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河北省夏玉米施肥效果与肥料利用率现状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河北省夏玉米施肥效果和肥料利用率现状,对河北省2005—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的2794个"3414"夏玉米试验进行分析,明确氮、磷、钾肥对河北省夏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测算氮、磷、钾肥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河北省夏玉米不施化肥产量为5.65 t/hm2,配方施肥提升产量至8.46 t/hm2,在其他肥料施用的基础上,氮、磷、钾肥分别增产1.81(29.2%)、1.17(17.5%)、0.99 t/hm2(14.4%).施肥对河北省夏玉米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39.3%,氮、磷、钾肥的贡献率分别为21.2%、14.0%、11.8%.河北省夏玉米化肥的农学效率平均为7.5 kg/kg,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9.6、17.4、9.3 kg/kg.河北省夏玉米化肥偏生产力平均为22.6 kg/kg,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45.6、125.0、81.4 kg/kg.河北省夏玉米肥料利用效率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需要进一步推进土壤培肥、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提高养分资源管理水平,实现玉米产量与养分效率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 夏玉米 肥料效率 施肥效果 测土配方施肥 河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云金芽胞杆菌cry8Ea启动子区orf1片段缺失增强启动子活性

植物保护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分别构建了cry8E基因上游的启动子(Porf18E)和其上游缺失orf1基因的启动子(PΔorf18E)融合lacZ基因的表达载体,通过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分析,发现PΔorf18E的转录活性高于Porf18E.分别用PΔorf18E和Porf18E指导cry1Ac基因的表达,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两个启动子指导表达的Cry1Ac蛋白均可形成双锥形晶体;通过总蛋白定量分析发现,缺失orf1基因的启动子(PΔorf18E)指导的Cry1Ac蛋白表达量高于Porf18E启动子指导的Cry1Ac蛋白表达量;生物活性测定表明:PΔorf18E指导的Cry1Ac晶体蛋白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具有杀虫活性,高于Porf18E指导的Cry1Ac晶体蛋白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本文获得的强活性的启动子PΔorf18E是目前已报道的转录活性最高的cry基因启动子,该启动子为Cry蛋白的表达和遗传工程菌株构建提供了重要元件.

关键词: 苏云金芽胞杆菌 cry基因启动子 转录活性 Cry晶体蛋白 晶体蛋白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膜覆土穴播对冬小麦冬前土壤水分及生长的影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合理构建全膜覆土穴播条件下冬小麦群体结构,2017-2018年在藁城采用覆膜*播期*播量三因子试验,研究了4种栽培措施对小麦冬前土壤水分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传统裸地条播)相比,覆膜0~20 cm土层温度提高1.02~1.24℃,0~50和100~160 cm土层的蓄水量增加7.0~9.4 mm和13.6~18.1 mm,播期、播量因素对冬前土壤含水量无明显影响.适期播种处理的干物质量、LAI(叶面积指数)、个体形态指标均显著高于晚播和CK,晚播处理的叶片数和分蘖数低于CK,大蘖数与CK无明显差异,而次生根数显著高于CK.覆膜适期播种易造成植株冬前长势过旺,晚播能有效控制冬前长势,同时覆膜减弱了晚播因素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表明在该种植模式下可以通过小麦晚播实现玉米晚收,提高光热资源的利用,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关键词: 覆膜 冬小麦 土壤含水率 土壤温度 群体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邢台夏玉米需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邢台地区1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2-2014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推荐的Penmen-Monteith公式及作物系数法,计算了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运用线性趋势分析、相关系数、Morlet小波、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了需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972-2014年,夏玉米需水量呈下降趋势,年趋势减少量为1.01 mm;夏玉米需水量存在23~32,12~15,3~6 a的周期变化规律,其中23~32 a的周期最稳定;夏玉米需水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少的分布特征;夏玉米需水量和气象因子的关系密切,其中日照时数和需水量呈最大正相关,水汽压呈最大负相关.

关键词: 夏玉米 需水量 时空分布 气象影响因子 FAO-PM公式 邢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新品种"石莓8号"营养成分及特性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对草莓新品种"石莓8号"的基本营养成分、活性营养成分、色泽、质构以及芳香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石莓8号"所含水分、灰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以及固酸比分别为(91.96±0.32)%、(0.36±0.01)%、(7.13±0.06)%、(0.66±0.01)%、(3.96±0.03)%和(10.77±0.20);每百克样品中抗坏血酸、总酚、黄酮及花色苷含量分别为(45.06±0.97)、(187±5.15)、(0.59±0.29)、(11.07±1.41)mg;果实表面亮度指数、红度指数和黄度指数分别为(62.08±3.16)、(23.49±4.10)、(23.04±3.24);果实的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分别为(2.96±0.23)N、(0.82±0.09)mm、(0.46±0.05)N和(0.40±0.08)mJ;检测到草莓中主要5种香气成分,分别为己酸乙酯、己酸甲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丁酸己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4.94%、19.69%、5.08%、2.48%和1.50%.

