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基于电子鼻的海捕与养殖海鲈鱼鉴别技术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

摘要:目的采用电子鼻技术进行海捕与养殖海鲈鱼的鉴别研究。方法采用电子鼻对海捕和养殖海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的背肉、腹肉、鱼鳃和鱼皮4个部位的气味信息进行提取,采集了冰鲜(0℃)、水煮(100℃)和烘烤(180℃)处理后4个部位气味指纹的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雷达图表征区分海捕与养殖海鲈鱼。结果对于冰鲜样品,电子鼻不仅能区分出海捕和养殖的海鲈鱼,还能有效地区分出海鲈鱼的不同部位。对于水煮样品,电子鼻能根据背肉和腹肉的气味特征,区分海鲈鱼样品来自海捕还是养殖。对于烘烤样品,电子鼻仅能区分出样品的部位。随着处理温度的不断提高,海捕和养殖海鲈鱼的气味差别逐渐消失,背肉和腹肉能较稳定地反应两者之间的差别,可作为电子鼻鉴别的靶点。结论与传统感官评价相比,电子鼻在海捕与养殖海鲈鱼鉴别的准确度和区分效率上更具有显著优势。

关键词: 电子鼻 海鲈鱼 主成分分析 感官评价 海捕 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亲本和子一代群体的线粒体DNA遗传特征研究

水产科技情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对凡纳滨对虾亲本和子一代进行线粒体控制区扩增,经测序共获得53个样本(亲虾15个,子一代38个)的线粒体D-loop区序列,长为530 bp,序列有24个变异位点,总变异为4.53%,1个插入和(或)缺失位点,共13种单倍型,13个单倍型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8.8%、10.6%、33.6%和7.0%,(A+T)%为82.4%,远大于(G+C)%的17.6%。亲本群体与子一代群体碱基含量相同,没有差异。凡纳滨对虾亲本15个个体有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95,核苷酸多样性为0.010 26,子一代单倍型多样性为0.772,核苷酸多样性为0.01038。凡纳滨对虾亲本群体与子一代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001,其中亲本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45,子一代群体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120。亲本和子一代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36 44,AMOVA分析显示,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亲本与子一代间无分化。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亲本 子一代 线粒体控制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高效设施化池塘养殖系统构建与应用(下)

科学养鱼 2016

摘要:(2)成鱼、鱼种配合养殖:一般在15%~30%区培育鱼种,在70%~85%区养殖成鱼,也可调换养殖区或在70%~85%区的一侧区放养鱼种。鱼种的放养密度按池塘全部水体计算。养殖过程中仅投喂养成鱼类。与上原理一致,利用水流和气提作用,将养成鱼类产生的粪便残饵等集中并输入到鱼苗培育养殖区,利用粪便、残饵肥水养殖鱼种,同时净化成鱼养殖区水质,提高池塘混养的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流化床生物滤器处理海水养殖废水性能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为提升流化床生物滤器的水处理性能,优化滤器的工艺运行参数,研制了新型流化床生物滤器,并以玻璃珠为填料,将该生物滤器应用于斑石鲷循环水养殖系统,探讨了其对养殖水体中营养盐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新型流化床生物滤器实现了床层高度的稳定,避免了滤料的流失,优化了滤器内部的流态。在海水养殖工况下,新型流化床生物滤器经过一个月的自然挂膜,可实现滤器的成功启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挂膜前后生物膜载体表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流化床生物滤器的硝化作用主要发生于床层的底部,表层对其贡献率不显著。在稳定工况下,新型流化床生物滤器对TAN、NO_2~--N、BOD_5和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48.7±5.23)%、(64.28±9.88)%、(59.19±4.98)%和(40.06±10.21)%,对TAN的平均去除负荷达到了(245.2±50.5)g/(m~3·d)。本生物滤器硝化性能及稳定性优于常规生物滤器,可为该滤器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高效运行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新型流化床 水处理性能 玻璃微珠 斑石鲷养殖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注射LHRH-A_2对刀鲚的催产效果及其雌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丰富刀鲚人工繁殖理论,探明LHRH-A2对刀鲚的催产效果及其雌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2冬龄人工养殖刀鲚为研究对象,通过注射LHRH-A2进行人工催产,并分析催产效果;同时应用放射性免疫、化学发光等方法,对人工催产过程中刀鲚雌鱼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按照雌鱼30μg/kg、雄鱼减半的剂量注射LHRH-A2,刀鲚亲鱼死亡率为16.67%±3.34%;存活刀鲚亲鱼群体中,效应时间为21~24 h,催产率为83.33%±3.34%,受精率为75.06%±6.19%。注射催产素21 h内,血浆中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催乳素(prolactin)、甲状腺素(thyroxine,T4)、皮质醇(cortisol)、总蛋白(total protein,TP)、乳酸(lactate)在人工催产过程中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三碘甲腺原氨酸(three iodine thyroid,T3)、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Cl–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K+、Na+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比较以上血浆指标在产卵组和未产卵组的实验结果,产卵组形成高皮质醇、TP、TG、渗透压、Na+、K+的血浆环境和低E2、催乳素、乳酸、T4、T3、Cl-、ALT、AST的血浆环境,而未产卵组的这些指标与产卵组相反。结果表明,人工催产过程对肝脏、肾脏等正常功能造成了影响,从而抑制催产素LHRH-A2对卵子的正向调控作用。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人工催产应激对刀鲚雌鱼成功排卵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优化刀鲚的规模化人工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刀鲚 LHRH-A2 催产效果 催产应激 血液生化指标 雌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压静电场结合冰温气调保鲜技术对罗非鱼鱼片品质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研究了高压静电场结合冰温气调保鲜技术对罗非鱼鱼片的保鲜效果,通过罗非鱼片贮藏过程中肉汁渗出率、菌落总数、感官品质、色差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脂质氧化(TBA)、p H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比较3.8 kV、1.8 kV、0 V高压静电下罗非鱼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压静电场能够显著改善鱼肉的品质,贮藏至第30天,样品无异味,感官品质良好,可显著抑制肉汁渗出;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挥发性盐基氮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鱼肉内脂肪氧化,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总体上3.8 kV高压静电对鱼肉的保鲜效果优于1.8 kV高压静电,可延长肉片的保质期至30 d。

