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木薯MeHsfB3a互作蛋白的筛选和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激蛋白转录因子Me Hsf B3a参与调控木薯对细菌性枯萎病的抗性,然而该蛋白不具有热激蛋白转录因子典型的转录激活结构域,可能与其他转录因子协同调控下游抗病基因表达。本研究构建了pGBKT7-MeHsfB3a载体,通过自激活实验证明Me Hsf B3a不具有转录激活活性,通过筛选Xpm HN11病原菌侵染的SC8木薯cDNA文库,获得Me Hsf B3a的候选互作蛋白MeMYB268,该蛋白属于MYB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克隆获得MeMYB268基因的编码区,全长936 bp,编码311个氨基酸。利用酵母点对点杂交进一步验证了MeHsfB3a与MeMYB268的互作关系。分析NCBI数据库中Xpm病原菌侵染木薯叶片0、5、7 d后的转录组数据,发现MeMYB268基因的表达受病原菌侵染诱导,在侵染7 d后该基因表达为对照的11倍。表明MeMYB268参与木薯对细菌性枯萎病的响应过程。本研究筛选获得了MeHsfB3a的互作蛋白MeMYB268,有助于进一步解析MeHsfB3a调控木薯对细菌性枯萎病的抗病机理。
关键词: 木薯 MeHsfB3a转录因子 Me MYB268转录因子 酵母双杂 互作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饵剂施药的不同时段、距离及时长对红火蚁工蚁的诱集作用及觅食量研究
《植物检疫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饵剂诱杀法是防治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 Buren)的主要方法之一.饵剂的施用方法及红火蚁对饵剂觅食量直接影响其防治效果.本研究以质量为1g的0.08%茚虫威毒饵为药剂,于春、夏季观察了 一天中不同时段、不同施药距离及药后时间条件下红火蚁的觅食量及诱集工蚁数量.结果表明,一天中8:00-9:00及17:00-18:00时段诱集到的红火蚁工蚁数及其觅食量均高于11:00-12:00及14:00-15:00时段;春季17:00-18:00觅食量最大(0.428 g),诱集到的工蚁数最多(60.0头),夏季8:00-9:00觅食量最大(0.976 g),诱集到的工蚁数最多(112.3头).施药后40 min诱集到工蚁数最多(87.8头),120 min时觅食量最多(0.938 g).在距离蚁巢800 cm处仍有红火蚁工蚁活动及觅食;除400 cm及800 cm外,气温为30.5℃及35.5℃时距蚁巢0~800 cm范围内红火蚁的觅食量均高于26℃条件,35.5℃时距离蚁巢0~300 cm觅食量在0.909g以上,其中100cm处觅食量最高(0.977g).上述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红火蚁施药技术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实现红火蚁的高效防治.
关键词: 红火蚁 施药距离 施药时间 药后时间 工蚁数量 觅食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各虫态的致病力及侵染行为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EPNs)对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的防控潜力,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嗜菌异小杆线虫H06 品系对红棕象甲各虫态的致病力及其侵染行为学特性.结果表明,各虫态红棕象甲被EPNs侵染后,卵的死亡率最高,LC50 为 104.85 IJs/mL,其次为 1~2 龄幼虫、3~4 龄幼虫和 5~6龄幼虫,其LC50 分别为 165.34、215.31、292.26 IJs/mL;7~10 龄幼虫和蛹对EPNs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不同接种部位对不同龄期幼虫死亡率的影响中,3 龄幼虫处理以气孔和肛门接种的死亡率较高,分别为 91.11%和 78.89%,而 6 龄和 8 龄幼虫处理中均以口器接种致死率最高;在肛门接种处理中,各龄期的红棕象甲幼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经EPNs侵染后,红棕象甲各虫态体色均变成红色或红褐色,轻触虫体无自主反应,同时幼虫伴随体壁皱缩;线虫接近供试虫体表气孔后,会在气孔周围停留片刻,最后从气孔处进入虫体,成功侵入的EPNs个体数量约占 33.3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高光琼枝突变体XY-01的选育及生产性能评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琼枝(Betaphycus gelatinus)养殖时受高光胁迫导致产量及品质下降的状况,对海区内初步筛选的潜在耐高光藻株进行高光筛选及分离纯化,经继代培养获得一株性状稳定的耐高光突变株琼枝XY-01,并对其进行生产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琼枝(WT)相比,XY-01藻体呈绿色,藻枝饱满、舒展,高光胁迫表型不明显;在水温为26℃、光量子通量密度为60μmol/(m~2·s)条件下,XY-01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蓝蛋白含量均高于WT,但藻红蛋白含量极显著低于WT(P<0.01);XY-01的最适生长光量子通量密度为250μmol/(m~2·s),在此条件下,XY-01与WT光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转换效率分别为(0.635±0.019)、(0.484±0.055)且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XY-01与WT的增重率分别为57.00%±3.50%、39.00%±4.28%(P<0.05),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61±0.09)、(1.18±0.06)%/d(P<0.05);海区养殖试验显示,XY-01在4月中旬—5月中旬特定生长率达(3.63±0.08)%/d,但WT仅为(2.63±0.37)%/d, XY-01与WT的卡拉胶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通过高光选育首次获得一株性状稳定的耐高光琼枝XY-01,为耐高光琼枝种质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参考。
关键词: 琼枝 突变体 高光选育 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转换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措施对天然生胶性能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施肥是影响天然橡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不同施肥措施调控天然生胶性能对于指导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选用成龄橡胶树,设置不施肥对照以及氮磷钾肥、有机肥、氮磷钾肥+有机肥、氮磷钾肥+有机肥+镁锌硼肥4种不同的施肥措施,通过探讨不同施肥措施对天然橡胶生胶特性的影响,为天然橡胶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4种施肥措施均能提升生胶中的氮含量(12%)、塑性保持率(7%)和可塑性;氮磷钾肥在施肥初期降低了门尼黏度(17%),提高了生胶的可塑性;有机肥在施肥初期的门尼黏度高于对照26%,即提高了生胶分子量;氮磷钾肥+有机肥利于维持氮含量和杂质含量的稳定性;氮磷钾肥+有机肥+镁锌硼肥有利于保持生胶氮含量、挥发分含量、灰分含量以及塑性初值的一致性。综上所述,4种施肥措施中有机肥、氮磷钾肥+有机肥较为优秀,其次为氮磷钾肥,而氮磷钾肥+有机肥+镁锌硼肥则较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枝木屑栽培秀珍菇的培养料配方研究
