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区高粱栽培模式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曹昌林

作者: 曹昌林;宋旭东;董良利;吕慧卿;郝志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高粱;栽培模式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9 年 25 卷 14 期

页码: 126-1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解决当前高粱生产中的缺陷,充分发挥高粱在旱作作物中的高产作用,寻求适应该区种植的新模式,应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从耕作、施肥以及施肥量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以"施肥制度、耕作制度的改革"为中心,结合品种优选的"两改一优"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式比传统种植0~20cm土壤耕层水分提高31.16%~35.55%,产量增加27.69%~28.71%,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4.18%~5.26%,氮素农学利用率增加9.25~10.11kg/kg,氮素生理利用率增加17.72~17.97kg/kg,水分利用率提高24.52%~27.38%。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东北半干旱区滴灌施肥条件下高产玉米干物质与养分的积累分配特性. 侯云鹏,孔丽丽,蔡红光,刘慧涛,高玉山,王永军,王立春. 2019

[2]黑龙江半干旱区糜子高产栽培模式. 闫锋,李清泉,董扬,季生栋,杨莹. 2021

[3]压砂西瓜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郭松,刘声锋,于蓉,田梅,董瑞,王志强,杨万邦. 2020

[4]栽培模式对晋杂34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效应. 董二伟,王劲松,焦晓燕,武爱莲,南江宽,郭珺,王立革. 2019

[5]丢糟有机肥配施化肥对高粱产量的影响. 殷勇,张林,刘阳,周俊辉,刘兴贵,安明哲,张德银. 2019

[6]不同灌溉时期和施氮量对高粱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王劲松,焦晓燕,董二伟,王彬,武爱莲,韩雄,郭珺,王立革. 2016

[7]干旱逆境下施用外源褪黑素对高粱生理调节的影响. 邹询,周宇飞,李广,王建忠,王佳旭,张飞. 2024

[8]干旱胁迫下适宜机械化生产高粱品种株型变化及生理响应. 张飞,王艳秋,朱凯,张志鹏,卢峰,邹剑秋. 2018

[9]半干旱区深松垄作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闫伟平,边少锋,赵洪祥,谭国波,张丽华,李海,方向前,孟祥盟,孙宁. 2016

[10]半干旱区坐水播种条件下玉米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冯良山,孙占祥,曹敏建,侯志研,惠成章,刘洋,李金凤. 2009

[11]半干旱区中耕深松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肖继兵,孙占祥,杨久廷,张玉龙,郑家明,刘洋. 2011

[12]集水灌溉和施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生态位适宜度和产量的影响. 李文龙,苏敏,李自珍. 2010

[13]西部半干旱区旱作玉米农田水分动态规律的研究. 王鹏文,田海云,杨双,肖文清. 1993

[14]吉林西部半干旱区玉米高产氮磷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边秀芝,郭金瑞,阎孝贡,刘剑钊,任军. 2010

[15]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旱地土壤水热效应及西瓜产量的影响. 马忠明,白玉龙,薛亮,杜少平. 2015

[16]半干旱区坐水种条件下水肥耦合对玉米苗期干重的影响. 刘洋,冯良山,白伟,杨宁,王璞. 2013

[17]辽西地区微集水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冯良山,孙占祥,肖继兵,杨宁,白伟. 2011

[18]干旱期灌溉与施化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文龙,许静,李自珍. 2012

[19]陕北半干旱区土地资源利用与修复的研究. 周志宇,张洪荣,付华,王钦. 1999

[20]旱地玉米中耕深松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肖继兵,杨久廷,辛宗绪,孙占祥.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