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灵芝菌固态发酵夏秋梅占红茶风味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戴宇樵 1 ; 罗学尹 1 ; 刘亚兵 1 ; 李琴 1 ; 刘忠英 1 ; 张拓 1 ; 潘科 1 ; 龙林 2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2.贵州贵天下茶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灵芝菌;电子舌;夏秋茶;梅占;香气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4 年 15 卷 001 期

页码: 10-19

摘要: 目的 探究灵芝菌固态发酵下夏秋梅占红茶的风味特征.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电子舌(electronic tongue,E-tongu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结合,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夏秋梅占灵芝菌茶的滋味与香气品质特征进行判定.结果 与夏秋梅占红茶相比,梅占灵芝菌茶在滋味与香气特征上具有差异,HPLC检测结果显示儿茶素类、咖啡碱类苦涩味物质及部分氨基酸类物质含量显著下降,电子舌结果表明甜味响应值增加,苦味、鲜味响应值降低.其中梅占灵芝菌茶中脯氨酸、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与苦味特性呈显著负相关,天冬氨酸、丙氨酸与涩味特性呈显著负相关,丙氨酸与鲜味特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没食子儿茶素与鲜味特性呈显著正相关.挥发性成分上,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模型,选取模型中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值>1 的香气化合物作为关键香气差异特征化合物,经筛选共得到 48 个,其中酮类 6 个,醛类 9 个,醇类 15 个,酯类 7 个,酸类化 3 个,其他芳烯类、呋喃等烷烃类 8 个,共有 8 个化合物相对含量上升,40 个化合物相对含量下降.结论 在灵芝菌影响下,对夏秋梅占红茶滋味与香气特征具有改善作用,此研究为夏秋茶的品质改善与多元化利用提供了新路径.

  • 相关文献

[1]基于GC-MS和电子舌技术的白芽奇兰灵芝菌茶风味特征研究. 戴宇樵,罗学尹,刘亚兵,李琴,方仕茂,张拓,潘科. 2022

[2]夏秋灵芝菌茶的制备及内含物质分析研究. 刘亚兵,戴宇樵,王敏,罗学尹,蒲璐璐,冉乾松,潘科. 2023

[3]灵芝菌对贵州3个茶树品种后发酵夏秋黑毛茶滋味特征的影响. 刘亚兵,罗学尹,戴宇樵,王敏,冉乾松,蒲璐璐,潘科. 2023

[4]红曲发酵夏秋茶毒理学评价. 贺圣凌,赵兴丽,周罗娜,宋诗颖,罗林丽,刘辉. 2023

[5]红曲发酵夏秋茶扩大培养关键技术研究. 贺圣凌,周罗娜,赵兴丽,宋诗颖,罗林丽,孙静婷,周玉锋. 2023

[6]夏秋茶加工现状及展望. 夏长杙,刘亚兵,牟琴. 2023

[7]发酵对夏秋茶品质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夏长杙,蒲璐璐,王敏,胡伊然,段学艺,刘亚兵. 2022

[8]茯砖茶研究进展. 张拓,司钰苇,缪有成,戴宇樵,潘科. 2022

[9]25个干辣椒品种色、香、味品质差异评价. 蓬桂华,王永平,李文馨,孙小静,陆敏. 2021

[10]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在五倍子蜂蜜风味识别中的应用. 邓梦青,袁扬,赵恬,王胤晨,张定红,张锦华. 2023

[11]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分析发酵鲟鱼加工过程中风味的变化. 曾诗雨,才让卓玛,张效平,张美彦,赵凤. 2021

[12]基于电子舌的3种氨基酸单体呈味特性研究. 刘忠英,冉乾松,潘科,李琴,杨婷,戴宇樵,方仕茂,郑文佳. 2022

[13]湄江翠片加工工艺中香气与色泽的相关性初探. 申东,何萍. 2008

[14]湄江翠片加工中香气与色泽的相关性初探. 申东,何萍,张道贵. 2007

[15]摊青时间对绿宝石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郑文佳,沈强,牟春林. 2011

[16]贵州绿茶新型杀青技术试验初报. 牟春林,刘晓霞,郑文佳. 2010

[17]贵州扁形绿茶香气成分组成研究. 郑文佳,沈强,郑道芳. 2011

[18]提香处理对贵州珠形茶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 沈强,牟小秋,郑文佳,胡华键,赖飞. 2012

[19]HS-SPME-GC-MS联用法分析不同通氧发酵加工工艺红茶香气成分. 潘科,冯林,陈娟,杜晓. 2015

[20]不同类型芒果果肉类胡萝卜素、香气和糖酸品质分析. 马玉华,马小卫,武红霞,周毅刚,许文天,王松标.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