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海域南极磷虾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表温的关系

生态学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0—2014年中国大型拖网渔船在南极海域48.1渔区捕捞的南极磷虾产量数据,并结合该区域卫星遥感获取的海洋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数据,分析了南极磷虾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of fishing effort,CPUE)的时空分布变化及其与SST的关系。结果表明:南设得兰群岛的东北部海域(61°S—64°S、58°W—60°W)南极磷虾渔场较为集中;整体来说,48.1渔区南极磷虾渔场CPUE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12月CPUE为一年中的次高值(约为16.0 t·h-1),随后到翌年的2月逐渐减小,而2—4月呈逐渐增加的趋势,4月的CPUE为一年中的最高值(约为16.5 t·h-1),4月之后又开始逐渐减小;12月—翌年2月,渔场重心一直向东南推移且渔场重心变化幅度较大;而在2—5月大致向西推移,渔场重心也达到最南端,其中3—5月的渔场重心变化幅度较小,主要位于63°S—63.5°S、58.5°W—59.5°W;而之后的6、10、12月渔场重心逐渐向北推移,并在12月达到最北端和最东端;总体上,48.1渔区南极磷虾作业渔区的适宜SST范围为-0.1~1.2℃,适宜SST范围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夏、秋季节(12月—翌年5月)。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南设得兰群岛 时空分布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海洋表面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疱疹病毒3型研究进展

病毒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鲤疱疹病毒3型(Cyprinid herpesvirus 3,CyHV-3)是引起高度传染性锦鲤疱疹病毒病(Koi herpesvirus disease,KHVD)的病原,该病毒自1997年首次报道以来,在全球多个国家传播、流行,范围覆盖亚洲、欧洲、北美及非洲多个国家,给鲤鱼及锦鲤养殖业造成无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鲤疱疹病毒3型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感染机制、诊断及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鲤疱疹病毒3型基础研究和疾病防控策略的建立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 鲤疱疹病毒3型(CyHV-3) 锦鲤疱疹病毒(KHV) 锦鲤疱疹病毒病(KHVD) 异疱疹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核酸疫苗工程菌发酵工艺研究

水产学杂志 2016

摘要:急性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严重威胁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核酸疫苗已成为虹鳟IHN疾病预防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首先检测虹鳟IHN核酸疫苗工程菌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显示工程菌在连续培养30代后,仍能保持稳定的质粒拷贝数。质粒酶切结果表明:连续培养30代后的质粒依然保持良好的完整性。在筛选高拷贝工程菌的基础上,又研究核酸疫苗的高密度发酵培养基、补料及发酵时间。结果表明:最优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1.2%胰蛋白胨(Tryptone)、2.4%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0.5%甘油、0.017 mol·L~(-1)KH_2PO_4、0.072 mol·L~(-1)K_2HPO_4;补料配方为:3%胰蛋白胨、1.5%酵母提取物、50%甘油,最佳发酵时间为16h。本研究可为虹鳟IHN核酸疫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虹鳟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核酸疫苗 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哲罗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原核表达及活性鉴定

水产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哲罗鲑IGF-Ⅰ,实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武反应(RT-PCR)方法,从哲罗鲑肝脏的总RNA中扩增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cDNA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S构建重组表达质粒(IGF-Ⅰ/pS),并将其转化到宿主大肠杆菌Rosetta后经IPTG诱导获得重组哲罗鲑IGF-I蛋白.经SDS-PAGE电泳检测,在35~50ku有条带与预期相符,且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包涵体经变性/复性实验后,获得纯化的IGF-Ⅰ融合蛋白.ELISA鉴定结果显示,目的蛋白能特异性识别抗鱼类IGF-Ⅰ抗体,表明获得了具有免疫活性的哲罗鲑IGF-Ⅰ蛋白.细胞增殖实验(MTT法)结果显示,重组IGF-Ⅰ蛋白对大麻哈鱼胚胎细胞(CHSE-214)、鲤上皮细胞(EPC)及虹鳟性腺细胞(RTG-2)均有显著促增殖作用,表明获得的重组IGF-Ⅰ蛋白具有细胞水平的生物活性.本研究为深入了解IGF-Ⅰ在哲罗鲑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制及绿色高效促生长制剂的研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 哲罗鲑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原核表达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滨海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前气候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阐明了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了潮汐作用作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变量,不仅可以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量、物种丰富度、有机物的积累及物质的循环,而且还可以影响近海及湿地生态系统中溶解有机碳和凋落物等的重新分布,但是其影响程度和规模目前的研究进展还无统一结论。因此,要充分结合国内外滨海河口湿地横向通量的研究进展,以潮汐过程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滨海河口湿地碳收支研究,提高对不同区域及滨海河口滩涂湿地类型的固碳效率、碳库总量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认识,从而改善滨海河口湿地碳通量估算的量化水平和精度。

关键词: 滨海河口 横向碳通量 潮汐 湿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表层及温跃层环境变量的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比较

