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和静态组合式培养改善伊枯草菌素A表达水平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金虎

作者: 金虎;李坤朋;黄凤洪;钮琰星;陈守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菜粕;枯草芽孢杆菌;伊枯草菌素;组合培养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15 年 10 期

页码: 4019-4024

摘要: 目的以廉价菜粕作为氮源,对其直接生物利用过程中的碳源种类和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方法研究液态静置培养模式下细胞生长和伊枯草菌素生产变化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两阶段(振荡+静态)组合式培养模式。结果麸皮作为碳源最有利于伊枯草菌素表达,最高浓度是葡萄糖作为碳源时最高产量的1.6倍;液态静置培养基表面能够形成厚而稳定的生物膜,发酵中后期具有比振荡培养更高的伊枯草菌素生产强度;采用液态振荡和静置组合培养方式伊枯草菌素最高浓度可达1.10 g/L,接近完全振荡培养时的最高水平(1.16g/L)。结论相对于传统的全程式振荡培养而言,这种新的组合培养方式不仅有利于伊枯草菌素高产期(发酵中后期)的过程控制,还能降低整个发酵过程的动力成本。

分类号: TQ920.6

  • 相关文献

[1]菜粕生物转化合成伊枯草菌素及菜粕残渣饲用可行性分析. 李坤朋,张欣然,金虎,钮琰星,郭勉,黄凤洪. 2014

[2]枯草芽孢杆菌G3菌株的抗菌物质及其特性. 顾真荣,吴畏,高新华,马承铸. 2004

[3]贝莱斯芽胞杆菌Jt84高产伊枯草菌素的发酵优化. 张荣胜,黄如宇,乔俊卿,于俊杰,齐中强,杜艳,俞咪娜,宋天巧,曹慧娟,潘夏艳,刘邮洲,刘永锋. 2025

[4]菜粕的生物发酵脱毒试验. 任荣清,黄波,张洁,潘红,蔡一鸣. 2012

[5]响应面法优化菜粕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 孙宏,汤江武,葛向阳. 2009

[6]菜籽粕筛分质量探究. 何波,陈荣,陈小媚,王薇. 2002

[7]β-甘露聚糖酶对豆粕、棉粕和菜粕的体外酶解效果研究. 田军辉,袁林,乔家运,王志祥. 2014

[8]不同来源的蛋白质饲料对鲜鸭蛋感官品质与食用品质的影响. 孙静,张巍,朱庆芳,梁振华,杜金平. 2019

[9]不同蛋白质来源饲料对鲜鸭蛋及其加工皮蛋品质的影响. 孙静,朱庆芳,焦辉彬,梁振华,杜金平. 2020

[10]80日龄慢速型黄羽肉鸡常规蛋白饲料原料代谢能评定. 张赛,苟钟勇,蒋守群. 2021

[11]菜粕生物熏蒸防控辣椒疫病. 马艳,胡安忆,杨豪,常志州,徐跃定,张建英. 2013

[12]固态发酵菜粕部分替代豆粕对肉鸡肝脏和甲状腺的影响. 刘清兰,游金明,瞿明仁,李河森,张庆生. 2008

[13]基于单纯形-中心设计的菜粕生物改良菌株的复配研究. 蒋勇,钮琰星,倪光远,万楚筠,金虎,郭勉,黄庆德,黄凤洪. 2014

[14]生长猪对菜粕和豆粕中磷真消化率的研究. 左建军,汪儆,张铁鹰,冯定远,王修启,印遇龙,范明哲. 2007

[15]不同饲料原料中胆碱生物学效价的评定. 王斯佳,蔡辉益,刘国华,闫海洁. 2012

[16]脱毒菜籽粕饲喂肉鸡试验效果. 蒋玉琴,李荣林,张玳华,周维仁,邵明诚,张春云,魏勇. 1999

[17]菜粕芥子碱酶降解反应的条件优化和机理研究. 郭勉,郝凯,钮琰星,胡双喜,万楚筠,黄凤洪. 2015

[18]中性蛋白酶对菜粕品质改良的研究. 杨家帅,汤江武,姚晓红,孙宏,葛向阳. 2010

[19]不同粒径条件下菜粕堆肥茶养分释放效率研究. 陈月红,黄莹,林久军,肖旭,景金泉,魏启舜,何娟,郭成宝. 2024

[20]高产奶牛血红蛋白尿病例分析. 刘慧环,阿晓辉,杜海涛,张颖,谷洪斌.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