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乌龙茶品种在广西西南部适制花香型红茶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罗莲凤
作者: 罗莲凤;梁光志;阳景阳;冯红钰;莫小燕;刘汉焱;李子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乌龙茶品种;花香型红茶;加工技术
期刊名称: 中国园艺文摘
ISSN: 1672-0873
年卷期: 2017 年 12 期
页码: 18-19+27
摘要: 以乌龙茶品种为原料,将乌龙茶晒青、做青工艺与传统红茶工艺相结合,总结广西西南部4个花香型红茶加工关键技术。
分类号: TS272.52
- 相关文献
[1]HS-SPME-GC-MS结合OAV对乌龙茶树品种制花香型红茶的香气评价. 阳景阳,陈远权,梁贤智,王明释,骆妍妃,覃潇敏,廖春文,巫虹颖. 2025
[2]乌龙茶品种蒸青茶汤电导率研究初报. 杨如兴,陈志辉,钟美娇. 2000
[3]乌龙茶品种花器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 郭吉春,叶乃兴,胡晓东. 1992
[4]乌龙茶品种抗寒力的研究. 杨如兴,陈志辉,钟美娇. 1999
[5]乌龙茶品种鲜叶产量的遗传参数与选择的关系. 郭吉春,叶乃兴,何孝延. 1992
[6]金桂春. 邬龄盛. 2002
[7]铁观音等三个乌龙茶品种绿茶适制性研究. 段继华,雷雨,黄怀生,董丽娟. 2014
[8]广东乌龙茶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游小妹,陈常颂,钟秋生,陶湘辉,陈荣冰. 2011
[9]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乌龙茶品种. 叶乃兴,郭吉春. 1994
[10]乌龙茶品种(系)花器主要形态性状分析. 陈常颂,游小妹,王秀萍,陶湘辉,陈荣冰. 2008
[11]8个适宜机采乌龙茶品种各叶位节间长与展叶角度分析. 游小妹,陈志辉,钟秋生,林郑和,单睿阳,陈常颂. 2017
[12]花果香型红茶加工技术. 张方舟,黄震标. 2019
[13]速冻糯玉米加工技术要点. 刘红霞,张玉荣,刘洋. 2016
[14]双孢菇保鲜与加工技术. 周永斌,张志军,王文治,訾惠君,刘连强. 2008
[15]青茶加工技术在贵州茶区应用前景及分析. 刘晓霞. 2009
[16]小米深加工的基本技术及其利用. 解喜明. 1992
[17]中国大豆产业技术需求分析. 杨光明. 2012
[18]提高名优绿茶色泽的加工技术措施. 龙粟,本文,陈江涛. 2007
[19]我国大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赵丽华,王小鹤. 2006
[20]香菇加工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 郭玲玲,王艳华.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HS-SPME-GC-MS结合OAV对乌龙茶树品种制花香型红茶的香气评价
作者:阳景阳;陈远权;梁贤智;王明释;骆妍妃;覃潇敏;廖春文;巫虹颖
关键词:乌龙茶树品种;花香型红茶;气味活度值;香气成分;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
不同玉米品种间作遮荫对幼龄茶树农艺性状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作者:王明释;梁贤智;骆妍妃;巫虹颖;黄静;吴玲玲;阳景阳;农玉琴;陈杏;陈远权
关键词:幼龄茶树;玉米间作;遮荫;茶树定植;生长特性
-
乌龙茶做青工艺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宝贵;梁光志;李子平;杨晶晶;王云仙;赵云雄
关键词:乌龙茶做青工艺;茶叶加工;花果香型
-
花香型金萱红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理化成分动态变化
作者:吴玲玲;梁光志;冯红钰;覃仁源;王云仙;赵云雄;罗莲凤
关键词:金萱红茶;花香型;理化成分;加工过程;动态变化
-
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茶树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农玉琴;巫虹颖;翁小婷;韦锦坚;骆妍妃;阳景阳;陈杏;陈远权
关键词:干旱胁迫;茶树;生理特性;抗性评价
-
不同工艺对六堡茶香气及品质成分的影响
作者:庞师婵;刘宝贵;梁光志;赵云雄;覃仁源;李子平
关键词:六堡茶;现代工艺;传统工艺;内含物质
-
不同干燥工艺对金牡丹茶树花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作者:梁贤智;骆妍妃;阳景阳;农玉琴;陈杏;梁光志;陈远权
关键词:茶树花;干燥工艺;感官品质;氨基酸组分;挥发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