关键词: 罗非鱼鱼片 高压静电场 气调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冻大黄鱼通电加热解冻工艺参数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冷冻大黄鱼通电加热解冻的可行性,采用直接通电和浸泡通电两种方法对大黄鱼进行解冻,分别以空气解冻和流水解冻作为对照组,实时测定大黄鱼各部位的温度,综合解冻时间和均匀性作为解冻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显示,直接通电加热可以有效缩短解冻时间,但解冻均匀性差,鱼体最高温差达30.2℃,不适合大黄鱼的解冻;与对照组相比,浸泡通电解冻速度提升近1倍,且均匀性较好,适合大黄鱼的解冻。为了掌握浸泡通电解冻工艺参数,研究了电源形式、电压、导电液浓度对解冻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电源形式(直流或交流)对解冻无显著影响,220 V最适合大黄鱼的解冻,导电液浓度为1%时解冻效果最好;重量为500 g左右的冷冻大黄鱼通电加热解冻工艺为:1%Na Cl浸泡,220 V交流电通电18 min,解冻终温为5.2℃。

关键词: 大黄鱼 通电加热 解冻 时间 均匀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州鲈池塘养殖技术

科学养鱼 2016

摘要:2015年,江苏省金湖县以"加州鲈鱼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三新工程项目为依托,从浙江省湖州市引入加州鲈鱼种,在10.2亩池塘内进行养殖试验,取得了4843.8元/亩的较好养殖效益。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一、养殖条件养殖池塘水源来自高邮湖水系,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周边环境安静,电力配套,交通便捷,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凡纳滨对虾种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初探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凡纳滨对虾种虾养殖中应用较少,本研究应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凡纳滨对虾种虾,设定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30、40、50、65尾/m2),初始体重:(0.102±0.008)g,研究凡纳滨对虾种虾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生长情况。养殖期间定时对对虾体重和水体指标(氨氮、亚硝酸氮、pH、水温、微生物)进行分析测定。通过对各项数据分析表明:低密度组(30、40、50尾/m2)凡纳滨对虾体重增长较快,各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3.83±0.03)%、(3.87±0.01)%、(3.81±0.03)%,绝对增重率分别为(0.201±0.009)、(0.214±0.004)、(0.194±0.009)g/d,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密度组(65尾/m2)的凡纳滨对虾体重增长较慢,特定生长率和绝对增重率分别为(3.41±0.02)%和(0.107±0.004)g/d,该结果与低密度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低密度组中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要优于高密度组,4个密度组中氨氮、亚硝酸氮、绿菌均维持在安全浓度范围内,仅仅黄菌数量略高。综合分析,采用该养殖系统养殖凡纳滨对虾的最优密度为50尾/m2。因此,本研究可为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凡纳滨对虾种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循环水养殖 养殖密度 生长 水质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春季黄海不同粒级浮游生物的脂肪酸组成

中国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分析了2015年冬季1月和春末5月黄海不同粒级浮游生物的脂肪酸组成,旨在对不同粒级网采浮游生物营养价值进行评价,为海洋鱼类营养补充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冬、春两季,ω3多不饱合脂肪酸(ω3PUFA)、二十碳五稀酸(EPA)、二十二碳六稀酸(DHA)、20:1+22:1的相对含量以较大粒级浮游生物(500~2000μm)较高;而16:0、18:0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以<500μm粒级浮游生物较高。冬季各粒级浮游生物的总饱和脂肪酸(SFA)相对含量均高于春季相应值,但MUFA、PUFA、16:1ω7、EPA、DHA、20:1+22:1的相对含量却低于春季。多元对应分析显示,环境因子中海水温度与100~1000μm粒级浮游生物的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PUF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对比冬、春季浮游生物脂肪酸组成与黄海主要经济鱼类的脂肪酸营养组成,初步认为,在冬季,可为鱼类生长提供足够营养的浮游生物的粒级范围相对较窄,主要是>500μm粒级的较大型的浮游生物,而在春季,该类浮游生物的粒级范围较广,100~2000μm的浮游动物都可作为鱼类早期生长的有效饵料来源。由此初步推论,浮游生物食性仔稚鱼食物来源的粒级范围在春季比冬季更为广泛。

关键词: 黄海 脂肪酸 粒级 浮游生物 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