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络合萃取技术及其在生物碱分离中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在分析讨论络合萃取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该技术对天然产物—生物碱分离研究应用较为薄弱的状况,简要介绍了作者采用络合萃取技术分离苦参碱稀溶液的相系研究结论,并将此技术与传统的分离技术进行了对比。指出,采用络合萃取技术分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Lewis碱类物质—生物碱,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可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山西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玉米丝黑穗病是由丝轴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a)属病原真菌侵染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研究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96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型占13.5%;抗病型占13.5%;中抗型占21.9%;感病型占27.1%;高感型占24.0%。在不同种质类群自交系中,Mo17类群的全部抗病,自330类群、旅大红骨类群和PB类群抗病的较多,Ried类群和其他类群抗病的次之,PA类群和唐四平头类群中抗病材料缺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植酸液肥(L-CHA)在小麦上施用的增产效应研究
《腐植酸 》 2009
摘要:考察了腐植酸液肥(L-CHA)在小麦上施用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L-CHA液肥处理的小麦可增产12.6%~13.4%,稀释1000倍、2000倍、4000倍的不同处理间无明显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早熟高衣分棉花育种材料创新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高衣分棉花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的育种材料。[方法]采用自然变异、连续选择的系选法,在天然杂交育种圃中选育出稳定的高衣分棉花品种。[结果]株行2008-3的籽棉产量为1 705.5 kg/hm2,皮棉产量为870.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3.8%和34.9%,衣分高达51.1%。株行2008-6的籽棉产量为2 595.0 kg/hm2,皮棉产量为1 305.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73.1%和102.3%,衣分为50.3%。株行2008-8的籽棉产量为2 356.5 kg/hm2,皮棉产量为1 140.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57.3%和76.7%,衣分为48.4%。株行2008-10的籽棉产量为2 458.5 kg/hm2,皮棉产量为1 215.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64.0%和88.4%,衣分为49.4%。品系49-26的籽棉产量为1 350.0 kg/hm2,皮棉产量为675.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25.9%和50.0%,衣分为50.0%。品系47-7的籽棉产量为1 285.5 kg/hm2,皮棉产量为637.5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9.8%和41.7%,衣分为49.6%。[结论]该研究为高衣分、高品质棉花新品种(系)的选育奠定了良好的种质资源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土高原道路边坡绿化土壤基质筛选
《生态环境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边坡绿化中,喷播绿化基质通常使用木纤维和稻纤维,在北方地区由于其成本过高等原因,限制了该地区边坡绿化的进程。以本地所产的小麦及玉米秸秆加工成的基质纤维对原本木纤维及稻纤维进行对比试验,利用面积为60cm×60cm的土胚培养供试草种,用不同纤维种类和含有不同纤维质量分数的土壤基质对禾本科、豆科的种子发芽率和苗生长状况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种类对于供试种子的发芽率和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只是表现在木纤维的起初发芽率较高上,而不同纤维质量分数的土壤基质的变化对发芽率和苗生长也均无显著影响,但根据该试验和前人的研究结果,最终得出本地所产的植物纤维可以替代稻纤维及木纤维,且纤维质量分数建议选用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SiO_2/TiO_2的制备及表征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溶胶-凝胶法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合成有机聚合物与TiO2相间有共价键存在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P(MMA-AAM)/SiO2/TiO2杂化材料.用FT-IR、TG/DSC、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T-IR可看出SiO2和TiO2在杂化材料中形成Ti-O-Si网络结构,TiO2在杂化材料中均匀分布且杂化材料的热分解温度比纯共聚物提高5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咳嗽是症状 诊断需仔细——2例原发性肾癌的误诊教训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09
摘要:例一:患者:男58岁,于2006年10月因受凉咳嗽、吐白痰、以夜间为重,伴乏力,厌食,偶有背部不适。无发热、咯血、腹痛等。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史,无泌尿系疾患。家族史:无特殊记载。查体:体温36.6℃,脉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力水平大棚土壤氮素转化的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取不同肥力水平的大棚土壤16份,同时取棚外粮田土壤作为对照,就土壤氮素转化速率、酶活性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不同肥力水平大棚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及土壤细菌数量和土壤脲酶、蛋白酶、转化酶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0~7 d,处理2的矿化速率最高,达4.84 mg/kg,与处理1的矿化速率4.15 mg/kg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1的转化酶活性最高,达7.64 mg/g,与处理2的4.92 mg/g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2的细菌菌数最高,为10.76×108个/g,与处理1的8.57×108个/g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大棚土壤的矿化作用强烈,土壤酶活性较高,但有机质和速效养分过高时对氮素转化及土壤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窄行稀条播对小麦衰老指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小麦抗衰老水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山农9-1(大穗型)和山农9801(多穗型)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设置窄行稀条播B3(行距10 cm)和常规条播B6(行距20 cm)2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旗叶SOD、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从抽穗至花后30 d,B3处理2品种旗叶的SOD活性均大于B6处理。开花至花后30 d,B3处理山农9-1旗叶的POD活性高于B6处理;抽穗至花后30 d山农9801旗叶的POD活性始终高于B6处理,且开花至花后10 d POD活性最高。B3处理2品种旗叶的MDA含量均低于B6处理。[结论]窄行稀条播可明显延缓小麦衰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