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双季超级籼稻动态株型育种理论研究与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友订

作者: 陈友订;刘传光;周新桥;陈达刚;郭洁;陈平丽;万邦惠;张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华南双季超级籼稻;动态株型育种;生长发育时期;形态性状;生理性状;量化指标值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19 年 46 卷 009 期

页码: 8-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株型育种实现株型改良、塑造"水稻理想株型"是提高水稻产量水平的强力技术保证.水稻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具有明显阶段性和连续性,每一阶段都应具有最佳的群体形态结构与相应的生理机能,这种随着生育期的变化而改变的株型结构配置,称之为"动态株型结构".根据华南稻区实际情况,比较在早、晚季不同生态环境下华南双季超级籼稻不同品种(组合)"动态株型结构"的特点,首先构建了华南双季超级籼稻动态株型育种理论体系并应用于华南双季超级籼稻育种实践,使以往定性模糊的"株型结构"概念上升为动态的、科学的量化指标,从而能更明确地、更综合地、更系统地反映本稻区双季超级籼稻品种(组合)的重要形态生理特点,进一步揭示高产形成规律,从而促使超级籼稻株型育种概念日臻完善.应用该理论指导华南双季稻超高产育种实践,可以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且已有一批超级籼稻和优质超高产水稻新品种(组合)育成并应用推广,显示其对华南超级籼稻及优质超高产育种的重要指导意义.

分类号: S511.03

  • 相关文献

[1]冬小麦初生根与次生根形态、生理性状差异分析. 臧贺藏,王言景,张均,李丰,卢红芳,贺德先. 2018

[2]籼粳稻主要形态解剖特性的类型间差异及与经济性状的关系. 姜健,李金泉,徐正进,张龙步,金成海. 2001

[3]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形态和生理特性的QTL定位. 童汉华,梅捍卫,邢永忠,曹一平,余新桥,章善庆,罗利军. 2007

[4]萝卜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研究. 刘辰,王萍,徐文玲,刘贤娴,付卫民,王淑芬. 2020

[5]温室无土栽培切花月季生长发育预测模型及其验证. 丁星文,王慧纯,李树发,蹇洪英,张颢,邵林,唐开学. 2024

[6]密度和肥料对高油玉米生理性状的影响. 梁和,陆国盈,李代峰. 2005

[7]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大豆农艺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赵婧,张伟,邱强,李忠鹏,张鸣浩,闫晓艳,杜佃和. 2011

[8]不同密度对芝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邢丹丹,陈振武,葛维德,王丽莹. 2010

[9]无膜移栽对地下滴灌棉花生理性状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安俊波,王振华,温新明,任杰,皮利辉. 2008

[10]地下滴灌对棉花生理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王振华,吕德生,温新明,孔繁宇,胡同军,刘卫国. 2006

[11]莠去津与东方百合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王祥宁,蹇洪英,汪国鲜,毕翠花. 2009

[12]耐热耐旱性不同水稻品种的农艺和生理性状. 段骅,苏京平,傅亮,剧成欣,刘立军,杨建昌. 2015

[13]无膜移栽对地下滴灌棉花生理牲状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安俊波,王振华,温新明,任杰,皮利辉. 2008

[14]不同水分下小麦生理性状与产量及抗旱节水性. 闫金龙,张俊灵,张东旭,冯丽云,张树彬. 2019

[15]播期对吉林省不同类型花生(Arachis hypogaea)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陈晶晶,朱冰兵,杨富军,高华援,徐惠风,金桥,唐玉娇,张岩. 2017

[16]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宿飞飞,孙慕华,李勇,刘尚武,刘振宇,王绍鹏,万书明,陈曦,高云飞,张静华,秦斐斐,胡林双,吕典秋. 2018

[17]高CO2浓度、干旱及其互作对不同持绿型小麦幼苗的影响. 牛胤全,史雨刚,汤小莎,晋秀娟,曹亚萍,杨进文,王曙光,孙黛珍. 2020

[18]赤峰地区大豆连作年限的影响定位研究. 正月,李峰,周学超,秀梅,娜日娜,赵广军,丁素荣. 2020

[19]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大豆连作障碍研究简报. 李峰,周学超,胡海波,娜日娜,秀梅,董春浩,丁素荣. 2020

[20]赤峰地区大豆连作障碍的影响定位试验初报. 李峰.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