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补饲对喀斯特地区黄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地方黄牛分为补饲混合精料组、农户自由补饲组和不补饲组进行饲养,3个月后用氯前列烯醇分别按1次和2次注射氯前列烯醇的方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表明:补饲混合精料组的发情率、受胎率及同期化程度都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而不补饲组最差;1次和2次注射比较,在补饲的两组中,2次用药的发情率、受胎率及同期化程度都显著高于1次用药组(p<0.01),而在不补饲组中,虽然2次用药高于1次,但差异不显著(p>0.05)。


杂交香稻黔香优302施尿素量与栽插株数栽培试验
《贵州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年在贵阳市郊(海拔1 140 m),对优质杂交香稻黔香优302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栽插株数的裂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贵阳市郊施用蚕豆绿肥1 000 kg/667m2作基肥,4月1日播种,秧龄55 d,栽插基本苗1.2万株/667m2的条件下,栽插2株和施尿素10 kg/667m2,产量达到642.78 kg/667m2,达到省工、高效的结果。并对黔优302在中高海拔地区(海拔1 100~1 300 m)的栽培技术和经济效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杂交香稻 黔香优302 施尿素量 栽插株数 栽培试验


DNA分子标记在甘薯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论述了分子标记在甘薯的起源、进化与分类,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基因定位和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甘薯的分子育种提出了展望。


威宁球茎草芦新品种选育
《种子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威宁球茎草芦是以贵州省威宁县逸生球茎草芦种子为原始材料,利用改良混合选择法,经10多年选育而成的多年生牧草新品种。该牧草四季青绿、耐热、抗旱、耐瘠薄,鲜草产量达86 t/hm2,比法恩苇状羊茅增产32.5%,较原始群体增产133.12%;分蘖期-抽穗期粗蛋含量13.42%~16.96%,粗脂肪含量均在4.56%以上,粗纤维含量21.05%~34.66%,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适合我国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等地区种植,是建立人工草地、改良天然草场和生态建设的优良牧草。


油菜撒播轻型栽培技术研究 Ⅵ.油菜撒播轻型栽培技术的大面积示范
《贵州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3~2005年度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用油研7号、油研10号、油研8号等进行油菜撒播高产、高效的轻型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面积分别为3.41 hm2和100 hm2,平均单产分别达164.1 kg/667m2和133.2 kg/667m2。其中,2004年验收的10块地(测量面积合计0.685 hm2)的撒播油菜平均产量为158.9 kg/667m2,最高产量达210~230 kg/667m2;2005年验收各类田块19块(面积合计1.159 hm2),单产105~206.3 kg/667m2。除去人工(每个工按15元计)、牛工(每个工按30元计)、物资投入外,667m2纯收入达189.57元,单个劳动力的产值达35.83元,比同地育苗移栽分别高131.11元/667m2和17.83元/个,比当地传统的苦油菜(芥菜型)撒播栽培增收175.72元/667m2。


26份贵州省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PD标记,对26份贵州省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6条RAPD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48条带,其中85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57%。通过UPMGA法建立了贵州省26份芥菜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聚类图,在遗传距离0.30740上,26份材料分为Ⅰ、Ⅱ两个类群,第Ⅰ类群2个品种,第Ⅱ类群24个品种;在遗传距离0.903 37上,第Ⅱ类群划分为3个亚簇ⅡA、ⅡB、ⅡC,亚簇ⅡA有1个品种,亚簇ⅡB有6个品种,亚簇ⅡC有17个品种。万山苦油菜和镇远苦油菜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441 68,亲缘关系最近。结果表明,贵州芥菜型油菜资源间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