关键词: 草莓 石莓8号 营养成分 特性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周期条件下谷子株高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控制株高的遗传机理,为开展理想株型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在海南、洛阳、吉林3个不同种植区光周期条件下调查了98份谷子材料的株高,并对98份谷子材料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开展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标记与株高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光周期条件下谷子株高的变异在58. 5~169. 3 cm,广义遗传力为0. 501,且随着日照时间的延长,谷子株高呈递增的趋势。基因组重测序获得了4 482 208个高质量的SNP位点,主成分分析将98份谷子材料分为3个亚群,连锁不平衡(LD)分析发现谷子基因组LD衰减距离为47. 5 kb。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获得10 703个与株高关联的SNP位点(P <0. 000 1),这些位点多在海南种植区短日照条件下检测到,且集中于1号染色体上,只有1号染色体上3个关联SNP位点(SNP13861443、SNP14872616、SNP18601830)能在海南、洛阳2个种植区光周期条件下稳定检测到,说明谷子1号染色体存在海南、洛阳种植区短日照和中日照条件下控制株高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在关联SNP位点候选区域发现3个候选基因,推定为成蛋白的基因(LOC101783280)在外显子区检测到一个SNP位点(SNP14876527),推测该基因可能为控制谷子株高的主要候选基因。

关键词: 谷子 光周期 重测序 株高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冬小麦开花期补灌的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华北地区冬小麦开花期补灌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稳产节灌制度,于2007—2016连续10年进行了大田定位试验,研究在冬小麦拔节期灌水基础上,播前底墒、长期不同施氮及生育期降水等对开花期补灌增产效应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裂区设计,灌水量为主区,设春灌1次水(拔节期75 mm,W1)和2次水(拔节期和开花期各75 mm,W2)2个处理;施氮量为副区,设6个水平,分别为0(N0)、60(N60)、120(N120)、180(N180)、240(N240)、300 kg hm-2(N300).冬小麦开花期补灌增产效应受播前底墒影响显著,播前2 m土体贮水量越大开花期补灌增产率越小.施氮水平也显著影响开花期补灌增产效应,随着定位试验年限的增加,N0和N60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逐年下降,从第6年开始开花期补灌的增产效应基本丧失.在足墒播种和正常供氮(施氮量不低于120 kg hm-2)条件下,开花期补灌的增产效应还受冬小麦生育期有效降水量的影响,尤其是拔节–开花期的有效降水量.开花期补灌增产率随生育期以及开花后的有效降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拔节–开花期有效降水量大于25.3 mm时,开花期补灌没有显著优化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生物量、收获指数等产量性状,最终增产不显著;此情景下,拔节期灌1次水(75 mm左右),即可在维持较高产量的前提下,降低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稳产与节水协同.本研究表明,华北平原冬小麦在足墒播种、施氮量不低于120 kg hm-2、拔节期灌水前提下,拔节–开花期有效降水量可作为开花期灌水与否的重要决策依据.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策略 水氮耦合 华北平原 高产稳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牧草育种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中国草地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牧草品种匮乏已成为制约河北省草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立足牧草品种选育现状,分别从牧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技术、育种技术、新品种审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针对河北省不同生态区对抗逆、优质牧草新品种的需求,提出了河北省牧草育种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关键词: 河北省 种质资源 育种技术 品种审定 种子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岁表层组织DNA提取前处理对细菌结构的影响

生物技术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DNA提取前处理方法对太岁表层组织细菌结构的影响.[方法]设水浸提(SO1)、浸提后热溶解(SO2)、直接热溶解(SO3)与微孔过滤结合的3种处理法,高通量测序.[结果]SO1、SO2、SO3的Shannon指数均接近4. 44,OTU数目均接近1 677个,共有OTU 807个,序列占比95. 65%.所含细菌在各分类水平上数目相近,各涉及约20个门、200多个属,优势类群集中在未分类属(unclassified)、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Povalibacter 4个属,占比之和超过了60%.除未分类属外的三个属,均各有一种超高占比OTU支撑.假单菌属占比最高,各处理均为21%左右.[结论]3种前处理方法测得的细菌菌群结构,均表明太岁表层组织中细菌种类多,分布不平衡,假单胞菌属是占比21%的最优势属.

关键词: 太岁 表层组织 DNA提取前处理 细菌菌群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米蛋白提取及营养评价

食品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小米蛋白提取技术和综合评价小米蛋白的营养价值,采用体外消化法对不同方法提取的蛋白质消化性进行检测,并对小米蛋白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淀粉酶解法和碱液提取法得到的小米蛋白纯度和蛋白提取率均高于分级提取法;分级提取法和碱液提取法得到的小米蛋白体外消化率均在80%以上,淀粉酶解法提取的混合蛋白体外消化率较低(71.85%);糙小米、碱液提取法和淀粉酶解法提取的混合蛋白PDCAAS分别为42.96、62.33和31.78,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赖氨酸;分级提取法提取的水溶、盐溶、碱溶和醇溶小米蛋白PDCAAS分别为78.17(Thr)、65.72(Thr)、69.66(Ile)和24.18(Lys);小米蛋白中含有人体所需8种必需氨基酸,E/A大于0.5,E/(A-E)大于1.0,均高于WHO参考蛋白模式,表明小米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

关键词: 小米蛋白 提取技术 氨基酸评分 蛋白体外消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