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生态型栽培基质配比对草莓生产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为筛选出草莓生产的最佳基质配比,以菇渣、锯木屑和玉米秆3种基质为材料,研究了其不同配比对草莓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菇渣、锯木屑和玉米秆3种基质的配比为3∶4∶4时,能显著促进草莓的生长,增加株高,单株产量高于其它配比基质,且与专业草莓生产基质差异不明显,在草莓生产中可以替代专业生产基质。


互联网金融破解农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难题,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较大阻力。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进行融资。针对我国农业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困境,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解决其融资困境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并对如何推动农业中小企业抓住互联网金融发展时机解决融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酵素菌对温室红椒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给解决温室红椒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酵素菌处理对温室红椒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均随酵素菌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2%浓度的酵素菌处理效果最显著,较对照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1.6×106cfu/g,增幅达1.6%;放线菌数量增加9.5×103cfu/g,增幅达8.8%;微生物总量增加1.60×106cfu/g,增幅达1.6%;B/F值增加1.25倍;真菌数量减少1.60×104cfu/g,降幅达18.5%。酵素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趋势与土壤微生物一致。2%浓度的酵素菌处理效果最显著,其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2.68 mg/g(NH3-N)、1.85 mg/g(phenol)、5.25 mg/g(glucose)和6.42 m L/g(KMn O4),较对照提高74.0%、76.2%、49.6%和32.1%。此外,酵素菌降低了红椒果实中纤维素含量,增加辣椒素、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产量。其中,尤以2%浓度的酵素菌处理效果最佳。因此,酵素菌处理有利于改善温室红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促进红椒生长发育,改善品质并提高产量。


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
《唯实 》 2015
摘要: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江苏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已成为江苏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基本遵循和强大动力。在江苏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禀赋不足的省份,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驱动步伐,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率先走出一条与"两个率先"相适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苏玉糯639特征特性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15
摘要:阐述了鲜食糯玉米品种苏玉糯639的主要特征特性,并通过研究,结合生产实际,优化集成了苏玉糯639优质高效关键栽培技术,以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超声辅助提取迷迭香挥发油的工艺优化
《中国调味品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迷迭香挥发油的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优选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影响超声辅助提取迷迭香挥发油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液料比、超声时间和提取温度,并且三者都是显著因素,其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0(m L/g)、提取温度50℃和超声时间35 min,此时得率为1.536%。结论:该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作为提取迷迭香挥发油生产工艺的参考。


辣椒品种耐涝评价方法研究及耐涝性比较
《浙江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发掘辣椒耐涝种质资源,对辣椒苗期耐涝评价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土培模拟涝胁迫的方法,根据涝胁迫过程中辣椒植株表型变化,将涝害指数分为5级。根据叶片脱落性、叶色、叶形态、茎色、茎形态5个外观指标,制定等级得分标准及评价方案,以各指标得分的总和对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建立耐涝评价方法。对34个辣椒(Capsicum annum L.)品种进行苗期耐涝性鉴定,结果表明,辣椒品种对水涝较为敏感,大部分材料属于不耐涝品种,初步筛选出10份中度耐涝资源和2份耐涝性强的优异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