间二因素与种子千粒重的关系可用Y=-26.4547+1.9955Z_1+1.0702Z_2-0.0150Z_1Z_2-0.0180Z_1~2-0.0100Z_2~2表示,当瓜龄达48天左右时采下种瓜,并后熟约17天掏取的种子千粒重最大。

关键词: 黄瓜(Cucumis sativus L.) 种瓜 瓜龄 后熟处理 种子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