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方式对直播杂交籼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从桦

作者: 朱从桦;李伟;任丹华;欧阳裕元;李旭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籼稻;机械穴播;无人机条播;人工撒播;籽粒产量

期刊名称: 四川农业与农机

ISSN: 2095-3615

年卷期: 2022 年 006 期

页码: 35-37,63

摘要: 四川省杂交稻直播生产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探究播种方式对直播杂交籼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旨为优化杂交籼稻机械化精量直播技术提供支撑.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3种播种方式:人工撒播、无人机条播、机械穴播,研究播种方式对直播杂交籼稻出苗质量、秧苗形态和干重、分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机械穴播较人工撒播、无人机条播成苗率分别提高11.05%和14.01%,出苗整齐度分别提高27.17%和24.93%,秧苗根重增加27.03%和27.64%,秧苗地上部干重增加10.88%和17.61%,籽粒产量明显增加.机械化精量穴直播是充分发挥直播杂交籼稻高产的有效途径;无人机条播实现秧苗成行有序生长,兼顾高产高效,劳动强度更低,值得大面积推广.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早稻机械精量穴直播与人工撒播对比研究. 文吉辉,杨露,龙继锐,陈雄飞,马国辉. 2016

[2]崇明杂交粳稻花优14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及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赵志鹏,沈寅寅,龚才根,朱田平,王新其,李茂柏,曹黎明. 2013

[3]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建成的影响. 汤永禄,吴春,黄钢. 2012

[4]杂交籼稻各主要性状与产量间关系研究. 马腾,罗利,王多明,陈庭木. 2009

[5]自然低温对籼稻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耐冷性的影响. 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褚旭东,周介雄,朱玉琴,严宗卜,李其义. 2006

[6]特耐寒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金优431. 周乐良,汤鸿钧. 2003

[7]杂交籼稻Ⅱ优559特征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唐红生,姚立生. 2002

[8]水稻新品种介绍-(五)杂交籼稻新组合中浙优1号. 章善庆. 2005

[9]杂交水稻新品种安优5819的主要性状变异分析. 陈惠查,阮仁超,李其义,涂敏,陈能刚,游俊梅,焦爱霞,向明,谭金玉. 2015

[10]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1120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姚立生,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任仲玲,单忠德,孙红芹,万林生. 2008

[11]贵州省高原山区杂交籼稻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的特征. 罗德强,王绍华,江学海,李刚华,周维佳,李敏,姬广梅,丁艳锋,凌启鸿,刘正辉. 2016

[12]籼稻恢复系镇恢129的选育及利用. 龚红兵,盛生兰,刁立平,陈亮明,杨图南. 2000

[13]杂交籼稻与其亲本低温障碍耐冷差异的相关性分析. 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褚旭东,周介雄,李其义. 2006

[14]精确定量施肥对贵州高原山区杂交籼稻产量与群体质量的影响. 罗德强,王绍华,江学海,李刚华,周维佳,李敏,姬广梅,丁艳锋,凌启鸿,刘正辉. 2014

[15]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 江学海,李刚华,王绍华,罗德强,周维佳,刘正辉,李敏,丁艳锋. 2015

[16]籼型恢复系镇恢42的选育与利用. 龚红兵,周义文,李闯,胡春明,盛生兰,刁立平,景德道,林添资,钱华飞,王克明. 2008

[17]超高产杂交籼稻新品种Ⅱ优129. 刁立平,张继本,林添资,龚红兵,景得道,盛生兰. 2006

[18]杂交中籼稻新组合Ⅱ优084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的分析. 景德道,林添资,周义文,刁立平,盛生兰. 2003

[19]杂交籼稻新组合特优559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姚立生,顾来顺,何顺椹,高恒广,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商绍朋,陈兆明,陈大勇. 1997

[20]杂交中籼稻镇籼优184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周义文,龚红兵,李闯,盛生兰,钱华飞,胡春明,刁立平,林添资,景德道,余波.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