海洋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量化比较海表层环境及温跃层环境对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程度,本研究采用2010-2012年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实际生产统计数据,结合卫星遥感所获取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数据以及Argo浮标所获取的温跃层上、下界水温和深度数据,运用外包络法分别构建了基于海表层环境变量、温跃层上界环境变量以及温跃层下界环境变量的3种栖息地适应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基于海表层环境变量的HSI模型,HSI>0.6时所占产量比重为70.04%,投钩数量比重为70.86%,HSI>0.8时所占产量比重为24.92%,投钩数量比重为25.79%;基于温跃层上界环境变量的HSI模型,HSI>0.6时所占产量比重为82.17%,投钩数量比重为80.95%,HSI>0.8时所占产量比重为33.24%,投钩数量比重为32.69%;基于温跃层下界环境变量的HSI模型,HSI>0.6时所占产量比重为81.01%,投钩数量比重为81.54%,HSI>0.8时所占产量比重为43.51%,投钩数量比重为43.73%。研究发现,基于温跃层上界和下界环境变量的两个HSI模型预报精度明显高于基于表层环境变量的HSI模型,且基于温跃层下界环境变量的HSI模型预报精度高于基于温跃层上界环境变量的HSI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海表层环境,温跃层环境,尤其是温跃层下界环境特征对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资源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表层 温跃层 栖息地适应性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密度养殖池塘自动气力投饲机的设计试验

渔业现代化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池塘高密度养殖过程中的投饲机承载量小、投饲不均匀、投饲范围小、饲料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气体输送原理的自动投饲机。根据其工作原理,对投饲机的供料系统、输送系统、抛料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分析,采用气力作为供料能源,管道作为输送机构,撒料盘作为抛料机构,西门子S7-200PLC作为系统控制单元。结果显示,该自动投饲机能同时满足6个池塘的投喂,并能单独控制,满足池塘的投饲需求;投饲距离达20 m,平均投饲速度400 kg/h,破碎率低于0.9%,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与传统池塘投饲机相比,该投饲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饲料不易破碎、饲料利用率高等特点,并可实现对投饲量精确调节与控制。

关键词: 高密度养殖 气力输送 投饲机 自动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质监测系统中不同溶解氧传感器应用效果初探

山东农业科学 2016

摘要:将测量原理不同的电化学和光学溶解氧传感器分别集成在基于物联网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中,并应用于长时间监测海水养殖场的溶解氧,结果表明:两种传感器都能在一定时间内正常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但基于传统原电池法的电化学溶解氧传感器在海水养殖水质监测中稳定性较差,维护复杂;而基于动态荧光淬灭的光学溶解氧传感器监测值相对比较稳定,且维护简单。本研究在实际应用层面上为两种类型溶解氧传感器的使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 海水养殖场 水质监测 电化学法 荧光法 溶解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分析不同处理方式腌干带鱼挥发性风味成分

水产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生产工艺对腌干带鱼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实验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新鲜带鱼、传统和发酵腌干带鱼的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电子鼻能对不同处理方式腌干带鱼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有效区分,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96.44%,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2.60%。采用HS-SPME-GC-MS法在新鲜带鱼、传统腌干带鱼和发酵腌干带鱼中分别检测出27、45和56种挥发性物质,醛类、醇类和酮类是构成腌干带鱼挥发性风味差异的主要化合物。研究表明,鱼肉的特征风味物质包括己醛、苯甲醛、辛醛、(E,E)-2,4-庚二烯醛、1-辛烯-3-醇、己醇、3-甲基丁醇、3-羟基-2-丁酮和三甲胺等。新鲜带鱼以鱼腥味和水果香味为主,传统腌干带鱼以脂肪味、蘑菇—泥土味和水果香味为主,而发酵腌干带鱼的奶油味、青草—脂肪味和水果香味更加浓郁,味觉分布更加均匀。

关键词: 带鱼 腌干 挥发性成分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大鲵生长激素受体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性腺转录组测序获得的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部分序列,克隆获得基因全长2992 bp,开放阅读框1812 bp,编码604个氨基酸,该蛋白具有高度保守的FGEFS基序与BOX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大鲵GHR氨基酸序列与两栖类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同源性最高,蜥形纲锦龟(Chrysemys picta bellii)次之,哺乳类水牛(Bubalus bubalis)和鱼类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最低。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GHR基因在肝中表达最高,肌肉、垂体、肾、性腺中的表达量次之,其他各组织表达量较低。在精巢发育早期GHR表达较高,随后表达量逐渐降低,在卵巢中表达量随时间增长而增加;17α-甲基睾丸酮(MT)与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短暂处理后GHR基因在脑与卵巢中表达量发生变化,MT处理后,脑与卵巢中GHR表达量增加,LE处理后脑与卵巢中表达量降低。研究表明,GHR基因在大鲵性腺发育中可能发挥作用,且MT与LE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调节GHR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中国大鲵 生长激素受体(GHR) 克隆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