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原粳稻与矮秆籼稻杂交F_2株叶型及抽穗期变异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沈福成

作者: 沈福成;陈文强;潘建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籼稻;粳稻;基因;株叶型;抽穗期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1988 年 04 期

页码: 1-6

摘要: 研究了9个贵州高原粳与矮秆籼稻杂交组合F_2的株高、茎数、剑叶性状及抽穗期的分布。表明株高的遗传属于多基因控制的;剑叶角度的遗传属于一对主基因控制的,小叶角为显性.剑叶长度、宽度、茎数,抽穗期等性状的遗传,既有主基因的作用,又有多基因的作用;大多数组合有超亲迟熟现象。结果表明对这类组合的后代选择,低世代选择效果差,只有在高世代选择才较为准确可靠。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小麦抽穗期基因研究进展. 董春林,张明义,张晓军. 2010

[2]水稻抽穗期遗传与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胡时开,苏岩,叶卫军,郭龙彪. 2012

[3]一个水稻类树稻突变体(leafy head 3)基因的精细定位. 吴立文,姜华,胡江,胡兴明,高振宇,曾大力,朱观林,董国军,钱前,郭龙彪. 2009

[4]水稻抽穗期QTL及其与产量性状遗传控制的关系. 郭梁,张振华,庄杰云. 2012

[5]非生物胁迫对水稻抽穗期的影响. 孟祥雪,彭永彬,郑崇珂,谢先芝,和亚男. 2023

[6]一个水稻类树稻突变体(leafyhead3)基因的精细定位. 吴立文,姜华,胡江,胡兴明,高振宇,曾大力,朱观林,董国军,钱前,郭龙彪. 2009

[7]水稻籼粳亚种间F1抽期与RFLPs关系的初步研究. 赵明富,徐才国. 1999

[8]贵州高原粳稻利用中一些性状的遗传分析 Ⅲ.抽穗期遗传变异初步研究. 陶大云,马达鹏,娄义龙. 1990

[9]低纬高原和高纬平原粳稻主要耐冷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徐福荣,汤翠凤,余腾琼,阿新祥,张恩来,杨雅云,张敦宇,董超,彭新禧,戴陆园. 2009

[10]水稻安全抽穗期预测模型. 孟英,矫江,许显滨,王立志,冯延江,吴爽,鲛岛良次,赵宏亮,王秋菊,迟力勇. 2008

[11]籼稻明恢86多基因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魏林艳,连玲,魏毅东,罗曦,何炜,谢鸿光,谢华安,张建福. 2019

[12]华南籼稻骨干亲本稻瘟病基因检测与抗性评价. 陈睿,陈子强,凌波,农雯,田大刚,陈建民. 2024

[13]籼三系强优恢复系育的有效途径-籼掺粳恢恢交低世代测鉴. 姚立生,高恒广. 1997

[14]不同施氮水平下籼稻和粳稻的产量响应差异. 李敏,李树杏,张洪程. 2013

[15]中熟籼稻和粳稻的高产生育特性比较. 李敏,张洪程,姬广梅. 2013

[16]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优质利用研究进展. . 1990

[17]具有广亲和酶谱特征水稻品种的亲和性. 傅春霞,谭秀云,纪风高. 1991

[18]粳籼稻两个亚种成熟胚组织培养与再生能力的比较研究. 王萍,徐大勇,王罡,季静. 2007

[19]亚洲栽培稻两大亚种之间同工酶基因型的主要区别. 汤陵华,佐藤洋一郎,森岛启子. 1989

[20]关于亚洲栽培稻演化的探讨. 张尧忠,徐宁生. 199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