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冉乾松 1 ; 刘忠英 2 ; 尹杰 1 ; 李琴 2 ; 戴宇樵 2 ; 杨婷 1 ; 刘建军 1 ; 张拓 2 ; 方仕茂 2 ; 潘科 2 ;
作者机构: 1.贵州大学茶学院
2.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贵州绿茶;滋味特征;人工感官;智能感官;评价模型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22 年 53 卷 004 期
页码: 1131-11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贵州绿茶感官滋味特征和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及其Dot值,探究智能感官滋味特征属性及其相关化学物质,为建立贵州绿茶数字化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贵州5个茶叶主产区(遵义、铜仁、贵阳、黔南和六盘水)39个绿茶样品,经人工感官审评、智能感官审评和化学组分检测,结合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贵州绿茶滋味属性评价模型.[结果]醇度和鲜爽度是贵州绿茶的典型共有属性,不同产区贵州绿茶智能感官在鲜味和涩味上均有较高响应值,分别为12.85~18.21和13.15~26.77;苦味响应度较低,为3.98~8.44.不同产区贵州绿茶在滋味化学组分含量方面差异较小,其中水浸出物、总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5.15%~46.63%、5.49%~6.46%和25.56%~27.63%,咖啡碱和绿原酸平均含量分别为35.85~41.63 mg/g和1.96~2.53 mg/g.构建了贵州绿茶滋味属性评价模型::Y(苦)=-0.3041+0.4189X6+0.2182X22+0.0015X1X3-0.0016X1X4-0.0885X2X6+0.6868X2X7-0.0434X6X7;Y(涩)=21.9559-0.4562X6+0.2728X22-0.0196X1X6+0.1206X1X7+0.0192X3X6-0.0308X4X7;Y(鲜)=13.3301+0.1096X22-0.0037X1X6+0.0058X3X6-0.0013X4X6[X1、X2、X3、X4、X6和X7分别表示茶氨酸、谷氨酸、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绿原酸];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显示,相关系数在0.8100以上,决定系数在0.6600以上,参考模型滋味强度鲜味为9.62~23.10、苦味为0.69~10.99、涩味为2.95~40.51.[结论]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高咖啡碱和适中茶多酚形成贵州绿茶浓、醇、爽的滋味特征,根据3个模型能拼配出贵州绿茶滋味属性的最高强度和最低强度.
- 相关文献
[1]红茶发酵过程中品质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夏长杙,冉乾松,李芮,刘亚兵. 2023
[2]灵芝菌对贵州3个茶树品种后发酵夏秋黑毛茶滋味特征的影响. 刘亚兵,罗学尹,戴宇樵,王敏,冉乾松,蒲璐璐,潘科. 2023
[3]黄茶闷黄工艺影响因子及品质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夏长杙,冉乾松,杨天根,翟精武,刘亚兵. 2024
[4]贵州绿茶主要呈味物质含量分析. 周顺珍,赵华富,周国兰,龚雪,郭灿. 2014
[5]贵州绿茶品质状况综合评价. 赵华富,周顺珍,王家伦,曹雨,郭灿. 2021
[6]贵州绿茶品牌盘查与发展策略研究. 李果,李肖宏,胡伊然,安世花,杨露,臧灵飞,杨秀全,吴宜忠.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厌氧发酵时间对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含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
作者:黄涛;郜秋艳;李美凤;彭叶;杨云;沈强;刘建军
关键词:厌氧发酵;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GABA);品质成分
-
红茶发酵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刘亚兵;冉乾松;蒲璐璐;段学艺;王敏;戴宇樵;张拓;刘忠英;潘科
关键词:红茶;滋味;影响因子;品质调控;光质;微生物
-
不同造型白化绿茶滋味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分析
作者:张小琴;罗金龙;李燕;梁思慧;刘忠英;沈强
关键词:白化绿茶;造型;滋味化学成分;感官品质
-
灵芝菌固态发酵夏秋梅占红茶风味特征分析
作者:戴宇樵;罗学尹;刘亚兵;李琴;刘忠英;张拓;潘科;龙林
关键词:灵芝菌;电子舌;夏秋茶;梅占;香气
-
孔雀石绿对稀有鮈鲫的胚胎发育毒性研究
作者:杨婷;曾鹏;冉盛菊;马秀慧;黄福江
关键词:孔雀石绿;稀有鮈鲫;胚胎毒性效应
-
黄茶闷黄工艺影响因子及品质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夏长杙;冉乾松;杨天根;翟精武;刘亚兵
关键词:黄茶;闷黄;人工感官;成分检测;模式识别;智能仿生技术
-
响应曲面优化茶树花饮料发酵工艺
作者:周洁;刘忠英;范静怡;周倩倩;崔继来
关键词:茶树花;发酵工艺;响应曲面法;DPPH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