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薏苡新品种'仁薏1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薏苡新品种‘仁薏1号’由贵州省兴仁市回龙镇鸡谷村发现的优良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株型紧凑直立,矮杆,根系发达,抗倒伏性强,抗黑穗病,生育期158 d。多穗型,单株粒数270粒,卵圆形,甲壳质,千粒质量100 g,单产4 875 kg·hm-2。蛋白质含量18.6%,脂肪含量7.3%,碳水化合物含量56.8%,适宜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海拔1 100~1 300 m,安顺市海拔1 100~1 200 m范围内种植。


2种乳酸菌对金荞麦和串叶松香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乳酸片球菌和粪肠球菌对金荞麦和串叶松香草青贮品质的影响,为开发金荞麦和串叶松香草青贮的发酵菌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添加等量糖蜜为对照(CK),研究添加乳酸片球菌1×1011 CFU/g(T1)和添加粪肠球菌1×1011 CFU/g(T2)对金荞麦和串叶松香草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2种乳酸菌对金荞麦和串叶松香草青贮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与CK相比,添加乳酸片球菌的金荞麦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较优,具有较高的感官评分(17分)、粗脂肪(5.23%)和乳酸含量(135.21 mg/g),较低的pH(3.69)和NH3-N含量(0.31 g/kg),有利于提高其青贮品质;2种乳酸菌对串叶松香草的青贮品质均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添加乳酸片球菌1×1011 CFU/g能有效提高金荞麦的青贮品质;添加乳酸片球菌1×1011 CFU/g和粪肠球菌1×1011 CFU/g对串叶松香草的青贮品盾均无明显改善作用.
关键词: 乳酸片球菌 粪肠球菌 金荞麦 串叶松香草 青贮品质


不同薄膜包装对火龙果贮藏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薄膜包装对火龙果贮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紫红龙'火龙果为试材,采用聚乙烯保鲜袋(Polyethylene,PE)、聚氯乙烯保鲜袋(Polyvinyl chloride,PVC)、聚乙烯微孔保鲜袋(Polyethylene microporous,WK)3种薄膜包装对果实进行处理,包装后于(6±1)℃下进行贮藏.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不同薄膜包装均能延缓火龙果果实的失重率及腐烂率上升,并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抑制火龙果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Vitamin C,V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的下降,减少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阴离子(O2·?)的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其中,在贮藏30 d时,CK、PVC、WK、PE组的火龙果腐烂率分别为44.44%、33.33%、22.22%、11.11%.采后用PE薄膜包装处理火龙果的保鲜效果最好,可以有效延缓火龙果采后果实品质劣变,更利于果实货架品质的保持.
关键词: 火龙果 聚乙烯薄膜(PE) 聚氯乙烯薄膜(PVC) 聚乙烯微孔薄膜(WK) 果实品质 生理特性


不同生物菌肥对山地辣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中国瓜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辣椒品种辣研101为试材,选取草根8号、多酶生物有机肥、乡喜海藻菌、阿尔格活性微藻营养液等生物菌肥,以不施菌肥(CK)为对照,研究不同生物菌肥对辣椒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肥均能够促进辣椒生长发育,显著增大叶面积指数,增加挂果数和单果质量,总生物量平均增幅269.9~643.8 kg·hm-2,单株挂果数平均增加2~10个,单果质量平均提高0.03~0.30 g,干椒产量提高168~353 kg·hm-2,改善辣椒果实品质,提高总辣椒素、粗脂肪、粗蛋白含量.综上,4种不同生物菌肥中,施用藻类微生物菌肥和枯草芽孢杆菌,辣椒产量增产显著,可为当地推广生物菌肥、菌种鉴选提供理论参考.


不同小米品种理化品质及感官品质分析与评价
《中国粮油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10个品种小米,对比理化品质差异,然后分别加工成小米饭、小米粥和小米鲊,通过感官评定结合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小米的感官品质.结果表明,可溶性糖、粗纤维、粗蛋白、直链淀粉、胶稠度、碱消值分别为1.3%、0.7%、12.09%、7.93%、122 mm、3.7级,感官评价结合模糊数学评价结果显示,贵州品种三月小米得分最高.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品质表现最好的分别是山东品种济谷18号、河北品种冀创1号、山西品种汾选8号.胶稠度、直链淀粉、粗蛋白、碱消值、可溶性糖、粗纤维、感官评定在小米综合品质评价中的贡献率分别为18.81%、18.24%、16.03%、15.93%、12.14%、12.14%、6.71%.


