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与白灵菇红斑病病原菌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荣成博
作者: 荣成博;胡杰;杨永利;赵爽;王守现;马康;黄晨阳;刘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杏鲍菇;白灵菇;红斑病;拮抗菌
期刊名称: 中国食用菌
ISSN: 1003-8310
年卷期: 2017 年 02 期
页码: 56-59
摘要: 筛选并鉴定杏鲍菇和白灵菇红斑病病原菌的拮抗菌,为该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实验证据。通过牛津杯法筛选拮抗菌,并通过16s r DNA分析进行拮抗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到杏鲍菇红斑病病原菌的拮抗菌1株,为GL110,白灵菇红斑病病原菌的拮抗菌2株,分别为GL110和GL52。GL110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属细菌,GL52鉴定为贪铜属细菌。
分类号: S436.46
- 相关文献
[1]沼渣制备蘑菇覆土材料两法. 曹德宾,李艳秋. 2008
[2]不同温度条件下白灵菇、杏鲍菇及其杂交菌株的生长情况. 张维东,杨大海,凤鹏,姚丽影,谢江波,温嘉伟. 2017
[3]白灵菇和杏鲍菇亲缘关系的ERIC-PCR技术分析. 周金凤,姚强,张翠霞,刘林德,高兴喜. 2010
[4]杏鲍菇、白灵菇对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分解利用. 申挺挺,郭珺,李欣欣,韩建荣,宋志刚. 2011
[5]朱顶红红斑病的病原鉴定与综合防治. 柴阿丽,李宝聚,石延霞,贲海燕. 2008
[6]蜘蛛兰红斑病的病原鉴定. 陈冠州,沈会芳,林壁润,王忠文,张景欣,蒲小明,李培谦,黄宁. 2015
[7]白灵菇菌丝生长所需的营养及环境条件研究. 李冠喜,邵世光,华国栋,张灿宏. 2006
[8]白灵菇品种的拮抗与品比鉴定. 李冠喜,王珏,邵世光,华国栋,张灿宏. 2006
[9]白灵菇贮藏特性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李淑芳,张志军,陈晓明. 2007
[10]激素对白灵菇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 李冠喜,邵世光,李玉娟. 2003
[11]大豆秸秆栽培白灵菇配方的初步研究. 刘连强,张志军,訾惠君,周永斌,王文志,魏雪生,王玫,李凤美. 2011
[12]白灵菇不同发育阶段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陶曙光,邓春海,冀宝营. 2016
[13]白灵菇中高温型菌株a_3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华国栋,李冠喜,张灿宏,王多明,相华. 2006
[14]影响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几种激素的交互作用. 李冠喜,李玉娟,邵世光. 2003
[15]白灵菇多酚氧化酶的特性研究. 李慧慧,李超,薛志辉,胡新扬,商学兵. 2013
[16]工厂化生产白灵菇增产技术研究. 池惠荣,刘振国,安建军,黄铁抓. 2012
[17]白灵菇陶粒菌种制作技术. 罗莹,刘连强,周永斌,张志军,李凤美. 2016
[18]白灵菇采后低温气调包装保鲜试验. 訾惠君,张志军,王文治,周永斌,刘连强,魏雪生. 2009
[19]白灵菇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文治,王永庄,蔡玉侠. 2002
[20]农业智能物联网控制模拟两种白灵菇工厂化生产的比较分析. 张晨,朱琳,谭笑,张永锋,张维东,杨大海,温嘉伟.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食用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作者:矫文玉;王守现;刘宇;宗宪春;郭远
关键词:食用菌;活性物质;生物功能;提取;检测;营养物质
-
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产地凯特杧果实品质与香气成分差异分析
作者:李桂珍;江静;谭琳;杨永利;罗照西;邓杰
关键词:金沙江干热河谷;产地;凯特杧;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萜烯类
-
响应面法优化珠芽蓼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满敬元;刘宇;邢小勇;杨珍;郝宝成;拉巴次旦;何俊峰;吴金措姆
关键词:珠芽蓼;多糖;响应面法;提取
-
基于大食物观的森林食用菌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魏杰;曹子恒;黄晨阳
关键词:森林食用菌;森林食品;林下经济;林菇共育;菌根食用菌
-
正己烷-乙醇-水三元双相溶剂浸提法富集南极磷虾磷脂
作者:郭向融;刘小芳;姜维;辛云;苏东;刘宇;冷凯良
关键词:南极磷虾;双液相;磷脂;富集;相平衡
-
双乾肉羊PDK4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及多态性分析
作者:缪立生;肖成;杨少滢;栾祜;赵文军;沈宏旭;刘宇;曹阳;巩俊明
关键词:双乾肉羊;PDK4基因;突变位点;肉质性状;组织表达谱
-
不同消毒液对寒地早粳稻花药离体培养结果的影响
作者:刘宇;姜新龙;姜玉伟;陆文静;刘辉;张献国;庞欢欢;张海建
关键词:消毒液;花药离体培养;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