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冷黄杆菌培养基优化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柴静茹

作者: 柴静茹;卢彤岩;王荻;陈福广;李绍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嗜冷黄杆菌;培养基;改良TYES

期刊名称: 水产学杂志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42-48

摘要: 本研究首先采用Biolog微平板法确定本实验室分离自患病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病灶和脾脏处的嗜冷黄杆菌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 CH06、CH07和CH08株能利用的碳源,选定3株菌利用率最高的碳源——L-脯氨酸开展单因素优化实验。以TYES培养基为基础,分别添加0.3 g/L、0.5 g/L和1.0 g/L L-脯氨酸,将1×108CFU/mL的嗜冷黄杆菌菌液按1%比例接种至此培养基,于18℃、150 r/min下分别培养24 h、48 h和72 h后检测细菌繁殖数量、菌落形态及致病性。结果表明,在TYES培养基中添加L-脯氨酸后,单位时间内嗜冷黄杆菌的生物量大幅度提高,显著高于TYES组;添加0.5 g/L L-脯氨酸组嗜冷黄杆菌产量最高,且不影响其形态,其平均长度和直径几乎没有变化。人工感染实验表明,在优化培养基上生长的嗜冷黄杆菌毒力无明显变化,肌肉注射感染的虹鳟幼鱼出现细菌性冷水病的典型临床病征。本研究结果可为嗜冷黄杆菌的体外培养及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分类号: S941.4

  • 相关文献

[1]嗜冷黄杆菌及细菌性冷水病的研究进展. 柴静茹,王荻,卢彤岩,曹永生,刘红柏,李绍戊. 2020

[2]肌肉注射感染嗜冷黄杆菌虹鳟的组织嗜性与动态分布. 柴静茹,王荻,陈福广,曹永生,卢彤岩,李绍戊. 2021

[3]虹鳟源嗜冷黄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 柴静茹,王荻,卢彤岩,曹永生,李绍戊. 2021

[4]11株鲑源嗜冷黄杆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刘媛媛,宋健,樊丹,王荻,邓福容,李绍戊,刘敏. 2022

[5]嗜冷黄杆菌CRISPR/Cas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福广,卢彤岩,李绍戊. 2021

[6]部分苹果品种花朵出粉率及发芽率试验. 刘晶,杨巍,吕春晶,和平,王杰. 2010

[7]玉米自交系高频率再生因素研究. 王景雪,孙毅,胡晶晶,崔贵梅. 2004

[8]不同木腐菌菌糠对双孢蘑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谈峰. 2016

[9]贵州药用石斛组培快繁初代培养研究. 吴明开,李晶. 2010

[10]塔形毛白杨CV-BJHR01的组织培养技术. 冯妍,魏建华,戴绍军,王宏芝. 2009

[11]不同培养基质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比较试验. 郑明海,金群力,方平,傅家林,叶仲顺. 2009

[12]不同培养基对小麦×玉米杂种胚离体培养成苗的影响. 陈淑萍,王雪征,崔银辉,茜晓哲,宋聪敏,庞建周,陈秀敏. 2013

[13]浅谈菌茶生产中相关因子的几点认识. 邬龄盛,王振康,黄枝明,严兰芬,吴木英. 1999

[14]大豆幼荚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肖文言,王连铮. 1994

[15]1个欧洲黑杨无性系的组织培养技术. 崔莉洁,王宏芝,魏建华,崔进荣. 2009

[16]小羊肚菌人工栽培初报. 孟俊龙,杨杰,常明昌,冯翠萍,程红艳. 2012

[17]蚕豆(Vica faba)品种青海9号茎段. 刘洋. 2004

[18]甘蓝型油菜DH系培养技术优化. 李超,林茂,肖华贵,杨斌,饶勇. 2008

[19]不同激素配比对高寨贡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申刚,乙引,郝丽丽,张宇斌,张习敏. 2012

[20]马铃薯茎尖培养及快速繁殖抗污染的效果研究. 黄萍,颜谦,童安毕,何庆才,范士杰.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