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大气CO_2和O_3浓度升高对汕优63生长动态、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气二氧化碳(CO_2)和近地层臭氧(O_3)浓度升高将极大地改变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作物包括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力。利用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设置室外对照(Ambient)、室内对照(CK,实时模拟室外环境)、高浓度CO_2(Ambient CO_2+200μmol/mol)、高浓度O_3(Ambient O_3的1.6倍)、高浓度CO_2+O_35个处理,研究大气组分变化对敏感水稻汕优63生长动态、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外对照和室内对照水稻的多数测定指标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O_3处理使水稻生育中后期株高和分蘖数明显下降,且随时间推移降幅逐渐增加,最大降幅分别达21%和15%,但CO_2处理使水稻生育中后期株高和分蘖数明显增加,最大增幅分别为5%和18%,CO_2+O_3处理使水稻株高最大下降为7%,但对各期分蘖数没有影响。与CK相比,O_3处理使水稻成熟期叶片、茎鞘、稻穗和根系生物量大幅下降,使全株总生物量平均下降51%,CO_2处理对绿叶和黄叶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使茎鞘、稻穗和根系生物量明显增加,使全株总生物量平均增加37%,CO_2+O_3处理对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臭氧处理使生物量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显著增加,而CO_2处理则表现相反,CO_2+O_3处理对水稻物质分配的影响小于单独的O_3处理。与CK相比,O_3处理使水稻抽穗期植株含氮率平均增加29%,吸氮量下降31%,而CO_2处理或CO_2+O_3处理对地上部植株含氮率和吸氮量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试验结论,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使水稻变矮、分蘖减少、生长受抑,但同步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可明显缓减甚至抵消臭氧胁迫对汕优63生长发育的负效应。

关键词: 汕优63 人工气候室 二氧化碳 臭氧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用蔬菜“连引薯1号”生物学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介绍了叶用蔬菜"连引薯1号"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采收时期与产量特性,并总结了"连引薯1号"的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食叶甘薯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黄色葡萄球菌新型耐热核酸酶(Nuc2)的定点突变与特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选取了F60、A62、T102和Y135这4个可能的关键位点,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成功构建了5个Nuc2的单点和多点突变体。体外表达并纯化这些核酸酶,对其活性、耐热性和二级结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方差分析(p<0.05),T102M和F60A/A62L/T102M/Y135V的核酸酶活性与野生型相比较显著下降,并且F60A/A62L/T102M/Y135V的酶活性基本丧失;T102M和F60A/A62L的耐热性明显弱于野生型;T102M和F60V/A62L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的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F60A/A62L/T102M/Y135V的二级结构中包含有无规卷曲。因此,推断T102是维持Nuc2核酸酶活性、耐热性和二级结构稳定的一个关键位点;F60、A62、T102和Y135及其与邻近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维持Nuc2的性质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新型耐热核酸酶 定点突变 二级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镇糯1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摘要:镇糯19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用武运粳21号与江2402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水稻早熟晚粳糯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45.8 d,株高98.2 cm,具有产量高、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后期落色好等特点,适宜在江苏、安徽、湖北、上海及相邻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水稻 镇糯19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不同耕作方法下稻麦生产的碳效率及收益评估

农学学报 2015

摘要:为探明江苏稻麦轮作农业的固碳减排效应,以江苏沿江地区稻麦两熟田块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不同耕作方法下(麦稻宽行交互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稻麦周年机械化耕作方式)作物产量、系统物质投入以及人工投入等资料,估算稻麦生产的碳投入、碳产出、碳效率以及经济收益。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方式和机械化耕作方式下稻麦轮作系统年度碳投入总量分别为1836.3 kg/hm2和2290.5 kg/hm2,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化肥以及机械的碳投入较低,但劳动力碳投入高于机械化耕作方式。2种耕作方式的年度碳产出总量分别为18.23 t/hm2和16.15 t/hm2,保护性耕作较机械化耕作增加了12.9%。年度的碳效率在两者之间也存在差异,保护性耕作的生产效率、生态效率以及经济效率分别较机械化耕作提高了40.4%、40.8%和40.3%。另外,保护性耕作的年度纯收益为20.25×103元/hm2,较机械化耕作增加了22.8%。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下采取保护性耕作方法既可以提高碳效率也能增加经济收益,取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保护性耕作 碳效率 经济收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麦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15

摘要:连麦6号属半冬性多穗型品种,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成穗率较高,穗数足,且群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强;株高80~85 cm,茎秆粗壮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适宜播期广,耐迟播,稳产性好;具有较强的越冬抗寒性,抗倒春寒能力强。结合连麦6号的品种特性,其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在适宜播期内精量、半精量机条播,实行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质量栽培途径,优化配方施肥,按需施肥,合理灌溉促早发稳长,及时有效防治各生育期病虫草害。

关键词: 小麦 连麦6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省级农科院人才招聘中量化评价体系构建的初探——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统计与管理 2015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人才招聘中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人才的问题,分析了省级农科院在人才招聘中评价人才的几个基本要素,提出了人才量化评价的一级指标两项、二级指标七项,并构建了相应的量化评价体系,旨在为省级农科院在人才招聘中科学选择面试候选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才 量化评价 科研单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城市盐碱地发展油莎豆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摘要:从盐城市发展油莎豆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油莎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盐城地区发展油莎豆产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方面分析了盐城市利用盐碱地发展油莎豆产业的可行性,以促进该地区油莎豆产业发展。

关键词: 油莎豆产业 盐碱地 可行性 江苏盐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玉30玉米高产优质制种配套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苏玉30是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HL40×YJ7育成的高产优质国审普通玉米新品种。为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扩大市场份额,研究影响苏玉30制种产量、质量的各种因素,结合多年制种经验,形成了苏玉30高产优质制种相关配套技术。

关键词: 玉米 高产优质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科教单位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2015

摘要:科教单位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长期的创新实践中形成了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模式。文章对有关概念和文献进行了述评,结合调研,从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创新路径不同维度,凝练梳理出3类10项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总结了其异同和特点,提出了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的创新价值导向,将成果示范、转化作为"创新链"的重要环节,结合农业科技创新特点和规律开展创新等建议。

关键词: 科教单位 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