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从问卷调查看《贵州农业科学》办刊水平
《贵州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加强与作者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力创精品期刊。对2001-2005年在《贵州农业科学》上发表论文的作者以邮寄调查表的形式对6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查。结果:男性作者占75.00%;30~49岁的作者年龄达70%以上;副高以上职称达56.25%,其中,正高职称10.42%;本科以上学历达72.92%,其中,博士6.25%,硕士10.42%;对本刊内容满意的作者达97.92%;认为文稿编辑较好的作者达94.79%;省内作者占82.29%,依次为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地区>黔东南州>黔西南州>黔南州/铜仁地区>安顺地区、六盘水市,省外作者占17.71%。《贵州农业科学》总体上得到了广大读者与作者的认可。
关键词: 作者 读者 问卷调查 发表论文 科技期刊 期刊质量 《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农业科学》来稿中参考文献著录问题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贵州农业科学》来稿中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和使作者充分了解《贵州农业科学》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结合修改后的《贵州农业科学》文后参考文献新著录规则,对2008年第1期刊发的60篇论文原稿中的参考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农业科学》2008年第1期引文率为90%,篇均引文量为8.25篇,引文正确率约为20%。并对问题引文进行了分析。


蔓性菜豆播种期和高密度繁种研究
《种子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不同播种期(15/3、25/3、15/4、5/5和25/5)和栽培密度(8000、9200、10400、11600、12800、14000株/667 m2)对贵阳白棒豆繁种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该地区在4月中下旬播种可获高繁种产量;不同密度,繁种产量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制种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繁种密度为12800株/667 m2时产量最高,为170.6 kg/667 m2。


川西北高原野生垂穗披碱草醇溶蛋白遗传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弄清川西北高原野生垂穗披碱草与所建指纹库材料的遗传差别。[方法]对采集于川西北高原、新疆、西藏、青海的55份垂穗披碱草材料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A-PAGE),建立醇溶蛋白指纹库,将川西北高原材料的醇溶蛋白指纹与指纹库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川西北高原材料中分离出41条带纹,多态率为87.80%,少于所建指纹库材料(45条带纹,多态率93.33%)。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遗传相似系数也小于所建指纹库材料,表明川西北高原材料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川西北高原材料的特有带纹条数(2条)占指纹库共有带纹条数(5条)的40%,说明川西北高原垂穗披碱草具有自己特有的遗传特征。[结论]川西北高原材料可聚为一类,其醇溶蛋白图谱类型与材料所在的海拔有一定的相关性。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生态循环建设——以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为例
《贵州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生态脆弱、农业生产及生态旅游资源现状,论述了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指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思路与关键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