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地区适宜秸秆腐熟剂的筛选及其应用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金英

作者: 朱金英;魏龙雪;屈磊;裴艳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腐熟剂;群体;干物质积累;产量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24 年 016 期

页码: 163-165,216

摘要: [目的]探究配施不同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还田下冬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倪庄村进行大田试验,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以冬小麦播种前玉米秸秆还田不配施腐熟剂处理为对照(CK),以玉米秸秆单季还田配施7种不同腐熟剂为处理,研究配施不同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还田后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生育期的推移,T1(阿姆斯生物发酵剂)、T4(沃土天地VT有机物料腐熟剂)和T7(还田宝)处理的群体总茎数、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干物重占比均高于其他处理,且开花期—成熟期(T1为8.13%、T4为8.29%、T7为12.75%)小麦群体总茎数降幅较低,且与其他处理间呈显著差异。T1、T4和T7处理籽粒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性。[结论]玉米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可有效促进冬小麦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与效益,以T1、T4和T7 3个处理效果最佳。

分类号: S141.4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配施肥料及腐熟剂对土壤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国阳,燕照玲,李仟,卫丽,关小康,王同朝. 2016

[2]秸秆还田下化肥减施对苏北地区水稻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晏军,王伟义,李斌,李亚芳,蒋润枝,沈明晨,王春云,崔必波. 2021

[3]秸秆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细菌群落及养分状况的影响. 黄玲,张自阳,赵若含,郭好娟,张璐瑶,李冰洁,卢奎,武忠伟. 2019

[4]寒地水稻秸秆腐熟剂对水稻秸秆翻埋还田的腐熟效果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张楠,刘杰,于洪久,钟鹏,孙彬,郭炜,左辛,苏戈. 2020

[5]3种腐熟剂促进玉米秸秆快速腐解特征.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高中超,朱宝国. 2014

[6]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与秸秆腐熟剂对玉米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于翠,夏贤格,董朝霞,朱志贤,邹娟,李勇,莫荣利,邓文,胡兴明. 2018

[7]东北冷凉地区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光合、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隋阳辉,高继平,刘彩虹,徐正进,王延波,赵海岩. 2018

[8]不同水分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群体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张素瑜,王和洲,杨明达,贺德先. 2016

[9]贵州春玉米产量构成要素和养分积累及利用效率对不同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的响应. 谢婷婷,肖厚军,陈云梅,胡岗,秦松,赵伦学,何成兴,赵欢. 2022

[10]施用秸秆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腐熟、地力提升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康永亮,潘晓莹,慕兰,郭利娟. 2018

[11]不同腐熟剂对麦秸腐解率与稻田水环境的影响. 薛颖昊,孙国峰,眭鑫梅,陈旭蕾,孙仁华,徐志宇. 2024

[12]不同秸秆覆盖方式调控地温对雷笋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朱为静,王经邦,吴佳,王卫平,虞如坤,王明湖,张硕. 2024

[13]净作条件下马铃薯不同密度群体产量初探. 肖莉,胡建风,潘国元,胡贵忠,蒋燕,成马丽,王慧,何庆才. 2003

[14]寒地水稻高产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单莉莉,赵海新,赵凤民,钱永德,杨丽敏. 2010

[15]不同生态类型春小麦品种茎杆强度的研究. 王岩,邵立刚,李长辉,马勇,车京玉,高凤梅,张起昌. 2006

[16]不同施肥方式对不同密度下直播稻的产量及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邓安凤,杨从党,陈清华,施云,陈跃楷,李丛英,徐世林,毛桂祥,李贵勇,夏琼梅,朱海平. 2017

[17]垄作栽培条件下小麦群体特征的研究. 李升东,王法宏,司纪升,孔令安,冯波,张宾. 2008

[18]夏玉米高产群体生理动态质量指标的研究. 姚万山,宋连启,郭宏敏,张慎璞. 1999

[19]稻-油熟制下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水稻群体构成及产量的影响. 周维佳,罗德强,王学鸿,涂丹,李敏,熊洪. 2012

[20]垄作行间不同密度对小麦群体发育及产量的响应. 岳俊芹,邵运辉,汪庆昌,郑飞,方保停,柏立超,秦峰.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