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工艺对六堡茶香气及品质成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庞师婵

作者: 庞师婵;刘宝贵;梁光志;赵云雄;覃仁源;李子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六堡茶;现代工艺;传统工艺;内含物质

期刊名称: 农业研究与应用

ISSN: 2095-0764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14-22

摘要: 以‘云南大叶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和‘金萱’两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使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加工得出的四款六堡茶,经仓储1年后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批次茶样进行理化分析对比,探索两种工艺制作的六堡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经仓储1年后,现代工艺制作的六堡茶在感官审评中,在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工艺;在内含物方面,传统工艺制作的六堡茶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含量均高于现代工艺,而水浸出物、茶黄素、茶褐素的含量则低于现代工艺;在香气成分上,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制作的六堡茶共检测出9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传统工艺主要成分以醇类、醛类为主,现代工艺主要成分以酮类、醛类为主。综上所述,现代工艺的冷水渥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六堡茶后发酵,使得茶叶中茶褐素增加,茶汤颜色短时间内迅速由黄转红;同时,由于茶多酚含量降低,使茶汤苦涩味降低,滋味更加醇。因此,随着六堡茶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利用现代工艺的冷水渥堆工艺可以缩短陈化时长,降低茶企仓储成本,使六堡茶能迅速走向市场。

分类号: TS272.4

  • 相关文献

[1]传统与现代工艺制作拉面骨汤的营养评价研究. 屠振华,朱大洲,冯霖,孙丽娟,刘芳竹. 2015

[2]不同树体管理模式下茶叶内含物质的差异性分析. 李金龙,龙亚芹,殷丽琼,仝佳音,罗梓文,曲浩,刘福桥,陈林波. 2024

[3]不同海拔红富士苹果叶片生理及果实品质的研究. 曹永华,金高明,刘兴禄,董铁,牛军强,马明. 2016

[4]茶叶内含物质与外源污染物在冲泡过程中的浸出规律. 陈红平,刘新,鲁成银,邱静. 2020

[5]贵州青茶工艺试验初报. 刘晓霞,郑文佳,郑道芳,申东,赵华富. 2010

[6]浅析贵州茶叶初加工发展趋势. 申东,黄恭清. 2013

[7]浙江玫瑰醋的工艺改进. 虞淼,励建荣,裘纪莹,蒋予箭,梁新乐. 2006

[8]浙江玫瑰醋生产工艺现状及其改进. 蒋予箭,虞淼,蒋跃明,励建荣. 2008

[9]传统工艺山西老陈醋发酵及熏蒸过程中风味与功能成分的变化分析. 陈涛,桂青,郭俊陆,王正刚,陈福生. 2017

[10]论铁观音传统加工工艺及技术要点. 李书魁,陈素全,陈扬. 2020

[11]松阳县晓英家庭农场乡愁产业融合发展的实例分析. 李晓英,黄河啸,张明生. 2020

[12]传统工艺景观资源调查与乡村性视觉感知分析. 黄国林,肖远志,符红艳,张力,肖晓玲. 2022

[13]传统工艺山西老陈醋发酵及熏蒸过程中常规成分的变化分析. 陈涛,桂青,郭俊陆,王正刚,陈福生. 2017

[14]传统缫丝工艺对蚕蛹的主要组分及蛹蛋白特性的影响. 穆利霞,廖森泰,孙远明. 2012

[15]马铃薯片干燥工艺及品质研究. 刘丽,徐洪岩,张明爽,于倩倩. 2021

[16]传统“叫化鸡”生产工艺改进研究. 单成俊,黄开红,周剑忠,刘懋成,苏丁. 2009

[17]客家炒青绿茶发展历程及生产现状研究进展. 苏勇平,张婷,陈文,覃容,梁冬霞. 2024

[18]六堡茶机采茶园建设与管理关键技术. 邱瑞瑾,龙志荣,黄丽蕴,江智艺. 2019

[19]六堡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邱瑞瑾,王登良,龙志荣,马士成,邱卫华. 2016

[20]六堡茶中金花菌的分离与鉴定. 邓旭铭,张灵枝,张均伟,马士成,邱瑞瑾.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