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30条记录
5种杀虫剂对二化螟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和防效

杂交水稻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人工饲料药膜法和盆栽试验,分别比较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双、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及绿僵菌对水稻二化螟初孵、4龄幼虫的毒力和防效,以期为筛选有效控制二化螟的高效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二化螟幼虫的毒力均随龄期增大而降低,其中球孢白僵菌对不同龄期幼虫均保持相对较高的毒力,LC50为4.06~16.99 mg/L,其次为氯虫苯甲酰胺,LC50为77.17~166.19 mg/L;而苏云金杆菌和杀虫双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水平差异很大,其对初孵幼虫的LC50分别为156.25、333.56 mg/L,但对4龄幼虫的LC50依次升至46 204.78、31 883.12 mg/L.盆栽试验结果与室内毒力结果基本一致,即5种杀虫剂对二化螟幼虫的防效随龄期增加而下降,其中球孢白僵菌对不同龄期幼虫的防效最高,为70.3%~97.1%,其次为氯虫苯甲酰胺,防效为48.6%~88.6%;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和杀虫双对初孵幼虫的防效为65.7%~82.9%,但对4龄幼虫的防效显著降低,仅2.7%~24.3%.因此,建议于二化螟低龄幼虫期,选用球孢白僵菌或氯虫苯甲酰胺叶面喷雾进行防治.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 杀虫剂 幼虫龄期 毒力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辐照方式对贵州腊肉中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研究了不同辐照处理对贵州腊肉中脂肪酸成分的影响。方法 通过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对贵州腊肉样品中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和高能电子辐照两种辐照方法在0~5 kGy不同辐照剂量对腊肉中脂肪酸成分的影响。结果 共检测出26种不同类型的脂肪酸相关成分,包括16种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 SFA)和10种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未检测出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 TFA)。辐照处理会导致腊肉中SFA含量上升, UFA含量下降,产生了新的UFA C8:0和C10:0。高能电子辐照在3 kGy以下剂量时对样品影响更大,而剂量大于3 kGy,则60Co-γ辐照对样品中脂肪酸影响更大。结论 辐照处理会影响腊肉中脂肪酸的含量和种类,但未产生有害的TFA成分。两种辐照方式的能量大小和穿透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高能电子辐照在低辐照剂量时对腊肉中脂肪酸成分影响较大, 60Co-γ辐照则在高剂量时影响更大。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贵州腊肉 辐照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品质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品质特性,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评价。本研究对406份甘蓝型油菜连续两年的含油量、蛋白质、硫苷、芥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棕榈酸、脂朊总量11个品质性状进行分布特征、相关性、多样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06份甘蓝型油菜具有很好的遗传多样性。11个性状变异系数在3.97%~255.72%之间,其中,芥酸变异幅度最大,脂朊总量变异幅度最小;相关性系数大于0.800的性状有含油量与脂朊总量等3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3个主成分分别为油酸因子、含油量因子和亚麻酸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5.55%;在欧式距离为5处将406份甘蓝型油菜种质分为5类。本研究探明了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特征特性,为下一步油菜杂交育种的亲本选育及基础研究等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质资源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FaGST基因改良菊苣新种质创制

种子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transferases,GSTs)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高羊茅叶片中克隆获得FaGST基因,对其进行酶切位点分析,设计酶切引物,通过Bam HI和PstⅠ双酶切将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在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 1300-35 S上,成功构建pCAMBIA 1300-35 S-FaGST过表达载体.将过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DH5 a)细胞,利用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菊苣,通过潮霉素(Hyp)进行筛选后获得阳性植株.经PCR鉴定呈阳性,结果表明,pCAMBIA 1300-35 S-FaGST过表达载体已成功导入菊苣中,获得转基因菊苣阳性苗9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该基因表达量明显提高.这将为下一步分析该基因的抗逆性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菊苣;FaGST;遗传转化;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GATA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ATA基因家族是真核生物中的一种转录因子,在动植物发育分化、生长增殖、分解凋亡以及植物响应环境变换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高粱(Sorghum) GATA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鉴定得到31个GATA基因家族成员,定位在9条染色体上(第7号染色体除外);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这些基因主要位于细胞核上;系统进化分析可将高粱GATA成员分为3个亚家族,大部分相似功能的已知植物GATA成员被聚在同一分枝上;表达模式分析表明,21个高粱GATA家族成员在6个高粱组织中表达具有特异性。本研究鉴定并分析了高粱GATA转录因子的生物学信息特征,为分子水平上高粱GATA家族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高粱 GATA基因家族 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贵州中度镉污染烟田安全生产的烤烟品种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烟草对Cd的吸收及在整株中的分配规律,为烤烟在贵州中度Cd污染烟田安全生产及Cd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贵州中度Cd污染烟田土壤开展盆栽试验,分析5个烤烟品种不同部位Cd的分配,探究5个烤烟品种安全生产及其对中度Cd污染烟田的修复潜力.[结果]5个烤烟品种烟叶Cd浓度为1.510~2.110 mg/kg,均远低于贵州烟叶Cd限值(5.0 mg/kg),其Cd浓度表现为贵烟8号>云烟87>CF225>南江3号>毕纳1号,贵烟8号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南江3号与毕纳1号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其余处理;5个烤烟品种均对土壤Cd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为127.695%~204.549%,富集能力表现为毕纳1号>云烟87>CF228>贵烟8号>南江3号;毕纳1号对Cd的累积量最大,为583.102μg/株,对土壤的修复效率为4.113%,远大于其他4个品种(2.269%~3.262%),其富集的Cd主要储存在根、茎及叶脉等不可利用部分,叶片中Cd分配率最小,为41.03%,其他4个品种均大于50%;与其他4种烤烟相比,毕纳1号降低了原料烟叶生产中的不利因素(Cd浓度与分配率).[结论]5个烤烟品种中,毕纳1号对Cd的累积量最大,Cd主要储存在根、茎及叶脉等不可利用部分,与其他4个烤烟品种相比,降低了原料烟叶生产中的不利因素.因此,毕纳1号在实现贵州 中度Cd污染烟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烟草 Cd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 安全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马铃薯干片及其油炸脆片品质的比较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于干片及油炸脆片加工的马铃薯品种,生产高品质的休闲食品,该研究将9个不同马铃薯品种加工成干片和油炸脆片,并进行品质比较.此外,分析了新鲜马铃薯成分和色泽、马铃薯干片品质和油炸脆片品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干片在色泽、硬度、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新鲜土豆中还原糖含量低,感官评分高,蛋白质含量高,油炸脆片油脂吸附率较低;大西洋和龙薯12号2个品种制备的油炸脆片色泽、酥脆度较好,感官评分也较高,因而这2个品种更适合作为生产马铃薯脆片的原料;新鲜马铃薯淀粉含量与其干片、油炸脆片的硬度均呈正相关性,新鲜马铃薯色泽与其干片和油炸脆片色泽也显著相关.研究表明,马铃薯原料化学成分的组成直接影响马铃薯干片及其油炸脆片的品质.

