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与2,4-二氯苯氧乙酸之间在小麦愈伤组织分化、植株K~+吸收和运输上的拮抗

上海农业学报 1991

摘要:将小麦品种徐州21的愈伤组织置于MS培养基于光下培养,以加2ppm 2,4-D于MS基本培养基为对照,设三个浓度(10~(-6),10~(-5),10~(-4)M)的三种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毒素Deoxynivalenol(简称DON)、T_2和玉米赤霉烯酮九个处理。另以10~(-6),10~(-5),10~(-4),10~(-3),5×10~(-3)M五个DON粗毒素浓度(经高效液相标定)作对比。30天后,经DON处理的愈伤组织都出现根分化,地上部分分化不明显,且粗、纯品效应相同。在10~(-6)—10~(-3)M DON浓度下,根分化量随浓度提高而增多。5×10~(-3)M DON粗毒素处理的愈伤组织大部分变褐坏死,但仍有较多根分化。而T_2和玉米赤霉烯酮与对照一样,无明显分化。说明DON能拮抗2,4-D的抑制分化效应。为搞清拮抗性质,我们对在0.2mM CaSO_4中水培5天的扬麦5号幼苗进行根系处理,36小时后进行K~+吸收和运输分析。结果表明10~(-5)M_2,4-D、10~(-3)M DON及10~(-5)M_2,4-D+10~(-3)M DON抑制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2,4-二氯苯氧乙酸 拮抗 禾豆镰刀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丘红壤茶园土的持水特性及水分循环特征

茶叶科学 1991

摘要:对浙赣地区第四纪红壤茶园土壤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茶园土壤质地较粘,持水量与粘粒(<0.01毫米)含量和毛管孔隙(<0.05毫米)的数量呈密切线性相关,田间持水量可达32%以上,然而有效水含量仅为11%左右,且其50%以上的释放量在0.1—0.3MPa的低吸力段内,对茶树供水力差。高产茶园持水量虽然低于低产茶园,但其土壤性状都明显优于低产茶园,且土层深,贮水量大,因而较耐早。该地区的土壤水动态特征与其水文气候特点基本一致,大致可分为贮水高峰期(3—6月)、蒸散消耗期(7—10月)和补充恢复期(11—2月)3个阶段。红壤虽然在1米深土体中的贮水量高达500毫米左右,但在早季能参与土壤水分循环的仅约四分之一。

关键词: 红壤茶园 土壤 持水特性 水分循环

应用微核测定豌豆诱变效应

上海农业学报 1991

摘要:本试验通过四种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豌豆干种子。检测不同剂量下根尖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和微核率。从辐射剂量与染色体畸变率之间、辐射剂量与细胞微核率之间以及微核率与染色体畸变率之间关系来看,三者均呈直线相关,t 值测验极显著,P<0.01。微核率与剂量之间的回归系数比染色体畸变率与辐射剂量之间的回归系数大,进一步证明了微核测定法是测定诱变效应的灵敏而又简便的方法。

关键词: γ-射线 染色体畸变 微核 诱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印度型×爪哇型杂种的原生质体培养及再生(英文)

上海农业学报 1991

摘要:本文首次报道了印度型与爪哇型杂种水稻的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并由此获得再生植株。该技术对单子叶植物的遗传操作提供了可靠的基因受体系统。在含有四种添加氨基酸的SA和AA_2培养基上,悬浮细胞系生长讯速,细胞团在小均匀,是分离原生质全的理想材料,一般可获2×10~7细胞/瓶。以琼脂糖为固体培养基,附以KPR液体培养基作看护培养,可提高原生质体的植板率。以Tetep/Lemont杂种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时,植板的细胞密度以5×10~5为宜。由此获得的245株再生植株中,73.9%为单倍体,15.3%为二倍体,0.8%为四倍体。按杂种双亲的农艺性状分类,杂种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性状与Lemont相似。

关键词: 原生质体 看护培养 植株再生 植板率 倍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钾肥、光照、贮藏加工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1991

摘要:在等氮量条件下,增施磷肥,盆栽试验表明,菠菜植株硝酸盐含量降低37.8%,差异显著。光照周期的缩短和弱光照都将导致蔬菜作物体内硝酸盐的积累。商品蔬菜经烧煮后,硝酸盐含量下降幅度为50%-74%。亚硝酸盐含量没有增加。雪里蕻(可食部分)经盐渍加工成咸菜后,不仅亚硝酸盐含量成倍增加,而且当暴露在空气中发霉腐烂时,其亚硝酸盐含量更会急剧增加,但硝酸盐含量却出现下降趋势。

关键词: 亚硝酸盐 硝酸盐 菠菜 腌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甘蓝型油菜黄籽频率的若干因素

中国油料 1991

摘要:本文通过对甘蓝型油菜(B.napus)黄籽自交系植株和角果黄籽频率两年的考查,着重探讨了授粉条件、亲代种皮色泽、结角果部位等因素对黄籽频率变化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秆还田有机氮素对水稻增产的机理

上海农业学报 1991

摘要:本文应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麦秆还田条件下,水稻对其有机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结果证明:麦秆还田有机肥当季能吸收18.3%,与适量化肥结合施肥利用率可提高到21.9%,并具有增产效果,是今后作物稳产高产和培肥土壤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 标记麦秆 标记化肥 麦秆还田 丰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病毒病病原鉴定

上海农业学报 1991

摘要: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其病毒病十分严重,田间发病率和种根带毒率可达100%,平均90%左右。自太子参病株分离得到的T-17、T-32、T-69和T-01四个病毒分离物,经鉴定,它们分别为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virus,Tu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wilt virus,BBWV)和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其中以TuMV分布最广,为害最重,是太子参病毒病的主要病原。

关键词: 太子参 芜菁花叶病毒 黄瓜花叶病毒 蚕豆萎蔫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病害普遍率和严重度的关系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1991 CSCD

摘要:本文探讨了植物病害普遍率与严重度关系(I…S),并根据单利式和复利式病害的流行特征,提出了以下二个模型: (1) S=Smax/[1+a(1-I)~b] (2) S=Smax/[1+a((1-I)/I)~b] 这里,a、b均为大于零的常数,Smax为严重度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1。文中对单季稻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等的多组I…S关系数据进行拟合,并与Gompertz衍生模型(王振中等,1987)作了比较,表明(2)式拟合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感染黄花叶病毒大麦的超微结构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1991 CSCD

摘要:不同抗病性的大麦品种,在大田感染了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后,从叶片和根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1)除感病和耐病品种外,首次在抗病性品种中发现有病毒存在,但病毒含量很低:(2)BaYMV对叶绿体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外部病症严重的叶片其解体或发育不全的叶绿体比例显著高于无病症的叶片;(3)感病后期细胞中的部分线粒体出现肥大和自溶;(4)感病细胞的细胞膜松弛,在细胞壁和膜之间有代谢物沉积,并有细胞膜溶解现象;膜状结构内质网肥大,有病毒内含体附着其上;(5)感染细胞中除发现片层、单向风轮状和多向风轮状内含体之外,还见到带柄风轮状内含体和堆束状病毒纤维。最后,初步讨论了BaYMV感染大麦后的细胞学变化与外部症状的相互关系以及大麦抗病性品种的抗性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