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稻曲病主要危害水稻穗部的单个谷粒 ,一般情况下稻曲病的田间病株率在 5 %~ 15 % ,单穗病粒在 10粒以下 ,产量损失3 %~ 5 % ;严重时田间病株率可达 40 %以上 ,单穗病粒数多达 10~ 3 0粒 ,可造成产量损失 8.7%~ 45 .7%。 5 0 %多菌灵WP2 2 5 0mg/hm2 、2 .5 %井冈霉素水剂 2 2 5 0ml/hm2 、40 %异稻瘟净WP15 0 0g/hm2 对稻曲病的防效可达 6 2 .6 %~ 6 8.7%。最佳用药时期为水稻破口前 5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元磁肥在苹果梨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与常规化肥比较 ,施多元磁肥苹果梨叶片中N、P、K含量增加 ,明显改善了树体的营养状况 ,苹果梨的产量提高 14 2 3%~ 17 64% ,且与品质相关的成熟果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及Vc等质量指标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说明多元磁肥在苹果梨上推广可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牧草-鹅农牧结合模式农田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1997~1999年田间试验研究表明,冬种黑麦草养殖菜鹅的稻/牧草-鹅农牧结合生产模式在不施除草剂的情况下能有效控制田间冬季杂草,实施该模式后翌年冬闲时田间杂草群落密度仅为稻/麦对照模式的8.88%,且冬季田间杂草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看麦娘”、“猪殃殃”、“大巢菜”分别占15.38%、30.77%和30.77%,即单子叶杂草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稻/麦复种连作田。该模式比稻/麦复种连作方式土壤总N、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高23.13%、27.10%、31.25%、98.37%和46.73%,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且可减少除草剂、杀虫剂施用量,降低土壤有毒物质的残留。总结了该模式的系统耦合技术并提出该模式的发展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地区禾本科冷季牧草生态适应性研究
《草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引进美国冷季型禾本科牧草品种19个,在苏南(南京)和苏北(徐州)进行生态适应性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和杂交黑麦草产量较高,且集中于春季,尤其是四倍体品种鲜草产量最高。多年生黑麦草虽然产量也较高,但在苏南不能安全越夏。苇状羊茅和鸭茅在江苏能较好地越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