关键词: 马铃薯 干片 脆片 品种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科植物黄萎病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黄萎病是感染性较强的土传种传真菌病害,具有寄主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的特征,现已成为影响茄科作物正常生长的主要病害.深入了解黄萎病致病机理和寄主植物对黄萎病抗性机理对有效防控该病害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黄萎病危害和黄萎病病原菌类别;从生理层面以及基因层面阐述了黄萎病病原菌的致病机理;重点总结了茄科作物中茄子、番茄、马铃薯在抗黄萎病遗传规律、抗性相关基因方面取得的进展;同时对茄子、番茄和马铃薯中抗/耐病资源筛选以及抗病品种选育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对茄科作物抗黄萎病育种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茄科作物黄萎病的进一步研究及今后的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 茄科作物 黄萎病病原菌 致病机理 抗性基因 抗黄萎病机理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配施对贵州高山甘蓝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中国瓜菜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氮磷钾配施对贵州高山甘蓝产量、养分吸收动态及利用的影响,为甘蓝高产提供科学推荐施肥依据。以中甘101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施对甘蓝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甘蓝产量随生育期推进呈持续增加趋势,T11(N3P2K2)处理甘蓝产量最高,为94 363.00 kg·hm-2;各处理甘蓝生物量随着生育时期推进呈现先缓慢升高后快速升高最后缓慢升高的“S”形曲线;所有处理的甘蓝氮、磷和钾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呈现降低趋势;所有处理的甘蓝氮素、磷素和钾素累积量与生物量趋势相似;不同处理的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不同。综合甘蓝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及利用效率,T6(N2P2K2,N∶P2O5∶K2O的质量比为225∶150∶225)处理可作为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施肥用量。

关键词: 甘蓝 “3414”试验 高山冷凉蔬菜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绿茶滋味分属性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构建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贵州绿茶感官滋味特征和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及其Dot值,探究智能感官滋味特征属性及其相关化学物质,为建立贵州绿茶数字化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贵州5个茶叶主产区(遵义、铜仁、贵阳、黔南和六盘水)39个绿茶样品,经人工感官审评、智能感官审评和化学组分检测,结合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贵州绿茶滋味属性评价模型.[结果]醇度和鲜爽度是贵州绿茶的典型共有属性,不同产区贵州绿茶智能感官在鲜味和涩味上均有较高响应值,分别为12.85~18.21和13.15~26.77;苦味响应度较低,为3.98~8.44.不同产区贵州绿茶在滋味化学组分含量方面差异较小,其中水浸出物、总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5.15%~46.63%、5.49%~6.46%和25.56%~27.63%,咖啡碱和绿原酸平均含量分别为35.85~41.63 mg/g和1.96~2.53 mg/g.构建了贵州绿茶滋味属性评价模型::Y(苦)=-0.3041+0.4189X6+0.2182X22+0.0015X1X3-0.0016X1X4-0.0885X2X6+0.6868X2X7-0.0434X6X7;Y(涩)=21.9559-0.4562X6+0.2728X22-0.0196X1X6+0.1206X1X7+0.0192X3X6-0.0308X4X7;Y(鲜)=13.3301+0.1096X22-0.0037X1X6+0.0058X3X6-0.0013X4X6[X1、X2、X3、X4、X6和X7分别表示茶氨酸、谷氨酸、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绿原酸];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显示,相关系数在0.8100以上,决定系数在0.6600以上,参考模型滋味强度鲜味为9.62~23.10、苦味为0.69~10.99、涩味为2.95~40.51.[结论]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高咖啡碱和适中茶多酚形成贵州绿茶浓、醇、爽的滋味特征,根据3个模型能拼配出贵州绿茶滋味属性的最高强度和最低强度.

关键词: 贵州绿茶 滋味特征 人工感官 智能感官 评价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