低氮胁迫对高羊茅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黔草1号'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为材料,通过低氮条件下高羊茅的生物学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和氨基酸含量等指标探究低氮条件对高羊茅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低氮胁迫下高羊茅的株高、生物量与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而高羊茅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与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受低氮胁迫诱导显著升高.液相质谱分析高羊茅叶片中的游离氨基酸成分表明,在低氮胁迫下大部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正常处理组相比显著下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油菜素内酯、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赤霉素与脱落酸的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表明低氮严重影响了高羊茅的正常生长,而高羊茅通过调节自身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与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来适应低氮胁迫.
关键词: 低氮胁迫;高羊茅;内源激素;氨基酸


LncRNA NONSUST004358.1在猪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索lncRNA NONSUST004358.1在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以及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分离培养5日龄从江香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检测AMP活化蛋白激酶a1(PRKAA1)和lncRNA NONSUST004358.1在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构建pEGFP-C1-lncRNA NONSUST004358.1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猪前体脂肪细胞,检测脂肪沉积相关基因PRKAA1、脂肪酸合成酶(FAS)、激素敏感脂酶(HS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同时测定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结果显示:PRKAA1与lncRNA NONSUST004358.1在肌内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模式,均在48~96 h表达量较高.过表达lncRNA NONSUST004358.1后,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PRKAA1和FAS的相对表达量与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PPARγ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HSL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1);皮下前体脂肪细胞中PPARγ相对表达量(P<0.05)与蛋白表达量(P<0.01)高于对照组,FAS相对表达量与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1).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过表达lncRNA NONSUST004358.1后胆固醇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皮下前体脂肪细胞中胆固醇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皮下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可知,lncRNA NONSUST004358.1能调控脂肪沉积相关基因PRKAA1、FAS、HSL、PPARγ的表达,影响脂肪细胞中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为后续探究lncRNA NONSUST004358.1在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 LncRNA NONSUST004358.1 前体脂肪细胞 诱导分化 细胞分化


贵州芥菜型油菜苗期耐旱种质的筛选与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芥菜型油菜是贵州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山地环境种植常受到秋冬干旱的危害,影响了产量和品质,筛选和鉴定苗期耐旱型种质资源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水培结合10%聚乙二醇处理的方法对198份贵州芥菜型油菜进行鉴定,根据处理和对照相对根长、根鲜重、上部鲜重、根干重、上部干重平均隶属函数值进行耐旱性评价,并测定了苗期耐旱型和干旱敏感型种质干旱处理根部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贵州芥菜型油菜种质对干旱敏感,根据平均隶属函数值将198份种质划分为Ⅰ~Ⅴ共5类,其中中耐以上种质27份;不同耐旱级别种质盆栽鉴定发现,水培和盆栽鉴定相关系数极显著正相关(r2=0.833),表明水培鉴定比较可靠;对苗期耐旱型、干旱敏感型极端表型种质根部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发现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可能不是芥菜型油菜响应干旱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而脯氨酸含量在芥菜型苗期耐旱性上具有重要作用;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芥菜型油菜苗期耐旱性相关,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不能反映芥菜型油菜苗期的耐旱性.本研究为芥菜型油菜苗期耐旱育种提供了种质,并为揭示芥菜型油菜苗期耐旱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柑橘黑点病菌种群对嘧菌酯敏感性基线的建立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柑橘黑点病菌Diaporthe citri对嘧菌酯的敏感性以及嘧菌酯在我国柑橘黑点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来自浙江、湖南、江西、贵州4个主要柑橘产区的66个柑橘黑点病菌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并建立了其种群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结果显示:嘧菌酯对柑橘黑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0.228 5±0.113 8)μg/mL和(0.025 6±0.006 9)μg/mL,种群对嘧菌酯的敏感性频次分布曲线为连续的单峰型,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嘧菌酯对这66个菌株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平均EC50作为柑橘黑点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该敏感性基线可作为监测田间柑橘黑点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变化的参考,对指导今后科学用药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本研究所使用的66个菌株对嘧菌酯敏感性均较高,没有抗性菌株出现,表明未来可以将嘧菌酯用于柑橘黑点病的防治,作为黑点病防治主打药剂代森锰锌的一种补充.


辣椒品质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辣椒(Capsicum spp.)起源于南美洲的秘鲁至中美洲墨西哥地区,约在16世纪后期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了400多年的发展后,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及经济效益,目前是我国农业中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而其品质的优劣可直接影响辣椒的经济价值和种植推广.辣椒品质由多种性状组成,其果实中含有的多种代谢物质,可直接决定辣椒果实颜色、营养及风味等品质性状.本文重点阐述辣椒营养品质中辣椒素类、类胡萝卜素、维生素及酚类化合物等主要类型及其功能,同时对辣椒品质育种现状、形成的生理机制、品质性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栽培措施对辣椒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以及对富含辣椒素类、辣椒素酯类及类胡萝卜素的辣椒种质资源进行了整理,旨在为辣椒营养品质的进一步改良提供参考,并对目前辣椒研究中基因组关联重要品质性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辣椒品质进行了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