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智
作者: 林智;尹军峰;吴剑民;汤玉平;谭俊峰;权启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炒青绿茶;蒸汽杀青;绿茶品质;汤色;微波杀青;苦涩味;鲜叶;炒干机;长炒青;珠茶
期刊名称: 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ISSN:
年卷期: 2004 年
页码: 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针对当前出口炒青绿茶品质存在的“色泽不绿、苦涩味重、有烟焦味”等突出问题进行鲜叶摊放、蒸汽杀青、脱水等关键工艺研究,综合提出长炒青绿茶、圆炒青绿茶加工新工艺。采用新工艺加工的长炒青绿茶,汤色改善明显,无烟焦味,氨基酸含量提高23.8%,感官审评综合得分提高一个等级(+3.8分)。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浙江炒青. 沈培和. 1980
[2]我国珠茶炒干机的研制和发展. 权启爱,姚作为. 2018
[3]茶树育种品质早期化学鉴定——Ⅱ.鲜叶的主要生化组分与绿茶品质的关系. 杨亚军. 1991
[4]“老字号”龙井茶独特的品质与西湖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的联结. 鲁成银. 2015
[5]日本烟草调制的研究Ⅰ、烤烟烘烤条件与香气吃味的关系. 茆寅生. 1986
[6]1999年国内茶市场形势分析. 沈培和. 1999
[7]贵州地方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多样性及绿茶品质. 鄢东海,罗显扬,魏杰,陈元安,刘红梅. 2010
[8]绿茶微波—远红外辅助杀青技术研究. 潘科,郑文佳,何平. 2009
[9]试论提高我省绿茶品质的技术途径. . 1997
[10]微波杀青对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王振康,叶乃兴,邬龄盛,杨江帆. 2005
[11]微波杀青对茶在制品物理特性影响的初探. 滑金杰,袁海波,王近近,江用文,董春旺,邓余良. 2017
[12]新型鲜叶摊青机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郑鹏程,龚自明,滕靖,高士伟,叶飞,邬运辉,马驰. 2015
[13]微波杀青对桑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吴劲轩,张浩仁,夏文银,蒲军,王香君,夏川林,殷浩. 2022
[14]23个茶树品种在湖南长沙的适应性研究. 杨阳,刘振,杨培迪,成杨,梁国强,宁静. 2012
[15]基于机器视觉的茶叶微波杀青中品质变化与预测研究. 吴鑫,宋飞虎,裴永胜,朱冠宇,姜乐兵,宁文楷,李臻峰,刘本英. 2021
[16]通氧时间对红茶发酵汤色的影响. 潘科,冯林,沈强,申东. 2013
[17]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在茶饮料汤色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张瑞莲,袁海波,尹军峰,许勇泉,陈建新,汪芳,王志岚,杨宇宙. 2010
[18]新茶保健应该关注的二件事. 朱永兴,成浩. 2008
[19]做形工艺对恩施玉露干茶色泽及汤色的影响. 叶飞,高士伟,张强,滕靖,侯伟华,梁金波,龚自明. 2013
[20]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茶叶加工工艺对茶饮料汤色稳定性的影响. 张瑞莲,尹军峰,袁海波,许勇泉,陈建新,叶国注,陈素芹.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代谢组学的绿茶热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解析
作者:于帅;许继业;胡争艳;高健健;陈丹;谭俊峰;林智;戴伟东
关键词:绿茶;热加工过程;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化学成分
-
现制饮料中腐败微生物及其检测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张诺;邹纯;余启明;尹军峰
关键词:腐败微生物;现制饮料;防控;检测
-
动态顶空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联用技术解析不同品种烘青绿茶的挥发性成分
作者:李玮轩;解东超;邵晨阳;张悦;吕海鹏;林智;杜琪珍;朱荫
关键词:烘青绿茶;茶树品种;挥发性成分;动态顶空萃取联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关键嗅感物质
-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冬桑复合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作者:孙淑娟;施江;李汉兴;刘露民;彭群华;吕海鹏;林智
关键词:冬桑复合茶;香气;非挥发性成分;代谢组学
-
竹沥茶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作者:许继业;彭佳堃;高健健;李亚隆;孙若璠;易景波;匡蓓;戴伟东;谭俊峰;林智
关键词:竹沥;茶;香气;滋味;血糖;血脂
-
云南特有"藤条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方成刚;杨高中;杨莹彪;张丽秋;陈霞;李连超;吕海鹏;林智
关键词:藤条茶;感官审评;化学成分;挥发性成分
-
早青与晚青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差异
作者:郭丽;谢晨昕;林智;岳文杰;张悦;郭雅玲
关键词:铁观音;香气品质;早青;晚青;早青茶;晚青茶;挥发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