《北方园艺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秀珍菇为试材,采用桑枝木屑为主要原料,部分代替棉籽壳栽培秀珍菇,设置7个不同桑枝木屑含量的培养料配方,研究了桑枝木屑不同添加比例配方对秀珍菇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低成本在热带栽培秀珍菇的配方.结果表明:添加桑枝木屑替代棉籽壳栽培秀珍菇时,随着桑枝木屑添加量增加,菌丝满袋时间推迟,原材料成本降低,但秀珍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显著提高;当桑枝木屑添加比例为30%时,秀珍菇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最高;当桑枝木屑添加比例为35%时,生产收益最高.因此,桑枝木屑35%、棉籽壳25%、玉米芯20%、麸皮18%、生石灰2%为推广桑枝木屑栽培秀珍菇的最适配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木薯粉脂肪酸组成分析及贮藏时间对其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粉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对其营养品质和贮藏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验以食用木薯粉为试材,通过优化脂肪酸甲酯化方法和气相色谱条件,建立了食用木薯粉中脂肪酸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并对不同品种(系)、不同贮藏时间木薯粉中脂肪酸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可准确对木薯粉中多种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浓度在 20.0~1000.0、4.0~400.0、30.0~1500.0、10.0~500.0和2.0~100.0 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在0.9992~0.9999之间;样品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在 0.5%~3.2%之间;样品在室温下放置 24h浓度变化的RSD在 0.7%~1.1%之间;5种脂肪酸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在 88.0%~105.4%之间,平均回收率RSD在 3.4%~10.4%之间,证明样品稳定性、方法重复性和准确度较好.不同食用木薯品种制备的木薯粉中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 5种脂肪酸,其品种间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5种木薯粉脂肪酸比例(SFA/MUFA/PUFA)为1:(0.91~1.35):(0.12~0.39).其中,'华南9号'食用木薯粉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P<0.05),含量分别达到了0.7818、1.088、0.2967和 0.0398 mg/g;而该品种的硬脂酸含量最低,仅为 0.0868 mg/g.常温贮藏实验表明,5种脂肪酸含量与贮藏时间呈负相关,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5种脂肪酸含量在贮藏 12周时达到最低,贮藏后期变化趋于平缓.研究结果可为评价不同品种(系)食用木薯粉中脂肪酸的组成和贮藏过程中脂肪酸的变化提供检测依据.
关键词: 食用木薯粉 脂肪酸测定 贮藏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咖啡果皮与不同来源可溶性膳食纤维结构及性质比较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CPSDF)与大豆、菊粉、大枣、燕麦、芹菜5种市售可溶性膳食纤维为原料,系统分析了6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粒径、单糖组成、微观结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CPSDF的粒径分布较宽,均一性弱于其余5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共检测出10种单糖组分;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相似的光谱分布,但特征波段的强度略有不同,且微观结构也有差异。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表明,6种样品结晶度不同,CPSDF结晶度最小(38.84%),但其热稳定性优于其他5种样品。CPSDF的持油性为(2.18±0.03)mg/g,与其余5种膳食纤维样品无显著差异;CPSDF的溶解性为90.9%,低于其余5种可溶性膳食纤维样品;CPSDF的亚硝酸盐吸附能力显著优于其他5种样品,吸附量为7.93 mg/g。本研究结果可为咖啡果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钾、钙不同配比对木薯生长发育及块根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钾、钙为植物生长发育中必需营养元素,均能对木薯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如能协调氮、钾、钙营养均衡将有助于作物产量与品质的进一步提高,对木薯的高产优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SC9 食用型木薯品种为材料,红壤∶蛭石=1∶2 为供试栽培介质,设计三因素(氮、钾、钙)两水平(1 为高水平,2 为低水平)8 处理正交试验,以盆栽形式种植 100 d(快速生长期)、210 d(块根膨大期)进行氮、钾、钙配比试验,11 个月后收获,分析 8 个处理下木薯光合速率、块根产量、全株总生物量、块根养分含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氮、钾、钙肥对木薯光合速率、总生物量、块根产量、养分含量及品质均有显著影响.在生长发育方面,高氮高钾处理在低钙配合下对叶片光合速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块根产量方面,高钾高钙处理显著提高木薯全株总生物量;低氮水平显著促进木薯块根产量;氮、钾、钙元素及互作对木薯块根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尤其高钙低氮水平对块根钾含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品质方面,低氮水平显著提高块根总糖、蛋白质含量;高钾水平能提高块根总糖含量;低钙水平能提高块根蛋白质含量.因此,木薯施肥应注重减少氮肥的投入,适当与钾、钙肥的合理配比进行施用,才能达到高产优质的效果.综上所述,氮、钾或钙的缺乏或过量,以及相对不平衡,均不利于木薯的生长发育,合理配比施用才能发挥 3 种元素的最大功能.木薯盆栽试验最佳肥料施用量为氮 0.280 g/kg、钾 0.210 g/kg或 0.420 g/kg、钙 0.165 g/kg,该用量的食用型木薯产量相对较高,块根品质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