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小麦穗部性状和产量对播期的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金英

作者: 朱金英;魏龙雪;李华伟;裴艳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地区;播期;穗部性状;产量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23 年 007 期

页码: 33-35

摘要: 为探寻不同地区济麦44小麦穗部性状和产量对播期的响应以及济麦44“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播种方式,为山东乃至黄淮海主产区济麦44稳产高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以济麦44为试验材料,2019—2021年小麦生长季在德州(S1)、莱州(S2)和淄博(S3)3个生态点通过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播期对济麦44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点、播期二者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2019—2021年不同生态点和播期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总平均值为7 322.85 kg/hm~2;S2生态点的济麦44籽粒产量(7 406.60 kg/hm~2)略高于S1生态点(7 341.82 kg/hm~2)和S3生态点(7 220.14 kg/hm~2);S1T2、S2T1和S3T1处理的小麦穗部性状和产量较高,但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S1(德州)济麦44适宜播期10月10日,S2(莱州)济麦44适宜播期10月5日,S3(淄博)济麦44适宜播期10月5日。因此,时(播期)空(生态点)差异对小麦产量有一定重要作用。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播期对糯玉米新组合牡糯311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王晓东,傅迎军,孙殷会,张庆娜,王晓梅,侯国强,徐德海,史振声,李凤海. 2015

[2]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衡单6272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岳海旺,陈淑萍,卜俊周,谢俊良,彭海成. 2013

[3]旱作播期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穗部性状的影响. 杨国航,王卫红,冯卫华,宋慧欣,张雪原,张春原. 2010

[4]辽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徐正进,陈温福,韩勇,邵国军,张文忠,马殿荣. 2007

[5]东北三省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 徐正进,邵国军,韩勇,张学军,全成哲,潘国君,陈温福. 2006

[6]辽宁省部分中熟水稻品种穗部性状与结实特性分析. 王昌华,徐正进,张燕之,李学军,郑文静,赵家铭. 2007

[7]氮肥运筹方式对抛栽杂交水稻穗部性状、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朱启升,张德文,段素梅,王士梅. 2011

[8]节水抗旱对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系)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陈书强,周通,杜晓东,赵海新,杨丽敏,薛菁芳,蔡永盛. 2020

[9]施氮量和比例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陈书强. 2019

[10]密度对不同玉米杂交组合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李向龙,张晓东,张中宝,张立全,吴忠义. 2015

[11]种植密度对鲜食糯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汪波,魏亚凤,李波,薛亚光,刘建. 2020

[12]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寇思荣,何海军. 2003

[13]超级稻新品种‘松粳15’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于艳敏,武洪涛,张书利,徐振华,闫平,牟凤臣,赵北平,高洪儒. 2015

[14]不同施氮方法对两种株型糯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韩晴,张丹,卢媛,许梅玲,沈新芬,沈渊,王义发,沈雪芳. 2017

[15]优化栽培模式提高双季稻产量. 钱银飞,曾勇军,陈金,谢江,吴玉成,杨小华,彭春瑞. 2020

[16]不同密度下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王秀全,何丹,张华,卢庭启,蒋晓芳. 2014

[17]化控剂玉黄金对玉米品种东农253穗部和抗倒性影响. 魏湜,杨振芳,顾万荣,李晶,陈喜昌,张立国,李波. 2015

[18]基于双标图的京津冀早熟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综合分析. 吴珊珊,张春原,毛振武,陈传永,李哲,李瑞媛,邢锦丰,王元东. 2021

[19]粳稻穗部、叶部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殷延勃,马洪文,王昕,武绍湖. 2009

[20]不同化控剂处理下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研究. 李慧明,段宏凯,平俊爱,李爱军,李卫东,杜志宏,吕鑫.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